学科分类
/ 18
353 个结果
  • 简介:新中国成立初期编纂的《物理学名词》,既是接近50物理学名词统一工作的总结,也为后来的物理学名词审定工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这部名词具有如下特点:以名词统一为目的,遵循一定的收词和定名原则,审查非常充分,广泛征求了意见,方便实用,是接近50物理学名词工作成果的汇集.

  • 标签: 物理学名词 统一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台站观测资料等对20177月19-20日出现在昆明的强降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流层中低层辐合区和切变线的共同作用为强降雨天气提供了有利抬升条件,中低层辐合与高层急流的辐散抽吸作用促进了垂直上升运动的发展;在强降雨天气出现的过程中,昆明地区存在强烈的上升运动,垂直运动则提供了动力机制,上升运动为不稳定能量的释放提供了有利条件,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时间对应着强降水天气时段;700~500hPa高度区域以西南风为主,500hPa以下属于暖时曾,400hPa处以偏北风为主,说明此时有干冷平流存在,中低层潮湿高层干冷的配置,对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较为有利。

  • 标签: 强降雨 环流形势 物理量场 昆明
  • 简介:摘要利用实时资料,对造成20108月13~14日莱芜暴雨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演变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发现本次暴雨过程产生在副高边缘西南暖湿气流区,由于前期副高控制,积累了丰富的温湿能量,当有弱冷空从底层南下时,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垂直速度和θse高能舌在此次过程中对暴雨落区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 标签: 暴雨 西南暖湿气流 垂直速度
  • 简介:没有数学何言科学?数学教学理当从起始阶段抓起,夯实基础。数学最基本的应从语言抓起。数学语言是数学文化的外在表现,数学思维是这种文化的内在蕴藏;而数学语言又是数学思维的外壳。因而,要重视培养数学语言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条理性,逐步做到有根据、有条理,不自相予盾的逻辑性语言表述。本文阐述了数学语言的基本要求和数学训练的基本策略。

  • 标签: 数学语言 基本要求 训练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20187月2日2000~6日2000,重庆市出现了持续暴雨天气过程,暴雨天气对当地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均造成了严重影响。该次暴雨天气过程中受到了当地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本文利用重庆市的气象监测资料对20187月初暴雨天气过程实况、天气影响、暴雨天气成因以及气象服务等方面进行总结,以为今后同类天气的预报服务工作提供指导。

  • 标签: 重庆 暴雨天气 影响 成因 气象服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从暴雨实况及影响、天气系统、物理量诊断、雷达特征等角度针对20177月5日发生在四川省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天气过程中,高纬度地区维持两脊一槽的环流形势,高原槽及北方冷空气东移南下的影响,再加上充沛水汽条件的影响,导致四川大部分地区发生暴雨天气过程。暴雨发生过程中四川上空位于水汽饱和状态,空气湿度比较大,湿层深厚,源源不断的水汽输送到四川上空,为持续性强降雨天气过程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暴雨天气过程发生时,四川省上空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配置引发了较为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此时四川位于高能区域,Θse值比较高,为暴雨天气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能量条件。南部暖湿气流逐渐北抬及局部不稳定能量释放是四川省大暴雨天气过程形成的主要因素。

  • 标签: 四川省 暴雨 天气形势 物理量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青海省玉树市1987~2017的逐月日照时数观测资料,对玉树市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树市近30日照时数主要呈波动性减少的变化趋势,气候倾向率为-22.944h/10a,减少趋势比较显著,年代际动荡起伏变化较大;日照时数的月变化趋势比较平缓,各月平均日照时数均超过170h;2月份的日照时数最少,占日照时数的7.3%;5月份的日照时数最多,为226.0h,占日照时数的9.3%,日照时数逐月变化主要同季节的更替变化有一定的关联性。春、夏、秋三季日照时数与变化保持一致,均呈减少的变化趋势,其中,夏季日照时数减少幅度最大,春季和秋季减少幅度均较小。冬季日照时数则呈增加变化趋势,增加速率为5.136h/10a。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平均日照时数分别为661.6h、634.8h、583.5h、556.7h,分别占日照时数的27.2%、26.1%、23.9%、22.8%;造成玉树市近30日照时数增加的原因是春季、夏季、秋季三季日照时数变化造成的,尤其是夏季影响最为显著。

  • 标签: 玉树市 日照时数 变化趋势 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台站观测资料等对20176月30日阿勒泰地区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副热带高压的逐渐南退,位于偏北位置的低涡强度减弱为高空槽开始朝着东南方向移动,上游的阻塞高压强度减弱后逐渐向东移动,此时阿勒泰地区的中高层环流经向度增加,从偏西气流逐渐转为西北气流控制,为冷空气的侵入提供了有利条件;副热带高压始终维持少动,北部低涡则逐渐朝着东南方向转移,气压梯度增加的过程中低空处的西南急流强度加强并维持,阿勒泰地区的水汽大量堆积,为短时强降水天气的出现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在强降雨出现的时段内,700hPa以下均为辐合区,300~150hPa高度处以辐散区为主,这种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配置形式,对于上升运动的形成十分有利,进一步促进了强降雨天气的出现。

  • 标签: 暴雨天气 环流形势 物理量场 阿勒泰
  • 简介:摘要大风天气是伊犁地区经常出现的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201611月4日伊犁出现了一次罕见的大风天气过程,此次大风呈现出持续时间较长、劲风持久,阵风强等特点,局部地区极大风速为37.1m/s。该次大风天气不仅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而且对民航运输也带来一定的危害,应引起当地政府部门和广大群众的高度关注。基于此,本文结合201611月4日伊犁罕见大风天气实况,对其形成的过程、造成的影响及预报服务进行了分析总结。

  • 标签: 伊犁 大风天气 影响 预报服务
  • 简介:摘要利用1980—2016NCEP/NCAR再分析资料、日本气象厅提供的月平均海温资料及中国国家气候中心西太副高强度指数和西伸脊点指数,通过对1980—2016期间7次普通强度厄尔尼诺进行合成,对比分析了2015/2016超强厄尔尼诺事件的特殊性,研究了2015/2016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影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西太副高”)的可能机制。

  • 标签: 超强厄尔尼诺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菲律宾异常反气旋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青海省玉树市1987~2017的逐月日照时数观测资料,对玉树市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树市近30日照时数主要呈波动性减少的变化趋势,气候倾向率为-22.944h/10a,减少趋势比较显著,年代际动荡起伏变化较大;日照时数的月变化趋势比较平缓,各月平均日照时数均超过170h;2月份的日照时数最少,占日照时数的7.3%;5月份的日照时数最多,为226.0h,占日照时数的9.3%,日照时数逐月变化主要同季节的更替变化有一定的关联性。春、夏、秋三季日照时数与变化保持一致,均呈减少的变化趋势,其中,夏季日照时数减少幅度最大,春季和秋季减少幅度均较小。冬季日照时数则呈增加变化趋势,增加速率为5.136h/10a。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平均日照时数分别为661.6h、634.8h、583.5h、556.7h,分别占日照时数的27.2%、26.1%、23.9%、22.8%;造成玉树市近30日照时数增加的原因是春季、夏季、秋季三季日照时数变化造成的,尤其是夏季影响最为显著。

  • 标签: 玉树市 日照时数 变化趋势 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结合自动站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常规资料等,对20156月3日出现在阿坝州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出现的大气环流背景条件为两槽两脊型,冰雹、雷暴天气是在中低纬地区纬向环流形势下,副高、切变线、低槽和中尺度辐合线等系统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西南水汽的持续供应以及较强水汽辐合的共同影响为为阿坝州地区此次强对流天气的出现提供了丰富的水汽供应条件。强劲的上升运动将低层辐合的水汽抬升至200hPa处,对流云持续在高空区域发展,推动了不稳定能量的持续释放,为强对流天气的发生给予了有利的动力条件,此外,中低层大气的持续对流性不稳定给予了较好的热力条件。

  • 标签: 阿坝州 强对流 环流形势 物理量
  • 简介:摘要本文以20191月12-13日发生于天津机场的大雾天气过程为例,结合本场的高空图、地面图和本场的观测数据对本次大雾的形成、维持和消散条件进行探讨和分析,为机场今后的大雾预报积累经验,从而提高大雾预报的准确率,抓住大雾消散的关键要素,更好的为机场提供大雾天气的相关服务。

  • 标签: 平流雾 辐射雾 天气形势 服务 飞行
  • 简介:为了回顾和探讨中国网络科学及其交叉领域的发展,展望未来面对的挑战与机遇,“2012中国网络科学论坛”已经拉开序幂,本论坛在2012第八届网络科学论坛基础上进一步关注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网络,并以“科学与艺术的和谐统一”为主题,着重探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在新媒体时代下的融合与发展,

  • 标签: 网络科学 论坛 中国 和谐统一 社会科学
  • 简介:摘要本文采用一元线性回归、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和R/S分析法,分析了湟源地区1961~2013的降水资料。结果表明,①湟源地区降水的月际和季节变化明显。8月达全年最大值,1月降水减少至全年最少。从变差系数来看,降水多的月份(4~10月)变化稳定,而降水少的月份(11~3月)波动较大。从季节变化来看,多年年平均降水量为415.9mm,春季占全年降水的18.8%,夏季占全年降水的58.6%,占全年降水的21.7%,冬季占全年降水比例不到1.0%。②对降水而言,20世纪80代降水明显偏多,21世纪00代较多,60和90代偏少,70代明显偏少。③湟源地区、汛期、春、夏和秋季降水量均有较明显阶段变化趋势,但均未发生突变。冬季降水量从1961开始波动上升,突变发生在1974,1990后降水的增加趋势显著。④通过R/S分析表明,、夏和秋季降水量的H值均小于0.5,汛期、春和冬季降水量的H值均大于0.5,存在明显的Hurst现象,即汛期、春和冬季降水变化存在着持续性,未来汛期、春和冬季降水增加趋势仍将持续,、夏和秋季降水量具有反持续性,即未来年、夏和秋季降水量变化趋势转为减小趋势,但趋势不明显。

  • 标签: 降水 变化特征 趋势分析 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