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要解决儒学是不是宗教的问题,要从“究天人之际”的问题开始,儒学所说的天,是指宇宙自然界,它是一切生命的创造之源,因而具有神圣性,但不神,天有形而上的超越层面,但不超自然的绝对实体,人是天之所生,又是德性的存在,人以完成其德性实现与天德合一的境界,可说是一种自我超越,但决不是离开现世人生而进入另一个世界,在儒学中只有一个世界,没有两个世界,儒学有敬天思想,包涵着深刻的宗教精神,但不是神学宗教,儒学是一种人文主义宗教

  • 标签: 儒学 宗教 究天人之际 人文主义宗教
  • 简介:贵州是一个层峦叠嶂交通闭塞的多民族居住区,各民族的社会历史发展很不平衡,宗教形态也纷陈杂错:各少数民族传统的原始宗教,中国固有的道教,国外传入的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都并存于这块土地上。宗教对贵州社会形态的形成和演变,对贵州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起过重要的作用;受贵州社会制约和贵州文化的浸染,外来的宗教也发生了一定量的变异,带上了明显的贵州特色。这不失为研究贵州文化个性的新视角,本文试对此作一初步探索,以就教于学者专家。

  • 标签: 贵州文化 少数民族传统 文化中心 民族节日 基督教文化 祖先崇拜
  • 简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宗教将会长期存在,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程度上,还可能有所发展。日本和新加坡的历史证明,现代化的快速发展,迅速打破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模式,使人们一时失去对传统文化的依赖和精神思想的支撑,一部分人必然会出现精神失迷现象。为了避免过度失迷,人们纷纷到宗教里面寻找精神寄托。这是亚洲国家现代化发展过程出现的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社会现象。

  • 标签: 宗教事务 传统文化 精神思想 精神失迷现象 宗教工作 现代化建设
  • 简介:借助于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制高点和当时宗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李达系统地回答了宗教的起源、根源、本质、作用、演变、消亡等问题,在"人类向何处去"、"中国向何处去"的大视野中回答"宗教向何处去"。李达观察宗教的大视野、研究宗教的新方法,到现在都有启发意义。

  • 标签: 李达 宗教 影响
  • 简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规范宗教事务管理,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条例。

  • 标签: 宗教事务条例
  • 简介:关于宗教的定义河南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务局樊化江宗教是人类历史上一种古老而又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它不但隐藏在远古人类蒙昧时代的图腾中,也出现在当代国际风云的漩涡里;它不但洋溢于历代文人学士的著作里,也规范着无数普通百姓的行动。它历尽人事沧桑,曾高踞于上层...

  • 标签: 宗教的本质 宗教定义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日常生活 外部力量 人间的力量
  • 简介:宗教和谐是指多种宗教间的自洽、互融、协调、并举态。在宗教和谐态下,各个宗教在共性的平台上保留各自的个性,差异得以共存,各个宗教交叉互补,是其所是,各个宗教可持续发展而达到多赢。协举模式是宗教和谐的内在本质要求,协举模式不同于宗教间关系的排他模式、兼并模式和多元模式,协举模式不仅强调诸宗教的相互依存性、对立独立性,而且强调诸宗教的互相渗透、互相补充而交叉跃迁;协举模式还强调诸宗教公共奉向的点位。只有通过诸宗教的协调并举才能达到宗教间关系的真正和谐。

  • 标签: 宗教 和谐 协举
  • 简介:新兴宗教(NewReligion)一直是一个让学术界兴趣盎然却又欲说还休的概念。或许这是因为这个词的出现.本身就是一种无奈和权宜之计。本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方社会经历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宗教运动.各种宗教团体和准宗教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这些精神团体不仅在生活方式、价值观方面与主流社会格格不入,而且它们之间也存在着巨

  • 标签: 新兴宗教 存在 宗教团体 兴起 精神 西方社会
  • 简介:二、宗教艺术的产生艺术与宗教,一、什么是宗教艺术宗教艺术是以表现宗教观念,宗教艺术宗教崇拜艺术在艺术史发展过程中宗教元素一直伴随而来

  • 标签: 宗教艺术 浅谈宗教
  • 简介:并与艺术结为一体的宗教艺术所具有的审美价值,三、宗教艺术的审美价值艺术的审美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原始宗教与原始艺术本身既是原始人社会实践的一部分

  • 标签: 宗教艺术 浅谈宗教
  • 简介:班军在2009年第9期《文化纵横》上撰文《浅析宗教文化的概念及其功能》。文章写道,宗教文化历史悠久,是世界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章从宗教文化的解释功能、规范功能、整合凝聚功能、调控功能、生活习俗功能五方面解读了宗教文化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独特角色及对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影响,并指出宗教文化的功能具有可变性,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民族国家,其地位和作用都是迥异的。

  • 标签: 宗教文化 《文化纵横》 文化历史 世界文化 解释功能 调控功能
  • 简介:<正>(2004年7月7日国务院第57次常务会议通过2004年11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26号公布自2005年3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规范宗教事务管理,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称信教公民)或者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称不信教公民)。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信仰不同宗教的公民应当相互尊重、和

  • 标签: 宗教活动场所 宗教团体 宗教信仰自由 宗教事务条例 宗教教职人员 寺观教堂
  • 简介:一、宗教观念的起源宗教观念并不象一些神学家宣称的那样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伴随着人类的身体进化及心理发展逐渐产生的。在动物那里,还没有出现意识,只有简单的心理活动。从低等动物到高等哺乳类动物,其心理发展经历了感觉的(感性的)阶段、知觉的阶段而达到智力的阶段,

  • 标签: 宗教意识论 民族学 宗教观念 民俗 葬俗
  • 简介:新疆的宗教特点:一是宗教信仰的广泛性;二是宗教信仰的多元性;三是与国外宗教联系的密切性。系统研究新疆民族宗教特点,对搞好民族宗教工作,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政治稳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 标签: 新疆 广泛性 宗教信仰 多元性 民族宗教
  • 简介:宗教这一提法大约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英语为NewReligion,在中文里有“新宗教”、“新兴宗教”等译法,对新近出现的新宗教,还有称为“新新宗教”的。由于新宗教的大量出现,又被称为“新宗教运动”、“新宗教现象”等。在新宗教这一名词出现以前,美国、日本、西欧等国家的学术界曾用“异端”、“膜拜团体”、“教派”

  • 标签: 新兴宗教 异端 现象 教派 团体 译法
  • 简介:宗教乡愁(religiousnostalgia)是伊利亚德表述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意指对神圣的渴望,渴望回归于起源性的时间,也就是渴望回归于众神的临在,而存在于“彼时”(illotempore)的世界里。本文沿着“宗教乡愁如何可能”的追问,试着探讨宗教认知方式的本体论根源。本文认为人的有死与有限的生存方式成就了这种本体性的根源,此外,正是宗教乡愁使人成为完全的人,获得宗教与文化意义上的生命。

  • 标签: “宗教乡愁” “宗教人” 神圣 本体论
  • 简介:南唐君王普遍崇信佛教,致使整个朝廷政法荒弛、经济衰颓、军事不振。南唐宗教倾向对于南唐文学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在以李煜为代表的南唐词,以及隐逸派诗人的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 标签: 南唐 宗教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