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囊的并发症和护理体会。方法沿脐周呈倒三角形置入2只改进的5mm操作套管和1只5mm套管。分别置入5mm腹腔镜和加长的操作器械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结果与讨论100例手术均获得成功。

  • 标签: 腹腔镜 经脐入路 胆囊切除术 观察 护理
  • 简介: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TULC)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回顾分析26例TULC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手术并发症。26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转三孔法或四孔法。手术时间30~110min,平均62min;中出血量0.5~20mL,平均3mL。无胆管损伤、胆漏、出血等严重并发症。26例随访9~21个月,平均11个月,无胆管狭窄及胆系症状。TULC安全、可行,可以达到腹壁无瘢痕的美容效果。

  • 标签: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经脐
  • 简介:垂体瘤是蝶鞍区最常见的肿瘤,多为良性肿瘤,发病率为1/10万~7/10万;^[1]。垂体具有极其重要的内分泌功能,且周围解剖关系复杂,毗邻垂体柄、视神经、颈内动脉等。垂体瘤引起内分泌代谢紊乱、脏器损害,影响病人生长发育、生育能力、视力视野等,给病人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以往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多,我院2002年-2006年鼻蝶垂体瘤显微切除手术9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报告如下。

  • 标签: 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 围手术期护理 内分泌代谢紊乱 显微切除手术 良性肿瘤 内分泌功能
  • 简介:背景与目的:单鼻孔垂体腺癌切除已较为成熟,本文探讨神经导航系统在单鼻孔垂体腺瘤切除中的应用。方法:在46例垂体腺瘤患者中,应用导航系统辅助手术,术前对患者行核磁共振连续薄层扫描,将影像信息导入神经导航系统进行解剖学三维重建,中对肿瘤及周围重要结构实时定位,判断肿瘤的切除范围。结果:本组23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38例,次全切除8例。术后30例内分泌学指标恢复正常,32例头痛好转,20例视力好转,16例出现一过性尿崩症,均无出血、视力、视野障碍、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神经导航系统在手术中定位准确,可以实时准确的指示区的有关解剖结构.并引导手术操作,有效地减少了创伤,提高了手术疗效。

  • 标签: 神经导航 鞍区肿瘤 显微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鼻蝶垂体瘤切除的有效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随机均分2022年1月-2023年1月本科接诊鼻蝶垂体瘤切除病人(n=86)。试验组采取综合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并发症等指标。结果:关于并发症:试验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满意度:试验组数据达到了97.67%,而对照组数据则仅有81.4%,相比较下,试验组的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鼻蝶垂体瘤切除用综合护理,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满意度改善更加明显。

  • 标签: 护理 经鼻蝶入路 价值 垂体瘤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胸腹腔镜联合食管根治治疗老年食管的效果探讨。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间收治患者100例,随机法分为对照组(50例,传统食管根治)和观察组(50例,胸腹腔镜+食管根治)。对比手术指标、免疫功能、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各项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免疫功能无差异,P>0.05,手术后观察组免疫功能下降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腹腔镜+食管根治可提升手术安全性和术后免疫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推广。

  • 标签: 经胸腹腔镜 食管癌根治术 老年食管癌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胸腹腔镜联合食管根治治疗老年食管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贲门加食管老年患者2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各10例。对照组行传统食管根治治疗,研究组采取经胸腹腔镜联合食管根治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手术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食管患者应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根治治疗,可以改善围手术相关指标,减轻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 标签: 老年食管癌 经胸腹腔镜 食管癌根治术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角逆行导管乳糜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1年4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收治的16例乳糜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皮腹股沟结内淋巴管造影,并尝试静脉角逆行导管超选择性插管,成功插管的患者行逆行导管直接造影,显示导管破裂口位置后用微弹簧圈和组织胶栓塞。结果16例患者的腹股沟结内淋巴管造影均获得成功,导管末端显示开放良好。所有患者均尝试行经静脉角逆行导管超选择性插管,插管成功10例,其中6例造影中显示明显对比剂外溢,用微弹簧圈结合组织胶栓塞导管。所有16例患者术后乳糜均有好转,6例完全治愈。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静脉角逆行导管行乳糜介入治疗是有效可行的方法。

  • 标签: 乳糜胸 胸导管 淋巴管造影 逆行胸导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食管切除后并发胃穿孔的原因及护理要点,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食管切除后并发胃穿孔3例,行心理护理、胸腔闭式引流护理、胃肠减压护理、营养支持、抗感染等。结果本组3例患者均治愈。结论食管切除后一旦并发胃穿孔,综合护理是安全、有效的办法。手术操作轻柔、胃游离充分、术后胸管及胃管护理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 标签: 食管癌术后 胸胃穿孔 护理
  • 简介:乳糜是胸部手术后重要并发症之一,尤其是食管切除后,如果得不到及时正确治疗,往往会因大量体液丧失,水及电解质代谢失衡、低蛋白血症等,导致循环衰竭,甚至多脏器衰竭而死亡。我院于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完成食管手术360例,其中并发乳糜9例,占同期食管手术的2.5%。

  • 标签: 食管癌手术 术后乳糜胸 正确治疗 电解质代谢失衡 胸部手术后 低蛋白血症
  • 简介:目的探讨不开食管剥脱治疗颈段食管的效果。方法自1995年7月至2004年12月对21例颈段食管患者行不开食管剥脱并I期行胃咽吻合或胃食管端侧吻合。结果本组病人的手术切除率100%。手术后发生各类并发症8例,其中吻合口瘘3例,肺部感染3例,伤口裂开1例,气胸1例。18例患者术后有不同程度的胃液反流。1例住院期间因胃大出血死亡。除2例失访外其余患者获得随访27个月~12年,13例存活超过1年,6例存活超过3年,3例存活超过5年。结论不开食管剥脱手术简单。效果满意,适用于颈段食管食管剥脱术后行胃代食管者胃液反流严重,手术方式有待进一步改善。

  • 标签: 颈段食管癌 不开胸的食管剥脱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肠系膜肛全直肠系膜切除(TaTM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1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南充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1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41例,女20例;平均年龄为62岁,年龄范围为43~81岁。61例患者中,30例行TaTME采用常规腹腔镜直肠癌手术设为传统组;31例行TaTME采用结肠系膜设为结肠系膜组。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术后每3个月随访1次,了解患者术后肿瘤局部复发和转移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6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1)手术情况: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TaTME,无中转开腹。传统组患者腹游离时间,中出血量,肿瘤标本远切缘长度,肿瘤标本近切缘长度,系膜完整度(系膜完整、系膜近完整)例数,环周切缘阳性率,远切缘阳性率,淋巴结检出数目分别为(126±56)min,41.0 mL(17.5~71.4 mL),1.3 cm(0.8~2.0 cm),(10.0±5.0)cm,10、20例,3.3%(1/30),0,13.7枚(9.0~17.0枚)。结肠系膜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01±30)min,44.0 mL(25.0~67.5 mL),1.6 cm(1.1~2.2 cm),(12.0±3.0)cm,23、8例,6.5%(2/31),0,13.0枚(10.9~17.3枚)。两组患者腹游离时间、肿瘤标本近切缘长度、系膜完整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33,-2.286, χ2=10.250,P<0.05);两组患者中出血量、肿瘤标本远切缘长度、淋巴结检出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662,-1.107,0.304,P>0.05)。两组患者环周切缘阳性率、远切缘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情况:传统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51 h(48~64 h)。传统组患者中,3例术后发生并发症,1例吻合口瘘(Clavien-Dindo分级Ⅱ级),充分引流、肠外营养支持及抗感染等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1例乳糜漏(Clavien-Dindo分级Ⅱ级),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1例重度肺部感染(Clavien-Dindo分级Ⅳa级),转ICU治疗后痊愈出院。传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1.3±4.5)d。结肠系膜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59 h(49~70 h)。结肠系膜组患者中,1例术后发生麻痹性肠梗阻(Clavien-Dindo分级Ⅰ级),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肠系膜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9.6±1.8)d。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554,t=1.884,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随访情况:6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未出现肿瘤局部复发及转移。结论结肠系膜在TaTME中安全、可行,符合肿瘤根治原则,能降低系膜裁剪难度,缩短腹游离时间,提高肿瘤标本近切缘长度,系膜完整度更好。

  • 标签: 直肠肿瘤 结肠系膜入路 系膜裁剪 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微创手术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联合纵隔镜颈部食管根治的手术配合。方法分析16例腹腔镜联合颈部路经纵隔食管根治的手术配合要点,通过术前对病人的各项评估及了解手术方式、手术体位、器械的在位情况,中掌握各个配合要点,术后对各个管路的妥善固定,使病人安全的度过围手术期。结果16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了胃和食管下段的游离,用纵隔镜颈部路沿纵隔完成了食管上段的的游离,中顺利,无中转开开腹。结论术前及时与医生沟通,了解手术体位、手术方式,提前准备好特殊用物,各种仪器设备准备齐全,手术中医护的密切配合,术后做好患者的管路护理,均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 标签: 腹腔镜 纵隔镜 食管癌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术前放疗联合小切口食管根治治疗食管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进行探究。方法随机择取2015年6月-2017年12约期间我院成功收治的70例食管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为35例。研究组患者予以术前放疗联合小切口食管根治治疗;对照组患者仅予以小切口食管根治治疗。将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肺功能情况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EF、FEV1、FEV1/FV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PEF、FEV1、FEV1/FVC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食管应用术前放疗联合小切口食管根治治疗,疗效确切,有利于改善其肺功能。

  • 标签: 术前放疗 小切口胸段食管癌根治术 胸段食管癌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腹腔腹膜后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泌尿外科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的86例和128例腹膜后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的临床资料。评价两种方式体位安置用时、护理潜在风险事件、装机前准备时间、医师满意度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中转开放,两组体位安置用时、护理潜在风险事件发生率、肾热缺血时间、医师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装机前准备时间和手术时间腹膜后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后机器人肾部分切除在围期护理上有共性,也各有其护理特点和关注点。术前应充分评估、了解手术方案,根据手术方案针对性进行体位摆设,做好患者安全监护,中备物齐全、熟练配合,缩短肾动脉阻断时间,才能保证手术效果。

  • 标签: 手术入路 机器人 泊机 腹腔镜 肾部分切除术 医护配合 手术间布局 体位 无菌屏障 安全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治疗食管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方法150例患者按手术不同,分为3组三切口根治组55例、一切口根治组50例、胸腹联合根治组45例,观察3种手术术后并发症、转移度、平均住院天数。结果三切口根治组、一切口根治组、胸腹联合根治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3.6%(13/55)、24.0%(12/50)、20.0%(9/45),3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82,P>0.05);3组转移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切口根治组、一切口根治组、胸腹联合根治组住院天数分别为(27.56±10.11)d、(26.33±11.54)d、(25.75±9.89)d,3组平均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856,P>0.05)。结论食管患者三种手术术后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根据病变的具体情况选择个体化的手术

  • 标签: 食管癌 手术入路 并发症 比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根治性切除后辅助放化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食管根治性切除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手术后均进行放疗或化疗治疗,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放射性食道炎、放射性肺炎及骨髓抑制;其中,放射性食道炎与胸腔胃长度有关,放射性肺炎与性别及胸腔胃体积大小有关,骨髓抑制与接受化疗周期长短有关,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根治性切除后胸腔胃状态影响着放化疗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增加了2级放射性肺炎及放射性胃炎的发生概率。

  • 标签: 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 放化疗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食管切除较常规开手术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6年2月于本院行食管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全胸腔镜下食管切除(微创组)102例,常规开手术(对照组)48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微创组中出血量、术后3 d引流量、术后转入ICU例数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并发症比较显示,微创组肺部感染、切口液化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两组吻合口漏、声音嘶哑、乳糜及胃排空不良的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1年生存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全胸腔镜下食管切除具有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淋巴结清扫彻底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食管外科治疗手段。

  • 标签: 食管肿瘤 胸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微创性 电视胸腔镜手术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