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超在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及准确性分析。方法:本次实验研究时间为2020年2月-2021年8月,研究资料为此期间在我院建档的50例疑似出现分化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彩超检查,结合临床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彩超检查在临床上的运用价值。结果:对50患者进行手术病理学检查,发现出现转移淋巴结56枚,经彩超检查发现53枚检查准确性为94.64%,与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分化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患者在进行治疗期间,采用彩色超声检查,能帮助医师更好了解患者病变情况,确定淋巴结清扫方案,提高临床诊断效率。

  • 标签: 彩超诊断 分化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 诊断价值 准确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腹腔镜下直肠癌伴肝转移患者的手术配合护理经验。方法  1例直肠癌伴肝转移患者的护理要点包括: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术中密切配合、术中体位摆放、物品清点等。结果 术后患者回病房未发生手术室相关并发症。患者预后较好,术后一周出院。

  • 标签: 腹腔镜  直肠癌  肝转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冷冻疗法对晚期乳腺癌患者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和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自2022年2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64例晚期乳腺癌脑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冷冻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分级和疼痛程度。结果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第3、6次化疗、化疗结束后3个月的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分级和手脚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冷冻疗法可有效减轻乳腺癌化疗患者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减少疼痛的影响。

  • 标签: [] 冷冻疗法 优替德隆 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吉西他滨联合铂类药物治疗转移性三阴乳腺癌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100例转移性三阴乳腺癌患者为试验对象,采用数据库随机分组式,各50例,分别进行吉西他滨联合紫杉醇治疗、吉西他滨联合铂类药物治疗。结果观察组6个月生存率(98.00%)、12个月生存率(90.00%)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转移性三阴乳腺癌患者实施吉西他滨联合铂类药物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吉西他滨 铂类药物 转移性三阴乳腺癌 安全性
  • 简介:目的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三维适形放疗(3-DCRT)对伴腹腔淋巴结转移的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2005年1月至2007年3月,对17例伴腹腔淋巴结转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了TACE联合3-DCRT治疗。17例患者的肝癌原发灶均进行T3~4次TACE,间隔时间为1个月,化疗栓塞剂的组成为阿霉素50mg、顺铂60mg、丝裂霉素8mg和超液化碘油5~20ml。在首次TACE后第3天开始列瘦腔淋巴结转移灶进行3-DCRT,总剂量为56Gy。结果TACE联合3-DCRT治疗伴腹腔淋巴结转移的原发性肝癌的有效率为64.7%(11/17),中位生存时间为15个月。除1例患者出现3级骨髓抑制外,余未出现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于伴腹腔淋巴结转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联合3-DCRT是一种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措施。

  • 标签: 肝肿瘤 淋巴转移 栓塞 治疗性 放射疗法 计算机辅助
  • 简介:摘要:目的 对131I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应用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讨论。方法 选择本院在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48例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患者,采用125I粒子植入治疗,记录治疗效果。结果 相邻两次治疗时间,病灶体积和VVR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一年和治疗3个月,NRS评分和Tg值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125I粒子植入治疗131I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效果显著,可明显减小病灶大小,具备较高安全性,应在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125I粒子 植入治疗 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 淋巴结转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氟维司群在绝经后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 2019 年 12 月 -2020 年 6 月我院的绝经后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 50 例进行调查研究,根据患者到院顺序进行编号,将编号为单数的患者分为对照组,编号为双数的患者分为观察组,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 措施。治疗 后,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临床治疗疗效以及 2 年后存活率 。结果 治疗后,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8% ,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 36 %,两组患者在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上, 数据差异不 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观察组患者缓解度 为 52 %,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缓解度 的 24 %,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经 2 年后随访,对照组患者存活例数为 6 例,存活率为 24% ,观察组患者存活例数为 12 例,存活率为 48% ,观察组患者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存活率, 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氟维司群在绝经后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能有效的控制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也能缓解肿瘤细胞雌激素受体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存几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 标签: 氟维司群 绝经 复发转移性乳腺癌 内分泌治疗
  •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NSD2和EZH2在三阴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诊断的三阴乳腺癌患者96例及108例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EZH2和NSD2蛋白表达。结果:三阴乳腺癌组织中EZH2和NSD2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非肿瘤组织;EZH2和NSD2蛋白表达与病理分级、肿瘤直径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 EZH2和NSD2蛋白在三阴乳腺癌中具有高表达,可作为诊断和治疗的潜在生物标记。

  • 标签: 三阴乳腺癌 NSD2 EZH2
  • 简介:【摘要】目的:前列腺癌是目前男性疾病中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需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而本文即探究减瘤性前列腺癌根治术联合内分泌治疗在寡转移前列腺癌患者中的疗效及预后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寡转移前列腺癌患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差异将所有患者平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5.65%,随访期间无患者死亡,参照组为82.61%,随访期间死亡1例,P<0.05,组间存在对比性。结论:减瘤性前列腺癌根治术联合内分泌治疗寡转移前列腺癌,疗效显著,促进患者预后,应给予推广和实施。

  • 标签: 内分泌治疗 减瘤性前列腺癌根治术 寡转移前列腺癌 治疗效果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40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在进行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后,观察治疗效果,并统计不良反应的结果。结果经过4个周期治疗后,CR率为27.5%,PR率为62.5%,SD率为10.0%;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为主,其次为血液系统,均可有效耐受。结论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应用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效果较好,不良反应绝大部分患者可耐受。

  • 标签: 替莫唑胺 全脑放疗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对骨转移中重度神经病理性癌痛的患者采用度洛西汀联合羟考酮缓释片、唑来膦酸进行治疗,并探究对其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间收治的70例骨转移中重度神经病理性癌痛住院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并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且在所有患者知情自愿的前提下,平均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和度洛西汀联合羟考酮缓释片、唑来膦酸治疗组,每组35例。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后,就度洛西汀联合羟考酮缓释片、唑来膦酸对于住院患者是否有效及做出相关研究。结果:对照组中:轻度疼痛10例 (28.5%),观察组中:轻度疼痛22(62.8%);对照组缓解率72.4,观察组缓解率89.7。结论:将度洛西汀联合羟考酮缓释片、唑来膦酸应用于骨转移中重度神经病理性癌痛患者治疗中,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健康,有利于患者缓解疼痛。

  • 标签: 度洛西汀 羟考酮缓释片 唑来膦酸 骨转移 神经病理性癌痛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多层螺旋CT在对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患者在诊断过程中的临床疗效及准确性。方法 于2019年7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5名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患者,分为常规组(27名)和研究组(28名)。常规组行常规诊断方法,研究组行多层螺旋CT诊断。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使用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结果 研究组临床诊断准确率92.9%(26/28)、检出率96.4%(27/28)显著高于常规组的准确率81.5%(22/27)和检出率88.9%(24/27)。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肿瘤淋巴结转移 准确性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持续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T细胞亚群和肝纤维化的相关性,并进一步分析T细胞亚群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2018年10月至2021年9月在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进行肝脏病理检查且ALT持续正常的102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以肝脏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各肝纤维化分期中T细胞亚群的差异,进一步评估T细胞亚群在诊断肝纤维化中的价值。结果 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剧,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及CD4/CD8下降,CD8+T淋巴细胞的比例上升,各肝纤维化期的CD4+T淋巴细胞及CD8+T淋巴细胞的绝对计数存在差异,以S2期为最高,S4期为最低(P

  • 标签: T细胞亚群 乙型肝炎病毒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持续正常 肝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检测甘油三酯(TG)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TG/HDL-C)、谷氨酰转移酶(GGT)对预测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价值。方法:选取200例NAFLD患者为观察组,同期体检的200例人员为对照组,对比各组血脂水平并且分析TG/HDL-C与GGT对预测NAFLD的价值。结果:观察组在TG、TG/HDL-C、GGT检测水平上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HDL-C水平上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G/HDL-C预测NAFLD的临界值为1.3856,GGT预测NAFLD的临界值为27.9U/L。结论:临床中通过检测血清TG/HDL-C、GGT有助于预测NAFLD,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有利参考,值得推广。

  • 标签: 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谷氨酰转移酶 非酒精性脂肪肝 预测
  • 简介:RNA干扰(RNAinterference,RNAi)现象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双链RNA(doublestrandRNA,dsRNA)介导的细胞内mRNA发生特异性降解。导致靶基因的表达沉默,产生相应的功能表型缺失,这一现象属于转录后的基因沉默机制(Posttranscriptionalgenesilencing,PTGS)。

  • 标签: RNAI技术 基因沉默机制 综述 RNA干扰 MRNA 外源性
  • 简介:摘要:随着目前世界医疗水平不断进步,当今医学影像技术和放射医学技术取得了很多显著的成果,其专业内容和核心理论也不断得到完善,逐渐形成了体系较为完善的知识框架,医学影像技术以及放射医学技术等共同促进了目前医疗水平的进步和卫生事业的发展,对医疗事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此次技术分析报告主要是以医疗影像技术和放射医疗技术的概念及发展前景做出简要概述,从而使得一些有关的影像设备和科学医学技术得到完善和发展。

  • 标签: 放射影像 放射科医生 医学影像技术 放射医学 未来前景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技术创新程度不断增加。其功能也得到了很大的优化与扩充。可以说,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放射医学技术与影像学技术的应用息息相关。基于此,本文主要对临床医学诊断中常用的几种放射技术及影像学技术进行分析。

  • 标签: 放射医学技术 医学影像技术 分析
  • 简介:摘要放射技术是一种依据物理学原理所逐渐发展起来的技术手段,而医学影像技术则是医学物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该技术是通过物理学原理及物理学概念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手段。其中,医学影像技术主要包括传统X线、超声、MRI、CT、手术摄影和电子内窥镜等影像信息,这些技术手段是对人体内部各个组织、功能以及诊断疾病、脏器形态的重要方法。本文针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深入的对放射技术及医学影像技术进行了探究,旨在促进医疗设备数字化的不断完善。

  • 标签: 平板型 数字化影像技术 放射医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改良superpath髋关节置换术对于髋部骨折和髋部疾病患者的治疗。方法:选择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