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探究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转子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03月~2017年03月期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30例老年股骨转子转子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5例,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动力髋螺钉治疗,对观察组患者给予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患者相对比,组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转子骨折患者的效果明显优于动力髋螺钉治疗。

  • 标签: 股骨近端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老年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折联络服务(FLS)模式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该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骨折患者8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骨折联络服务(FLS)模式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髋关节功能、自我效能以及治疗效果情况。结果实施骨折联络服务(FLS)模式干预后,观察组髋关节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自我效能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骨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骨钙素高于对照组,骨碱性磷酸酶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LS模式可显著提升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有效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改善骨质疏松,促进骨折愈合,为患者获取优质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骨折联络服务 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髋关节功能 自我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老年股骨颈骨折与股骨转子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的比较,为临床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血液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7月至2020年4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因低能量损伤导致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共纳入69例。按照骨折类型分为股骨颈骨折组和股骨转子骨折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骨折解剖部位以及术前合并症等基本信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和总失血量。结果股骨颈骨折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8±8)岁(男性10例,女性35例),股骨转子骨折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5±10)岁(男性12例,女性12例)。两组患者术前隐性失血量[股骨颈骨折组:(238.33±97.82)ml ;股骨转子骨折组:(344.80±130.01)ml,P<0.05]、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股骨颈骨折组:(314.46±130.30)ml;股骨转子骨折组:(459.73±173.34)ml,P<0.05]、显性失血量[股骨颈骨折组:(77.78±27.29)ml;股骨转子骨折组:(160.42±51.03)ml,P<0.05]和总失血量[股骨颈骨折组:(392.24±133.62)ml;股骨转子骨折组:(620.15±171.11)ml,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股骨转子骨折组均高于股骨颈骨折患者组。股骨转子骨折组(半髋关节置换和PFNA内固定术)较股骨颈骨折组(全髋关节置换和半髋关节置换术)均有较多的显性失血量、术后隐性失血量、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和总失血量(均P<0.05)。但两组内不同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骨折患者较股骨颈骨折患者有更多的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和总失血量,在临床诊治中,尤其需要更加重视老年股骨转子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血液管理。

  • 标签: 老年人 股骨颈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 失血 隐性失血量
  • 简介:【摘 要】目的:观察微创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骨折的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行微创PFNA术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骨折患者34例作为观察样本,参照双盲法分为对照组(n=17)和试验组(n=17)。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试验组为手术期护理干预,评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差异。结果:相比对照组,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Harris评分高,术后并发症低,所有项均为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期护理干预可显著缩短老年转子骨折微创PFNA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改善髋关节功能,促进病情康复。

  • 标签: 老年转子间骨折 微创PFNA 手术期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骨折的手术效果,评价PFNA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3月~2014年6月对49例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骨折患者应用PFNA治疗,对其骨折类型、合并症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本组49例随访6~12个月,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良率占95.64%。结论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 标签: PFNA 股骨转子间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骨折经内固定治疗术后1年内死亡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行内固定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35例老年股骨转子骨折患者(年龄≥60岁)资料,分析年龄、性别、骨折侧别、骨折类型、术前合并内科疾病及其数量、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麻醉方式、手术时间、骨折复位质量、住院天数等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内固定术后1年内共25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18.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80岁(χ2=4.989,P<0.05)、合并内科疾病数量>2种(χ2=4.505,P<0.05)、ASA分级Ⅲ、Ⅳ级(χ2=5.764,P<0.05)、手术时间>90 min(χ2=6.353,P<0.05)、骨折复位质量Ⅲ、Ⅳ级(χ2=11.898,P<0.05)是老年股骨转子骨折患者术后1年死亡的影响因素。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80岁[比值比(OR)=3.033,P<0.05]、合并内科疾病数量>2种(OR=3.078,P<0.05)和骨折复位质量Ⅲ、Ⅳ级(OR=4.517,P<0.05)是患者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合并内科疾病数量和骨折复位质量是老年股骨转子骨折患者术后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加强相关危险因素干预、提升骨折复位质量可有效降低老年股骨转子骨折患者术后1年死亡率。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危险因素 死亡率
  • 简介:目的对PFNA、THR、DHS、PFLAP四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骨折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177例老年转子骨折患者的一般资料,A组90例接受PFNA治疗,B组19例接受THR治疗,C组41例接受DHS治疗,D组27例接受PFLAP治疗.比较各组的术中的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和术后卧床时间、并发症等参数,同时对患者术后关节功能状况情况进行评价.结果:A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最少,手术时间最短;术后1年,A组并发症最少.结论:对于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骨折,采取PFNA比其他三种方法更具备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效果好等优势,是较为理想的一种手术治疗方法.

  • 标签: PFNA THR DHS PFLAP 转子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微创PFNA治疗老年转子骨折的手术室护理干预方案以及效果,为老年骨科手术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0月-2018年5月收治微创PFNA治疗的90例老年转子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手术室常规护理、手术室护理干预的对照组和试验组。对比2组手术患者护理效果、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转子骨折行微创PFNA治疗期间配合围术期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手术、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微创PFNA 老年转子间骨折 手术室护理 生活质量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对快速康复外科理论(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在老年股骨转子骨折患者镇痛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做一综述,阐明其研究进展。方法:检索国内外各大数据库中有关老年股骨转子骨折患者治疗的相关文献,并筛选出与“ ERAS理论”和“镇痛管理”相关的内容,对 ERAS理论在老年股骨转子骨折患者镇痛管理中的应用内容和特点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多模式镇痛等 ERAS的研究内容在老年股骨转子骨折镇痛管理中的应用,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病程中的痛苦,并且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结论: ERAS理论在老年股骨转子骨折患者镇痛管理中的应用,全流程、多角度地促进了患者的加速康复。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老年人;股骨转子骨折;镇痛;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接诊的110例老年股骨转子骨折患者按照接诊顺序的单双号均分为两组,对单号组患者进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观察组),对双号组患者进行动力髋螺钉治疗(对照组),对比观察二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行走世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患者的98.18%远远高于对照组的87.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骨折患者来讲,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而且还能增加术后下地行走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 动力髋螺钉治疗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术后下地行走时间
  • 简介: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对老年转子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粉碎性骨折32例,进行术中观察及术后随访。结果手术操作简单、损伤小、固定可靠,31例术后经4~16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无并发症,功能评分:优21例,良8例,优良率达93.9%。结论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粉碎性骨折效果良好,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固定牢靠、并发症少等优点。

  • 标签: 转子间骨折 解剖型锁定接骨板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骨折的价值。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3月至2019年10月的74例老年股骨转子骨折患者分为试验组、对照组两组,各37例。试验组、对照组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分别采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股骨近端锁定钢板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结果;试验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术后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骨折,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 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起动式支架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07年7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98例老年股骨转子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固定方式不同分为起动式支架组和DHS组,支架组52例,DHS组4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结果起动式支架组有2例患者失访,50例患者术后获8~24月随访,平均11.2月;DHS组3例失访,43例患者术后获10~26月随访,平均14.2月,起动式支架组在手术时间、失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优于DH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感染、骨不连、钢板螺钉折断、股骨头螺钉切割、松动移位及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结论与DHS比较,起动式支架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价格便宜等优点。

  • 标签: 转子间骨折 起动式支架 DHS 骨折固定 微创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整体治疗模式应用在老年人股骨转子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1-12月绍兴市中心医院骨科接收的老年股骨转子骨折患者84例进行分组研究,将其中接收早期整体治疗模式治疗的46例患者为观察组,另38例接受创伤骨科传统治疗模式的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随访12个月,观察组人工全髋关节疗效评分标准(Harris)疼痛、活动度、畸形、功能及总分分别为(39.13±2.66)分、(3.40±0.44)分、(3.30±0.38)分、(37.73±2.44)分、(83.56±2.51)分,五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的(37.05±2.95)分、(3.17±0.59)分、(3.09±0.52)分、(35.67±3.19)分、(78.98±3.37)分,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疼痛:t=3.395,P=0.001;活动度:t=2.044,P=0.044;畸形:t=2.135,P=0.035;功能:t=3.352,P=0.001;总分:t=7.131,P=0.000);随访12个月,观察组手术优良率84.78%,高于对照组优良率的71.05%,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77,P=0.019);临床统计显示:观察组受伤至手术时间、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31±0.53)d、(3.53±0.69)d、(15.86±2.60)d,三项指标均短于对照组的(3.45±1.02)d、(5.02±1.13)d、(19.73±3.12)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受伤至手术时间:t=6.585,P=0.000;术后下地活动时间:t=7.128,P=0.000;住院时间:t=6.202,P=0.000);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6.52%,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率23.68%,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84,P=0.000);观察组术后12个月未见死亡病例,对照组术后12个月病死率2.6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65,P=0.102)。结论早期整体治疗理念应用于老年股骨转子骨折的治疗中可提高治疗效果并缩短患者的康复进程。

  • 标签: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髓内 股骨 早期整体治疗理念 关节功能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40例来我院接受股骨转子骨折治疗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20例患者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PFNA),作为对照组,20例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HR),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手术情况、术后髋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下地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PFNA和FHR在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骨折中治疗各有优势,前者手术创伤小,后者下地时间短且远期并发症更少,综合分析FHR在老年股骨转子骨折中应用效果更优。

  • 标签: 股骨头置换术 老年 股骨转子间骨折 临床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治疗的方法。方法对27例老年股骨转子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如何控制血糖,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以及防治术后并发症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手术病人血糖控制满意且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术后髋关节功能优。结论对老年股骨转子骨折并存糖尿病患者,在围手术期应严格控制血糖,以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PFNA手术有很好的疗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转子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6例老年股骨转子骨折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PFNA组37例患者采用PFNA治疗,DHS组39例患者采用DHS治疗,观察记录并比较两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DHS组,但优良率高于DH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股骨转子骨折的患者采用PFNA治疗效果要优于DHS,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股骨转子间骨折 老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老年股骨转子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期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的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者经固定手术治疗效果明显,患者经治疗后,有0例无效,有效率为100.0%。Matta评分和ADL评分结果显示优良。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骨折患者的效果更佳,患者的预后效果良好,能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实用技术,具备临床实用性。

  • 标签: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 治疗
  • 简介:目的总结使用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PFNA)的临床经验,探讨应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PFNA治疗25例老年股骨转子骨折。结果25例患者经5—10个月随访,平均(6.5±3.7)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优10例,良11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达84%。结论PFNA具有设计符合生物力学要求,手术创伤小、固定稳定,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骨折理想的内固定物。

  • 标签: 老年人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 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