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趣味点的选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地理教学中趣味点的选择

张宏伟

张宏伟新疆阿克苏地区农一师阿拉尔职业技术学校843000

趣味点必须经过选择,才能通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如何选择趣味点呢?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与体会,必须遵循下面几条原则。

一、热点原则。热点问题最富吸引力。这也是热点问题之所以成为热点的原因。热点问题往往是全球或一个国家与地区各种矛盾冲突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把握世界形势的关键。选择热点问题,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但这类问题往往跨度既大又复杂,这就要求教师知识面广,且有深度。如,1990年海湾战争,在讲述能源问题时插入介绍,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妙用。首先提问:在海湾战争中,美国为何那么卖力,出兵出炮,充当世界宪兵?日、德等国为何如此慷慨解囊,支付巨额军事费开销?(石油是当今世界的主要能源。石油产销的波动必然导致石油价格的波动,从而波及美、日、德等西方石油进口大国的切身利益。)进一步提问:为什么美国打打停停,与日、德等列强讨价还价?(军事是美国的一张王牌,军火是美国一大支柱产业,约占每年财政收入的1/10,敲山振虎是他奉行的一贯手段,推销军火是他的目的。)纽约、东京、伦敦的同期股市行情如何?(暴跌!)香港股市与中国大陆股市为何波动幅度明显不同?(香港经济对外依赖大,波动幅度也大)等等一系列问题。学生听后,个个若有所思。从而也深刻理解了能源危机的实质。(并不是能源生产总产量不足,而是地区产销不平衡。特别是少数大国的控制加重了这种危机。)其他热点问题,叙利亚危机,南中国海争端、日本把中国的钓鱼岛收“国有化”等等。这方面资料可从《参考消息》、《半月谈》、广播与电视报道中获得。介绍要全面、系统。

二、最新原则。对最新发生的事情怀有强烈的好奇心是人类共有的天性。如,及时介绍三峡工程,学生是最乐意听的,也是最有效果的。注意最新原则,特别是介绍人口增长、资源增减、经济发展等时效性很强的地理信息时,资料越新越好,介绍越及时越好。笔者在给学生讲述世界经济发展专题时,介绍了“金砖四国”。学生对“金砖四国”是关注的。但要讲好这方面的专题内容,必须收集其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数据,尤其是近几年的数据。最新的数据才最有说服力,为此,我花了个把月搜集资料,在《地理文摘》中才找到最近几年的数据。给学生一讲,效果极好。

三、乡土原则。也可称为就近原则。每一个人对其生养他(她)的故土都怀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如在介绍美、日某年度经济发展时,学生马上会问:我们国家呢?我们省呢?我们市呢?我们乡呢?……介绍一些国情、省情、市情、乡情,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还可以激发他们报效祖国、建设家乡的豪情。

四、参与原则。对于渴望走向独立阶段的中学生来说,什么都想试一试,参与意识相当强。因此,选一些他们经历或熟悉的,或以后完全可以参与的事例,也是颇富吸引力的。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基础学科,它在很多方面能直接或间接为生产建设服务。中学地理教学中讲授的土壤资源、水热资源、森林资源、天然草场等各种自然资源,都是发展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对各地自然资源情况的了解,有利于制定切合实际的农业发展措施。地理教学在讲到农业生产的特点时,就可以让学生结合本地农业生产的实际进行讲解。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启发原则。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往往如同一块磁铁,以其智慧的闪光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类问题作为趣味点,往往更具思考价值。笔者在讲授“地球的运动”时,并不是直入新课,而是先叫学生回忆初中语文课本中的《两小儿辩日》,接着提问:1.两个小孩在路边争论什么?(日出时离我们远还是中午时离我们远)2.“孔子不能曰”的问题,你们哪位能帮我解答?3.孔子为何不能答?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在我身上。我则示意学生打开课本,叫大家先看一遍书,然后回答。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个个跃跃欲试。这样既帮助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和掌握了地球公转的有关知识,又激发和促进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为初中时,语文老师有的可能没讲,有的也许讲了但学生已经忘了。)

当然,上述几条原则,在选择一个趣味点时,并不要求一一俱备。只要遵循一条或几条,迅速选择出高质量的趣味点就可以了。

最后,趣味点在教学运用中,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把握时机,将趣味点合理穿插在相关教学内容中作为点缀调味之用,但不宜过多;二是要把握分寸,不要泛泛而谈,忘了一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与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