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会所设计理念及设计阐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茶会所设计理念及设计阐释

周朕磊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山东济南250353)

1.设计理念

以“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为其设计理念,运用“道”、“自然”、“人”、“茶”、“合一”等名词,打造一种“本土化”茶文化休闲会所,不断探索茶道在当下如何更具有审美性和延续性。

道法自然是道德经里的一句话,意思是人取法于地,地取法于天,天取法于道,而道是终极的,它自己取法于自己。天人合一是“先道”提出的境界,意思是人和天地间万物是共同存在的。人应该属于自然,我们人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应与到自然保持一种共荣。“回归本土、回归自然”将是今后发展的历史趋势。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本会所的设计灵魂和主干,该茶会所在空间中把握住“悟”这一词。“悟”本身就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属于包含关系。自古道、茶不分家,中国茶文化从诞生起就与道教有着不解之缘,而崂山道教(全真派)对于悟也有着深刻的研究。本会所的坐禅休闲区域中设计的思路就是一种“悟”可以看做是对于生活悟、对于静心的一种悟、对于身心的一种悟。

2.设计阐释

2.1.以江南园林廊桥的曲折为立足点塑造思想维度的空间变化

江南园林中在处理水与自然以及空间变化中多以廊桥作为一种过渡点来加以选择和运用。廊桥的曲折使原有距离因节奏的变化产生角度和视觉性,每一个转折代表了不同的人生和哲学思考。江南廊桥的曲折犹如一种对于问题的思索,进而延伸出道教阴阳变化的新认识。在会所设计中把这种曲折看作是道教的思想维度运用在空间和建筑布局中。目前江南园林中有两种类型的曲廊,一类是支撑为墙柱结合的,一类是单纯柱廊。前者通过实墙的变化而遮盖了曲折背后的风景,往往产生戏剧性效果,后者由于柱子的并置,而产生迷离的空间感美感。在这个设计方案中,我想结合这两种空间体验,设计一个曲折茶会所。

在茶会所空间设计的营造吸收和借鉴了江南园林廊桥的曲折,用这中曲折也可以表达道教相生相克、螺旋式上升的人生真谛。空间的曲折仅仅融入到环境中来,空间与环境紧密结合一种同呼吸的设计节奏。这就是对于空间基本的把控和原则。(一)整体的设计在追求达至东方文化的圆满中展开,将修真之道中的曲折格局、建筑灰空间的巧妙结合,呈现出一个自然人文的精神空间。以一种柔美而恬静的轻声细语展现出来而非封闭孤立的沉静无声。(二)茶会所临江而建,融入茶园中。客人需沿着茶园小径绕过建筑外围来到主入口区域。整体布局在曲折中表达,入口一边为茶室茶饮空间,一边为相互独立展览区域。为了使各个区域的隐私性,设置了一系列灰空间来进行转换和过渡。(三)在另一边饮茶区,采用了曲折,采用留白的手法预留了一小部分空间,营造出界定室内外的小型景观。设计不仅丰富了室内的景致,而且增添了空间的层次感和尺度感。

在茶会所建筑设计中同样吸收和借鉴了江南园林廊桥的曲折,根据地势的起伏和脉络的分布,以道家思想“曲折”和“顺势”设计和布局,以地势差作为建筑节奏变化的主线。使道教教义不仅内化于心灵,更能够与建筑艺术相结合,推动和发扬本土建筑的新内涵。茶会所作为一种有品味人群的聚居地,是以道教的思维和道教建筑的曲折作为空间的主线。茶本身就是神秘、深邃、意境的象征,所以空间要根据这种含义来设计,做到“物与意”相结合。茶是自然属性,茶会所空间将室外景观设计引入室内,作为一单独的功能区,从空间和地域上打破了界限,使人感受到天人合一的道家教义。希望能够根据山势的地势特点,把道教思想的精髓“道法自然”融入到建筑外观的设计中。根据地势特点,采用不破坏原本地貌的基本原则,让建筑与茶园融为一体,试图恢复原感觉的本土化建筑情景和空间布局

2.2.以道教文化符号向装饰语言的转变立足于地域文化的创新

道教文化(全真派)是所在地域发展过程中对当地物质和精神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着当地建筑风格和建筑特色。马鞍子村以自身独特的信仰习俗、制茶和饮食等地域气息为依托,形成了独特的建筑形式和建筑语言。装饰语言的表达包括灯光、视觉文化符号、建筑语言等。

在室内设计中灯光的使用是营造氛围的重要手段之一,他是设计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会所设计中,照明设计已经不能局限于适应性这一角度,而应该考虑到对于整体空间的营造氛围。会所中的灯具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配饰灯件产生的设计效果也是有所不同。在茶会所设计中空间的氛围偏近于灰暗的自然光效果,要突出一种淡雅沉稳的道教氛围和气息。而且配饰和纹样以原色沉稳为主。不求夸张和热烈只求一种空间氛围的踏实。一杯淡茶给人一种思索和回想。例如私密饮茶区域中的装饰语言基本以线和面的大节奏为主,突出光的质感和阴影变化。光源与灯光仅仅只是一种配饰,在茶会所空间中采用隐藏和暗槽的形式来布局和安排。大部分功能区的灯光都是暗槽的形式。

在营造主题的各种方式中用平面视觉符号凸显主题是很直观的方法,在主题文化中提炼一种形态符号作为设计母体,而这个设计母体具有一定程度的代表性和象征性。它的来源有很多途径,例如地域文化、自然民俗、人文风俗等等。在茶会所空间中主要就是提炼出道教的装饰纹样、八卦幅、配饰以及当地道观的建筑形式和纹样。凝聚和拆分把这些设计的零碎素材与茶空间、建筑、规划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营造一种符合地域的会所空间。例如茶艺展示区域中帷幕和屏风吸收和借鉴了道教三清殿中,三个苍颜白发、和颜悦色的老人正襟危坐在神坛上,手持拂尘,一股庄重令人肃然起敬。他们是道教最高神灵“三清”,分别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这就是道教最为直观的视觉符号。在建筑形式中借鉴了地方道观斜顶的屋面形式,加以木质拼接结构。

2.3.以对原有材料的保留和选择性舍取的手法诠释茶会所的雅致

马鞍子村茶会所建筑背靠崂山,南邻沙子口海,近处有湖泊,是典型的自然村落。村落土地资源和自然资源丰富,村内的岩石材料和砖瓦材料以及生土资源丰富并且有着传统制作工艺。生土作为一种资源可以就地取材,而且具有实用性和适应性。

在室内空间设计中材料的选择也很重要,不同的材料肌理美感也不同所以能够装点出不用的设计效果。材料营造主题会所设计也是有效的途径之一。在茶会所设计中,材料的选择以淳朴自然的肌理效果为主。根据不同空间、氛围、结构、环境、地域采用不同的材料。在休闲洽谈区域中采用了将近五种肌理效果不同的材质,如粗糙水泥材质、泥土材质、大理石材质、裂纹玻璃材质等等,基本以原色面的材质为主。

2.4.以选择性取舍的简为立足点塑造地域化建筑

不同的地域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孕育出不同的地域气息,马鞍子村在长久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村落气息,这种气息弥漫着道教文化的中庸和简素。建筑语言的表达没有过多繁琐的装饰和构件,用自然气息与茶韵结合。

建筑地域整体呈曲线型走向。会所的设计将围绕着道派思想顺应自然、顺其变化将建筑空间围绕着地势进行设计。根据地势特点,采用不破坏原本地貌的基本原则,让建筑与茶园融为一体,试图恢复原感觉的本土化建筑情景和空间布局。在满足基本空间的需求之上寻找一种本土化“简”的设计节奏。

作者简介:周朕磊(1995.12-),男,山东青岛人,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艺术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艺术设计,研究方向:环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