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上门听障生的家庭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1-14
/ 2

送教上门听障生的家庭教育

黄豆

防城港市特殊教育学校 538000

摘 要:由于听力障碍学生的生理缺陷,以及发展特点,随年龄的增长和与主流社会接触的机会增多,他们日常行为习惯问题就暴露的更加明显。其家庭教育便显得更为重要,要求家长对其付出更多的关爱。

关键词:听障儿童 家庭教育 行为习惯 观念转变

一、家教的发展历史

家庭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最先接触,也是最重要的环境,是儿童学习行为习惯、生活知识技能、良好人格的重要场所。

听障儿童的家庭教育主要指他们出生到入学前接受的教育,这一时间段的教育对他们的语言能力、行为习惯乃至一生都有很重要的影响。

二、听力障碍孩子存在的行为问题

在聋人行为问题中,占首要地位的是盗窃行为。近几年来聋人犯罪问题比率逐渐上升,大多数人将其归因于,在学校教育或者早期家庭教育中未分清“拿”和“偷”概念的区别,或者家长对他们置于放任不管的地位。导致问题的加重。聋人普遍脾气暴躁、处事极端,在日常生活中与聋人接触交流中发现,平时小事稍不顺心他们就会发脾气,聋人丧失了听力,靠手势和视觉器官的直观形式获得信息,与进行进行交流,因此视觉敏感,形象思维非常发达,而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就相对地差些。行为和人格偏离者,其认知特点主要是现实性较差,易于离开实际去思考问题,带有浓厚的幻想色彩,而且思想方法表现出明显的片面性,还会表现出偏执倾向,严重时可有妄想。

三、听障儿童行为问题出现的原因

1.在家庭教育中,听障新生儿的出生,带给家长的除了迎接新生儿的喜悦外,其他的都是失望、焦虑的心情。心态好的家长能及时转换这种情感,积极寻找治疗解决办法。但对于部分家长这样的心情转变很困难,从而导致他们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不得法。千百年来,我国很多地区家庭崇拜“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方式,家长对孩子态度及教育方式极端,很多家长考虑到他残障问题,在生活中对他不做严格要求,但在孩子闯祸后对孩子打骂相加。

2.家长对孩子的偏爱,尤其是农村家庭,听障孩子出生后,家里大多数会考虑要另外一个孩子,家长会把对孩子的希望转移到另一个孩子身上,在平时生活中,自然而然的把关注放在健全孩子身上,而原本属于听障孩子的爱会减少,人都有被关爱、被尊重、得到肯定的欲望。但看到家长和健全孩子的其乐融融时绝大数听障孩子会感觉很受伤害,长此以往,得不到外界的关注,孩子会封闭自己,性格孤独。

3.家庭教育的缺失。很多聋人家庭生活条件不好,父母就经常在外地打工,作为家庭教育主体的父母是孩子最初的老师 ,是孩子行为习惯的模仿者,是孩子早期社会化的重要地人,他们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极为重要和深远的影响父母与子女的互动和交流对于孩子性格的形成、情感的发展、兴趣的挖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4.家长价值观取向问题,在得不到关爱的听障人身上显得更为明显,家人的不关注、身边同龄人的排挤都会让他自尊心、自信心受伤,和健全人一样,在得不到正确的看待的情况下,他们会迫切的寻找一种快速获得成功的方法。在对一个专业人士进行电话采访中了解到很多聋人存在盗窃行为的原因一方面是从小被拐卖,被社会上不良分子的利用,从小教授盗窃技巧作为生财之道外。另一方面是家长方面价值观问题,许多聋人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再加上从小得不到家长的肯定,道德教育的缺失,许多聋人在社会上通过盗窃所得帮助农村家庭开支、修建房子等,作为家庭经济支柱,在源源不断的经济支柱下,水平得到好转后,家人会将聋人从以前的拖油瓶观点转变为“财神爷”,家长纵容的态度的会让聋人觉得很有成就感很有尊严,在盗窃的道路上一条黑走到底。

四、家庭教育在听障儿童行为问题方面解决办法

1.家长要转变心态,接受孩子听障事实。很多聋人性格极端主要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和健全孩子家庭不一样,听障孩子的出生往往会在带给家长兴奋地同时也带来失望,有些家长心态未调整过来的会做出抛弃孩子的举动。或者养在家中不给他足够的关心和爱护。此时家长应该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转变心态,正视现实,及早让孩子接受正当的治疗与教育。

2.家长注意多和孩子沟通。每个人都有渴望得到别人关心的愿望,聋儿的更为如此,对于一些已经习惯忽视聋儿行为习惯方面教育的家长,此时也应该有所觉悟,既然长期忽略孩子,那么此时就应该从小事情开始慢慢接触他,给他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关心,只到他慢慢接受来自你的爱,逐渐敞开心扉。

3.增加户外活动、人际交往。聋儿,首先应该肯定他是人,其次他才是聋人。既然作为人的存在,那么他必然要有社会性交往,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可以多把孩子带到户外,孩子密集的场所,如游乐园、小区游乐区让孩子自己主动和别的孩子接触。锻炼自己的交流能力。获得尊重。

4.给予孩子鼓励、支持,让他学会独立。对于孩子,尤其是聋儿家长对他们的要求都不会太高。很多家长不太注意教授孩子生活独立的技巧,一方面是家长不放心孩子独立生活,因为他们身体不便,独立生活会有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家长在心理上习惯为孩子操心一些,不愿意让他独立。针对这样的情况,家长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

5.家长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要正视孩子的问题,在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是就应该予以制止,尤其是盗窃行为,更应该严格教育。

6.聋人家长应多结成联盟,在社会各界进行聋人生存空间的交流对话。生活中很多人在埋怨聋人乃至更多的残疾人得不到正常的对待,近几年国家大力关注特殊教育事业,高等教育的普及,人口素质的提高,情况可能有所好转,家长们应该抓住这一时代契机,形成家长联盟,和社会各界开展聋人未来生存的讨论、对话,唤起社会各界对聋人态度的转变,观念上的接受,帮助他们及早融入主流社会。

参考文献

[1] 孙培青,杜成宪:《中国教育史》第三版 [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 王志毅:《听力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6

[3] 何智芳:《浅析听障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防范对策》 [J]科教文汇,2009.2

[4] 艾诚:《十分钟造就幸福滋味》 [J] 中国残疾人 2011.05

[5] 姜竹亭:《听障教育需要心灵的沟通》 [J] 中国残疾人 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