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高校医学教育资源开展科普教育工作的研究与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9
/ 3

依托高校医学教育资源开展科普教育工作的研究与创新

赵蓉 何霄,韩英,张超,肖然,通讯作者:蒲丹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成都, 610041

摘要:高校具有人才和教育资源优势,拥有丰富的科普教育资源,是培养高素质和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在开展和推进国家科普教育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四川大学华西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为例,凭借高校医学人才和医学模拟中心的自身优势,充分发挥高校科普资源的重要作用,将医学实验室建成科普教育基地,面向社会公众开放,为广大科普爱好者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强化学校师生的科普意识,弘扬科学精神,进一步提升科普传播能力。同时在全社会推动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让社会公众创新智慧充分释放,从而推进科普事业发展、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和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教育资源 科普教育 科学精神

引言

科普教育工作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也是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举措。为积极响应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健康中国行动”号召,指出今后15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进一步践行群众路线,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习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卫生大会及科普开放日大会上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高校不仅要抓教学、抓科研,还要抓科技普及。四川大学华西临床技能中心高度重视科普教育工作,利用高校大量优秀科研人才和力量,以及先进的医学科普资源等优势,以创新的理念与方法从多方位、多角度,有重点地推进科普教育工作,以满足公众对医学科普知识的渴求。中心于2011年申报为成都市首批“科普教育基地”,经过多年创新和探索,总结一些科普教育工作建设与实践经验,与高校同仁共同探讨。

1 依托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开展科普教育工作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技能中心利用成都市“科普教育基地”契机,依托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场地、教学仪器设备及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等丰富的科普教育资源,以创新的理念和方法推进科普教育工作的深度创新。对启发中小学生等社会公众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激发创造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是开展科普教育工作的理想场所。

1.1 中心开展科普教育工作的宗旨

华西临床技能中心科普教育团队为实施国家“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要求,发挥高校在全民科学普及和提高市民科学素质为目标,增强社会公众健康保健意识及自救与互救的应急能力,促进医学科普资源开放共享,同时也秉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关怀、服务”和“掌握技能,服务社会”的宗旨,积极开展科普教育工作。引导区域内社会公众掌握基本医学知识,树立健康理念,发挥高校在全民科学普及和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1.2 与科研技术部门协作,申报科普基地建设项目

华西临床技能中心在四川大学科技发展部与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协助下进行科普教育科技项目科研课题申报。从2013年开始由学校科技部牵头,科普基地具体实施,针对科普教育活动进行科研项目申报,旨在为有志于科普教育工作的教师提供科学研究平台,挖掘创新意识的科普教育工作。基地制定一系列管理办法进行项目实施,每年在市科技局申报相关项目。项目申报流程为根据科普基地建设情况及科普活动实施、效果等,进行申报、审核、实施、结题及专项经费管理等。2013年至2019年共申报获批项目5项,批准经费共计25万元。全校约300余名师生通过此项目加入到科普教育工作中,并资助四川大学各种大学生社团开展科普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3 科普资源开放共享、规范化管理

科普资源包括师资队伍、科普场馆及科普教育设施设备等。高校医学实验室是从事科研、教学的场所,拥有先进的医学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师资配备齐全,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流程,以及规范化的实验室作为科普场馆,为科普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实验教学中心于2008年获评为教育部首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美国心脏协会(AHA)大陆首家培训基地;2014年获评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016年底获评国家级现代医学大学生“双创”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中心占地面积约11000平米,拥有各类不同层级的医学实验教学设备5000多台件,可开设各类医学实验项目200余项,这些实验室的基础课程、设施设备、场地均可作为科普资源面向社会公众开放。

2将科普教育工作与高校实验教学创新发展相结合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技能中心勇于创新,并将科普教育工作应用于实践。不仅积极参与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科技局,成都市科普教育联合会组织开展的一系列科普活动;同时也与学校、医院各部门,包括四川大学教务处、华西医院团委等协作,通过不同方式面向社会公众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实践活动,将科普教育工作融入到常规的教学工作中。

2.1将医学教育资源与服务社会相结合

中心利用大学生学术团体,组织大学生科普志愿者深入校园、社区,或者来到科普基地,利用大学生的创新优势,对中小学生和公众开展科技宣传与辅导活动,引导中小学师生参与各种科普竞赛活动;并于中小学校及社区进行长期合作,共建青少年教育基地,开设科普特色课程,使科普基地建设更具有创造性,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的要求,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同时也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的平台,学以致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组织制作健康知识宣传手册,科普知识宣传册,建立科普网站,科普微视频等,让参与科普活动的中小学生和公众学习和体验,有利于医学知识的传播[2]

2.2将医学生能力培养与科普教育工作相结合

大学生志愿者是高校科普教育工作的主要力量,四川大学充分发挥学生社团、青年志愿者团队的力量,将科普教育工作持续开展下去。四川大学临床医学院在培养医学生的同时,将实验教学与科普教育工作相结合,使医学生的教学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及社会实践能力得到大大提升。同时鼓励临床技能协会学生志愿者与成都市部分中学联合定期开设“走进医学”为主题的特色科普课程,内容涉及到多学科医学知识、急救技能培训和前沿医学信息及理念。鼓励学生志愿者参加各类科技大赛,如成都市“科普讲解大赛”、“科普剧表演大赛”等,并取得优秀的成绩。

3 依托高校医学实验室开展科普教育创新体验活动

利用临床技能中心实验室现有资源建立科普教育基地,可以共享现有教学资源。中心拥有众多大型先进的仪器设备,实验教学资源,为中小学生提供一个课外实践的平台,对他们进行长期科学普及指导。该项目不仅关注中小学生的科普兴趣,扩展他们的视野,强化科学研究理念,提升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同时还培养他们对医学知识领域的好奇心、求知欲,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医学知识的好奇和热情,为未来医学人才选拔奠定基础,同时也开拓了他们的视野,丰富了中小学生的课外生活[3]

3.1以创新理念与方法推进高校实验室科普教育工作

高校依托自身人才和智力优势,以创新的理念与方法从多方位、多角度,有重点地推进科普教育工作,以满足公众对医学科普知识的渴求,获取社会效益。华西临床实验教学中心利用现有的实验室场地、仪器设备、人力资源,以创新的理念和方法推进科普教育工作的深度创新。首先开放医学实验室,让中小学生及公众参观了解医学实验室基本概况,包括临床基本技能实验室、微创技术创新中心、情景模拟医疗训练中心、多模态影像创新训练中心、病理标本博物馆等以及大量医学实验科普展品,包括:各类人体模型、虚拟仿真设备、内镜诊疗设备、“达芬奇”手术系统以及3D打印医疗设备等。通过对这些医学资源进行感知、观察,再进行互动体验,让他们学习和感受微创手术基本技能的模拟箱训练,了解成为一位合格的医生前需要长时间、艰苦地训练。利用虚拟仿真设备给社会公众呈现急救技能虚拟综合灾难场景,学习在灾难环境下怎样进行现场自救和互救,包括各种基本急救技能,让社会公众掌握基本急救方法;参观模拟手术室、重症监护室和动物手术室,了解医务人员治病救人的神圣使命。在互动式体验实验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医学兴趣和求知欲,培养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达到科普效果。

3.2 利用高校优质资源,积极参与各类科普活动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技能中心科普基地工作者定期组织教师、学生志愿者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模式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科普展教活动。一方面组织中小学生参观现代医学实验室等,了解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和前沿医学信息,另一方面也针对性讲解基本医学知识和技能训练,包括急救技能、微创基本技能,让社会公众感受现代医学的神奇魅力。“走出去”主要是医学生志愿者团队利用课余时间带上医学模型、教具,深入到社区、中小学校、企事业单位、部队等进行医学科普知识宣讲以及急救技能普及活动。同时,积极参与成都市科学技术局组织的“科普活动日、活动周、活动月”活动、每年定期组织参与“全国重点科普日”、“科技之春”、“科学第一课——走进校园”、“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中小学生科普夏令营”等一系列科普教育活动。自中心成立科普基地以来,坚持面向中小学生、社区居民、企事业员工、公安干警、部队官兵、青年志愿者等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受益人数总共达到8万余人。此活动不仅在校内外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也向广大师生、社会公众普及了医学科普知识,大力宣传了科学精神、增强了全民健康保健意识。

4总结

习总书记在2012年科普开放日会上指出:“高校不仅要抓教学、抓科研,还要抓科技普及”[4]。高等院校蕴藏着开展科普教育活动最丰富的人才和设施资源,在面向社会公众开展科普活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华西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科普基地是开展科普宣传教育的重要基地和平台。我们将继续充分挖掘校内科普资源,拓宽思路,将科普教育工作常态化,形成良好的群众基础,再次发挥青年医师和大学生志愿者的作用,壮大科普队伍,鼓励他们成为科学知识传播者,科学思想的倡导者,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以创新的理念、全新的思维促进科普教育事业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华瑞杰.国外高校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与创新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No.184(3):262-262.

[2]胡雪飞,邱凡珂,潘秋予,等.科普重点人群对高校科普基地融入地方公共文化服务的态度与需求研究[J].经济师,2020,(3):9-11.

[3]周银燕,杨多文.高校科普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科版),2018,41(5):102-106.

[4]汪珍春,高蓉,梁春华,等.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中学科普资源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8,(35):13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