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2
/ 2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

韦秋菊

广西区直机关罗城第二希望小学 546404

摘 要:小学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重要时期,心理健康教育是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主要途径。班主任承担着心理疏导的教育任务,因此本研究尝试分析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原则与路径,希望研究内容可供参考。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班主任

引 言: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作为基础,采用科学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和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引导学生健康发展、有效学习,渗透人际交往规则、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新课程改革全面开展的背景下,基础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品质提升,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和学科教学工作的负责人,需要重视起心理教育渗透,引导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1.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原则

1.1渗透性原则

小学生生活经验与社会经验缺乏,他们正处于模仿学习阶段,周围的环境对他们产生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通过模仿他人行为和语言,其心理也会产生一定变化。比如互联网时代,大环境影响和家长的行为习惯影响下,使很多小学生也成为小网民,但是网络具有开放性,小学生缺乏辨别是非、筛选信息的能力,心理健康教育是帮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网络观念的有效方法。但是班主任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遵循渗透性原则,在潜移默化中引领学生,避免直接说教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1]

1.2针对性原则

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受其家庭环境、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多元因素影响,基于学生群体存在的差异性,班主任在开展心理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需要给学生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引导[2]。全面了解学生特点和心理发展需求,才能够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水平。

2.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策略

2.1深入了解学生心理需要

学生作为教育活动中的主体,班主任在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特点,提高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性[3]。一方面,在指导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寻找心理健康教育契机,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比如有的学生在以往的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突然变得情绪低落、学习不主动,这时候我们就要基于观察,捕捉心理健康教育契机,了解学生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给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课下时间,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以平等的姿态融入到学生群体中,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生活状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2.2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班主任的一项主要工作就是班级管理,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与班级学生接触频繁,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班级管理活动中,更利于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和其它集体活动的积极性。班级生活是学生集体合作活动的过程,我们在日常的班级管理活动中需要基于观察学生、分析问题、实现管理等主要过程,一方面关注学生在班级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另一方面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充分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方法,给学生提供全面的指导。比如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与他人产生冲突,班主任在调节矛盾的过程中不要一味责备学生,而是需要具体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在这个过程中渗透人际交往的原则,使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心态,能够正确对待合作关系中产生的矛盾与冲突。

2.3在集体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集体活动是指学生共同参与、集中智慧,依靠集体意志与集体力量去完成同一任务的活动[4]。小学班级集体活动比较多,集体活动也是对学生极具吸引力的另类课堂,学生在集体活动中会有很大收获,比如集体意识培养、合作能力提升、强健体魄等。

同样集体活动也是我们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路径,如户外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交际能力,班主任在户外活动中的权威性减弱,与学生一同参与游戏、共同解决问题,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可以在放松的环境中相互交流,营造较好的心理环境,全面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

2.4建立“心理教室”

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隐私意识,尤其是部分性格内向的学生是不擅长自我表达的,有些想法和困惑压抑在学生心底,久而久之会使学生产生一定心理问题[5]。学生的困惑和疑问如果无法得到及时解答,则不利于小学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班主任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领路人,要给学生提供倾诉和自我表达的空间,建立“心理教室”其实就是给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心理沟通平台,比如借助互联网优势开设线上心理沟通平台,积极利用社交软件,给学生提供一对一的指导。学校在这方面也可以聘请专职心理教师,开设心理咨询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基于学生的要求,可以设置匿名咨询平台,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2.5家校合作形成联动机制

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接受教育的两个重要阵地,班主任在开展心理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家长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辅助作用,因此构建家校合作机制非常重要,作为班主任要积极动员各方力量,发挥家庭教育阵地的优势,构建家校合作开展心理教育的联动机制。

在动员学生家长参与心理教育活动的过程中,班主任需要认识到学校依然是开展教育活动的主力军,家长是配合教育的重要角色,双方合作组织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共同的目标就是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班主任可以借助家长会契机,和家长共同商议心理教育策略,达成合作引导教育的关系;

还可以开展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亲密接触,在这个过程中增进家长对孩子心理特点与状态的了解;此外,给家长提供咨询教育方法的机会,比如宣传科学的心理教育方法,提高家长合作教育的能力[3]。此外,相关调查研究证明,存在心理问题的孩子往往学习成绩也不理想,这部分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有效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自卑情绪明显,也有部分孩子比较顽劣,打架斗殴。在构建家校合作教育关系过程中,班主任与学生家长要密切沟通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及早发现和纠正孩子的心理问题,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困难和逆境,与家长、教师和同学建立和谐的合作关系,提升成绩、全面发展。

结 语:

综上所述,小学班级管理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价值观发展、道德品质提升均有积极意义,同时心理健康的状态下也更利于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提升其学习成绩。作为小学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保证教育活动的针对性、有效性,构建和谐的班级氛围,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助力其可持续发展。当前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水平还有提升空间,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并且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单一,基于此,上文分析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原则和渗透方法,希望内容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任丛生.小学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J].神州,2017,11(31):167-168.

[2]刘思立.基于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J].华夏班主任,2019,20(05):85-86.

[3]邝国荣.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生德育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22(04):108-109.

[4]尤顺宏.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9,21(14):32-33.

[5]唐婷婷.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21(12):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