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送教上门的实践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9
/ 2

关于送教上门的实践与思考

杨细梅

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启智学校

【摘要】随着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送教上门”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安置方式,逐渐引起特殊教育学者的关注。送教上门的含义就是由一位教师把对学生制定的学习内容、学习计划带到该学生的家中,并对其实施计划、评估的过程。通过送教,我们能了解到弱势群体的生活、学习状况,更能感受到这些弱势群体家庭对温暖的渴望。送教上门,是学校与家庭教育好重度残疾孩子的一道桥梁。《残疾人教育条例》中明确指出:“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需要专人护理,不能到学校就读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通过提供送教上门或者远程教育等方式实施义务教育,并纳入学籍管理。”

【关键词】送教上门 残疾儿童实践 思考 

为了让残疾学生、特别是重度残疾学生都能接受教育,全面推进特殊教育的发展,全国各地积极贯彻实施送教上门。送教上门工作的开展体现了“全纳教育”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也顺应了“零拒绝”的特教理念。我校在教育局领导下建立了送教上门指导中心,全面指导送教工作开展,增强服务意识,提高送教上门工作质量,构建良好的交流互动体系。今年教育局也分配我校承担三名中重度残疾学生的送教上门工作。为保障送教活动取得实效,我校结合送教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为送教上门做了大量工作。我校开展送教上门的工作如下:

一、优配师资,为“送教上门”残疾儿童提供优质服务

(一)优选师资

我们首先从优选师资入手,确保送教质量。我们从学校里精选出六位特殊教育专业毕业,业务能力强的教师来担任送教上门的工作。

(二)培训重组

我们对挑选出的专业教师再进行培训学习,加强他们的心理辅导、康复训练等专业知识的加强与更新。培训之后,我们再对六位教师进行资源配置与重组,让他们每组都具备康复训练心理辅导知识,以“二对一”的形式为重度残疾儿童开展送教。多位教师协同合作,积极开展送教上门工作。

二、行动研究,为“送教上门”残疾儿童制定IEP

“送教上门”工作,一般由教师根据残疾学生的教育或康复需求,为残疾学生制定的教学及康复计划、内容送到学生家里,在学生家里实施教育及康复活动的过程。送教之前,我们对送教上门的儿童做了充分调查了解,收集基本资料,对他们进行科学的教育诊断及课程评量,了解他们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学习特点和行为特点,根据观察和评估结果以及儿童未来可能发展的方向,为他们科学制定个别化送教计划(IEP)。送教团队调动学生、家长、社会的一切积极因素。送教小组以学生的自身特点和最近发展区为依据,对送教学生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在学生的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基础上,以生活为导向,并参考送教育和送康复是结合学生的个别化教育计划,以适应生活、融入社会为教学目标,向送教学生及家长提供知识和技能。

三、经费保障,为“送教上门”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我校送教上门的工作得到了县政府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财政局、残联、教育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将“送教上门”工作经费纳入预算,作为保证承担“送教上门”教师开展正常的教育教学和相关康复教学设施的添置,送教人员工作量增加的补助,往返的车旅费等,使得送教上门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四、人文关怀,为“送教上门”家庭送温暖

送教上门,是学校与家庭教育好重度残疾孩子的一道桥梁。2016年教育部颁布的三类特殊教育学校课程设置标准,而不是单纯地按照学科教学内容来进行。送教内容体系主要包括五个方面:送理念、送教育、送康复、送辅助器材、送相关服务。其中送理念是向送教学生及家长宣传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以及特殊教育方面才知识,使学生和家长对送教工作充满信心,配合送教工作的开展。通过送教上门,我们能深入了解到弱势群体的生活、学习状况,更能感受到这些弱势群体家庭对温暖的渴望。送教教师针对每一个特殊学生的身心特点,制订了详细的个别化训练计划,不仅有文化知识的学习,还有体能康复、感觉统合的训练和心理辅导,并为他们准备了零食与学习用品。

“送教上门”工作的有效开展,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丰富了教育对象,优化了教学方法,对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对送教学生的成长、对送教学生家庭生活质量,甚至对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五、送教上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受限

送教的学生有言语障碍、动作行为、情绪问题等,不能根据个别差异,设置适合他们的特别课程。有些学生需要语训课、多感官感统训练课、TEACCH训练课程、ABA行为塑造课程等,但因场室的限制,不能有效开展。

(二)时间设置有限

按照文件规定,每个服务对象每周“送教上门”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2个课时。但由于各种客观和主观原因,实质操作起来,送教的时间是不多的。

(三)家长观念守旧

在送教过程中,教师们会发现,其实有部分学生家长是不愿意接受送教上门在这项工作的。一是他们不希望邻居街坊知道他们的孩子是有问题的;二是他们对送教老师和孩子信心不足,他们觉得送教上门对他们的孩子帮助不大。

(四)社会支持缺乏,影响指导成效

送教上门中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缺乏社会支持。首先对于送教教师,送教上门工作要经常外出,教师交通补贴和工作量的补助仍是偏少,一定程度上打击教师的积极性。其次对于家长,指导教师一周或一个月才去一次,一次只有1-2个小时,学生学习时间还是偏少。

六、送教上门的建议

(一)送教内容从学生根本需要出发

送教学生多是重度的残疾孩子,他们认知水平低下,语言表达能力差,生活自理能力缺失度大。因而,他们需要更多的认知训练、动作康复、沟通技能、生活自理、社会交往等方面的知识,文化知识则次之。

(二)家长教辅能力的指导

我们接受送教的孩子,除了接受送教老师的教育辅导,生活上更多的是接受家长的教导与辅助。这样一来,家长的与教师的合作尤为重要,我们送教老师也急需得到家长的配合与帮助。

(三)辅助器材的赠送

送教家庭普遍家境一般,我们送教老师可以在上级下拨送教的款项中,根据送教学生的特别需要,购买适合他们的辅助器材赠送给学生。合适的辅助器材,在学生是康复训练中能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相关服务的支持

送相关服务是结合学生及家长的需要,提供教育补助、其他福利等,使送教学生及家长感受到政府、学校、社会对他们的关心和帮助。

(五)结合地域特色送教

送教上门工作每个地区差异大,具体实施方法也不同,我们可以按照当地的文化特色,民族风情,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送教形式。

(六)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

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是决定“送教上门”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各地应根据地区差异制定“送教上门”操作流程和规范标准,从多元的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的角度来展开,以指导送教工作,提升送教质量。

总之,只有每一位特教老师付出自己的爱心、耐心和恒心,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才能使“送教上门”工作长久、持续,且能高效发展下去。特教老师营造爱、播撒爱、享受爱,为了让这些孩子多学点知识、学点技能,身体状况能够得到改善,我们坚持用爱照亮每个残疾孩子的心灵,持之以恒地进行送教服务,让社会更和谐,人间更美好!

参考文献

[1]沈玉琳.送教上门:怎一个“送”字了得[J].现代特殊教育,2016(4):12

[]王力多.如何有效开展送教上门工作[J].现代特殊教育,2012,(7-8).

[3]方俊明.医教结合支持保障体系的建构与完善[J].现代特殊教育,2017,(03):3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