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中职生物教学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1
/ 2

浅谈如何提高中职生物教学效果

侯保银

威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河北 邢台 0547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中职生物教学过程中,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和完善,提升中职生物课程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

关键词:中职;生物;教学效果

引言

伴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老师在开展中职生物教学时,需要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充分展现学生课堂主人地位,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可以提高中职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学生也能获得更加全面、综合发展。

1中职生物教学实验教学现状

在如今的中职生物实验教学中,多数老师和学生关注生物教学的过程和结果,更多地是为了记住知识点,以便在考试中取得好分数。老师为了帮助同学不在生物学科丢分,让学生死记硬背,达到知识点的记忆。这样违背生物教学的真正教学理念,让学生的知识理解也仅停留在纸面和意识中,学生会丧失对生物的兴趣,更缺乏对实验动手能力和对真理的探究意识,求知性、创造性不断丧失,只会处于为了拿分而学生物的状态,对于学生长久的发展非常不利。

2如何提高中职生物教学效果

2.1案例引导、创设问题情景

在引入生物概念时,就可以采取案例引导、创设问题情景的教学方法。主要目的就是把抽象的理论变得更加具象。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时,教师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光合作用和作物的产量的关系,之后进行分组讨论,让每一个小组的代表回答问题。最后把大家的发言总结出来。这个过程中一部分学生会提出问题:为什么相同的作物采取不同的种植方式就会有不同的亩产量?如何提高作物的产量?为什么种植一亩小麦可以收获100多斤,而一亩大豆却无法收获100多斤?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了更高的求知欲望,教师的知识也被激活。在与学生共同探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也能学到更多更新的东西。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逐渐地掌握了生物学习的基本规律,从而使其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基础知识。

2.2提高课堂学生的参与度

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仅起引导作用。不同的生物实验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完成,要以提高学生的操作和观察能力为主,并且在实验中充分发挥学生方主体地位,教师负责引导学生对生物器械进行规范性操作。例如,在对显微镜的使用进行讲解时,由于显微镜的构造较多,书本上的构造图并不能让学生完全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在实验室中并不能很好地使用显微镜,所以在实验室通过实物讲解的方法去介绍显微镜的各个结构及使用方法就显得尤其重要。教师可以给每组发放一个显微镜,然后对显微镜的每个构造对照着书本和实物进行讲解,然后对显微镜的使用进一步说明,并且通过小组团结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接下来的显微镜操作实验,互相指出使用中出现的问题。这样不仅充分发挥了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可以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形象的实验课程去巩固显微镜的使用,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操作能力。

2.3改革教学模式

在生物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变通,要积极遵循灵活性的基本原则,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教材内容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方法,尽可能地考虑中职学生当前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目前较为常用的教学模式是“复习提问—导入新课—新授课—总结—复习—习题处理”,这种方法无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满足基本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在教学中可以采取讲授、阅读、学术讨论、小组学习、调查的方式,这种模式能够实现多种教学模式的整合,尤其是可以将传统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相互整合,必要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增加讨论课,这样则可以起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4动手实践,佐证课本实验

学生在学习生物课程的过程中,仅仅依靠课堂理论知识,并不能加深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理解和学习。为了提高学生核心素养能力,老师可以采用动手实践的方法。例如,学习了“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后,学生按照课本进行动手实验,结果发现无法观察到细胞质流动。通过观察老师播放的细胞质流动flash动画后,引发学生思考,检查实验是否出现纰漏,导致无法观察到细胞质流动。通过小组激烈讨论和不断尝试后,最后给临时装片适当水浴加热后,成功观察到了细胞质的流动。经过实验,不仅印证了细胞质的流动方向,加深了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科学探究素养的发展。

2.5问题引导,促进学生合作探究

生物涵盖知识内容比较多,在对不同知识内容开展教学时,要求老师对教材资料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并结合课堂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实际,围绕教学重难点层层设置疑问,以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并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深入分析问题和突破教学重难点,学生思维能力、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也会得到显著提高。以“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例,老师在对该部分知识内容重点把握以后,就可以设置“将地球比作太空船,而人类就是其中的乘客,你认为正确吗?说一说人口增长和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滥伐森林会对自然环境和生物圈造成什么影响?你能为环保做到的事情?”等问题,让小组学生带着问题对教材内容进行思考、分析和讨论,并在合作探究中找到问题答案,整个合作探究和学习过程中学生也能够对该章节知识内容有一个全面、系统了解,学生思维和问题探究能力也会得到有效锻炼。

2.6拓展生物教材内容

在教学内容上,可以依托教材内容进行适度的延伸,打破中职生物教学的局限性,提高生物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以此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初中生物教学应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拓展和延展,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更好地塑造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尤其在立德树人式教育任务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对生物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度的拓展和延伸,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也能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对于中学生而言,由于其学习途径和学平台得到了充分发展,其学习资源得到了优化,有些学生甚至在追求更专业的生物知识,线下和线上的“辅导班”“培训班”充分说明了课堂教学显然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有着整体把握,一方面要知悉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对于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另一方面,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够在对教材知识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发散,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为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结语

当前社会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根据中职学校学生物课程学习的现实情况,要想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标准的人才,就必须针对当前的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将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适时综合地应用于生物化学的教学中,充分体现了让学生课前、课中、课后全方位学习的模式,能提升中职生物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何贵莲.新课程理念下生活化教学提高中职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186.

[2]韩翠.解析开展中职生物综合实践活动的途径[J].文理导航,2019(23):64-64.

[3]袁启琼.浅析小组合作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运用[J].魅力中国,2020(8):139-140.

[4]马先超.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分析[J].中国农村教育,2019(20):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