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015至2020年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过敏性疾病就诊患儿常见吸入变应原的临床分布特征及其变化。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就诊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怀疑过敏性疾病并进行了血清吸入变应原特异性IgE(sIgE)检测的患儿(0~14岁),sIgE检测采用Phadia1000检测系统的放射变应原吸附试验荧光酶联免疫法。分析这6年期间变应原的特征及变化趋势,计数资料使用构成比描述,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共纳入4 608例次检测,患儿共4 575例,年龄(5.4±2.9)岁、中位数5.0岁,男性3 176例(68.9%)、女性1 432例(31.1%),北方地区患儿4 294例次(93.2%)、南方地区患儿295例次(6.4%)、未知地区19例次(0.4%)。入组患儿的常见变应原为点青霉、分枝孢菌、烟曲霉、交链孢菌混合物(1 956/4 457例次,43.9%)及交链孢霉(276/630例次,43.8%),其次为蒿(300/889例次,33.7%)、葎草(12/38例次,31.6%)及豚草、蒿、雏菊、蒲公英、黄花混合物(909/2 874例次,31.6%)。6年间霉菌、草花粉、树木花粉过敏均呈上升趋势,霉菌(2015年38/130例次、29.2%,2020年1 574/3 233例次、48.7%)、草花粉(2015年11/77例次、14.3%,2020年1 069/3 072例次、34.8%)上升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8.953、49.559,P=0.000);树木花粉呈上升趋势(2015年1/10例次、10.0%,2020年516/2 122例次、24.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1.111,P=0.292)。尘螨(2015年36/146例次、24.7%,2020年321/1 408例次、22.8%)、宠物毛皮屑(2015年7/33例次、21.2%,2020年411/2 398例次、17.1%)变应原阳性率基本保持稳定(χ2 =0.258,P=0.611;χ2 =0.379,P=0.538)。2015年最常见的变应原为霉菌(38/130例次、29.2%),其次为尘螨(36/146例次、24.7%),而2020年最常见的变应原仍为霉菌(1 574/3 233例次、48.7%),其次为草花粉(1 069/3 072例次、34.8%)、树木花粉(516/2 122例次、24.3%)。结论霉菌可能是北京地区过敏性疾病患儿最常见的吸入变应原,随着时间的推移,草花粉、树木花粉逐渐超过尘螨成为除霉菌之外的常见变应原。

  • 标签: 变应原 儿童 过敏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国产吸入变应原提取液在儿童过敏性疾病诊断中应用的安全性和与血清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诊断为过敏性疾病的9 563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进行皮肤点刺试验(SPT),并对其中415例进行血清特异性IgE(sIgE)检测。记录并分析SPT操作过程中的不良事件,比较SPT与血清sIgE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9 563例患儿中14例发生不良事件,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15%。其中1~5岁组发生率为0.07%(2/2 581例),6~11岁组为0.19%(12/6 197例),12~17岁组为0。严重程度分级均为Ⅰ级。14例发生不良事件的患儿中,仅1例为与变应原制剂相关的不良反应,其发生率为0.01%(1/9 563例)。Kappa指数显示,屋尘螨、粉尘螨、链格孢霉和艾蒿采用SPT和sIgE的检测结果几乎完全一致;树木花粉和豚草具有高度一致性(P<0.01);烟曲霉具有中等一致性(P<0.01)。以血清sIgE检测结果为诊断标准,SPT检测结果的约登指数为0.76~0.89,烟曲霉(0.76)和树木花粉混筛(0.79)最低;阳性似然比除树木花粉混筛(7.12)和粉尘螨(9.10)较低外,其余均>10;阴性似然比除烟曲霉最高(0.19)外,其余均≤0.1。结论国产吸入变应原提取液制剂在过敏性疾病患儿的SPT临床应用中安全性高,且与血清sIgE检测一致性好,有助于儿童过敏性疾病的诊断与评估。

  • 标签: 过敏性疾病 吸入变应原 皮肤点刺试验 血清特异性IgE 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