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蒂股薄肌肌皮瓣在会阴肿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延展设计解剖基础。方法选择6具新鲜成年女性尸体,年龄为27~52岁,平均41.2岁,解剖观察双侧股深动脉及进入股薄肌的肌支走行,测量血管蒂长度。模拟完成股薄肌肌皮瓣切取手术,先按照标准方式进行转移,随后再通过长收肌下隧道进行转移,进行延展设计。分别测量2种转移方式下12块肌皮瓣远端到双侧髂前上棘的距离。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双尾)对2种转移方法测量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经解剖发现6具尸体双侧股深动脉肌支全部走行于长收肌和大收肌之间,12块股薄肌肌皮瓣平均穿支血管蒂长度为(7.84±0.71) cm。标准方式转移后股薄肌肌皮瓣远端到同侧髂前上棘的距离为(9.23±0.95) cm(6.9~10.5 cm),到对侧髂前上棘的距离为(11.45±2.27) cm(7.5~14.8 cm)。通过长收肌下隧道转移延展设计后,皮瓣远端到同侧髂前上棘的距离为(4.52±1.18) cm(2.7~ 6.5 cm),到对侧髂前上棘的距离为(8.92 ±1.82) cm,(4.8~11.7 cm)。与标准方法相比,股薄肌肌皮瓣通过长收肌下隧道转移后,血管蒂同侧转移增加长度(4.71±1.14) cm(3.5~7.3 cm),平均4.71 cm;对侧转移增加长度(2.53±0.89) cm(0.9~4.1 cm)。2种方法测量的到同侧髂前上棘的距离比较,t=13.194,P<0.001;到对侧髂前上棘的距离比较,t=9.057, 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长收肌下隧道转移双侧增加的可修复距离长度平均为3.62 cm,能提供的额外增加距离为平均血管蒂长度的46.2%(3.62/7.84)。结论尸体解剖结果显示,对股薄肌肌皮瓣进行延展设计可以增加血管蒂长度,扩大了其修复会阴的范围。

  • 标签: 肌皮瓣 外阴肿瘤 会阴,修复外科手术 股薄肌肌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开通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眼段非急性期闭塞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初步分析疗效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介入科自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54例颈内动脉眼段非急性期闭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全麻状态下行闭塞血管介入开通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前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随访2年后预后情况。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54例患者中52例开通成功,2例未成功。治疗前mRS评分为(2.25±0.13)分,NIHSS评分为(18.43±1.36)分;治疗后评分显著下降,分别为(1.44±0.05)分、(11.81±0.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52例患者预后良好42例,预后不良8例,2例失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史(OR=1.429,95%CI:1.146~1.783,P=0.005)、糖尿病史(OR=2.597,95%CI:2.364~2.854,P=0.005)是影响介入开通治疗颈内动脉眼段非急性期闭塞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介入开通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眼段非急性期闭塞疗效可靠,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可影响患者预后。

  • 标签: 介入开通 颈内动脉眼段闭塞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宏基因组测序(mNGS)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CNS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自2019年10月至2021年4月收治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的52例疑似CNSI患者,将采集的脑脊液标本同时行mNGS及传统培养,以CNSI临床诊断标准为依据,对比2种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留取标本送检至结果反馈所用时间。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NGS与传统培养对CNSI的诊断价值。结果最终临床诊断CNSI患者25例,其中mNGS阳性23例,包括细菌感染16例、病毒感染4例、真菌感染1例、混合感染2例(细菌+病毒+真菌1例、细菌+病毒1例);传统培养阳性8例,均为细菌感染。mNGS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0%、85.2%、85.2%和92.0%,传统培养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32.0%、100.0%、100.0%和61.4%。mNGS的结果反馈时间为(31.77±5.23) h,传统培养的结果反馈时间为(101.83±9.15)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mNGS诊断CNSI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6(95%CI:0.786~0.986,P<0.001),传统培养诊断CNSI的AUC为0.660(95%CI:0.508~0.812,P=0.002)。结论对于神经外科重症CNSI患者,mNGS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和应用价值,可有效弥补传统脑脊液培养的不足。

  • 标签: 宏基因组测序 神经外科重症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脑脊液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