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口腔癌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症状,探讨症状群种类及其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口腔癌术后患者201例为研究对象,应用头颈癌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华盛顿生活质量测评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分析二者相关性。结果189例患者完成了问卷调查。口腔癌术后患者在疾病进展和治疗过程中存在多种症状,较严重的症状有吞咽咀嚼和发声讲话症状。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出3个症状群,分别为口腔咽喉症状群、困倦-消化道症状群、疲劳-呼吸症状群。生存质量各维度得分及总分与3个症状群总分之间呈负相关(P<0.05)。结论口腔癌患者在术后康复过程中存在影响生活质量的多个症状群,并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医护人员应把握这一特点,及时评估症状,积极管理症状群,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口腔肿瘤 生活质量 症状群 症状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蒂股薄肌肌皮瓣在会阴肿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延展设计解剖基础。方法选择6具新鲜成年女性尸体,年龄为27~52岁,平均41.2岁,解剖观察双侧股深动脉及进入股薄肌的肌支走行,测量血管蒂长度。模拟完成股薄肌肌皮瓣切取手术,先按照标准方式进行转移,随后再通过长收肌下隧道进行转移,进行延展设计。分别测量2种转移方式下12块肌皮瓣远端到双侧髂前上棘的距离。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双尾)对2种转移方法测量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经解剖发现6具尸体双侧股深动脉肌支全部走行于长收肌和大收肌之间,12块股薄肌肌皮瓣平均穿支血管蒂长度为(7.84±0.71) cm。标准方式转移后股薄肌肌皮瓣远端到同侧髂前上棘的距离为(9.23±0.95) cm(6.9~10.5 cm),到对侧髂前上棘的距离为(11.45±2.27) cm(7.5~14.8 cm)。通过长收肌下隧道转移延展设计后,皮瓣远端到同侧髂前上棘的距离为(4.52±1.18) cm(2.7~ 6.5 cm),到对侧髂前上棘的距离为(8.92 ±1.82) cm,(4.8~11.7 cm)。与标准方法相比,股薄肌肌皮瓣通过长收肌下隧道转移后,血管蒂同侧转移增加长度(4.71±1.14) cm(3.5~7.3 cm),平均4.71 cm;对侧转移增加长度(2.53±0.89) cm(0.9~4.1 cm)。2种方法测量的到同侧髂前上棘的距离比较,t=13.194,P<0.001;到对侧髂前上棘的距离比较,t=9.057, 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长收肌下隧道转移双侧增加的可修复距离长度平均为3.62 cm,能提供的额外增加距离为平均血管蒂长度的46.2%(3.62/7.84)。结论尸体解剖结果显示,对股薄肌肌皮瓣进行延展设计可以增加血管蒂长度,扩大了其修复会阴的范围。

  • 标签: 肌皮瓣 外阴肿瘤 会阴,修复外科手术 股薄肌肌皮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