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近5年外固定护理研究热点并分析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为我国外固定护理实践和研究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PubMed、Web of Science、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2015年8月—2020年7月发表的外固定护理相关文献,利用书目信息数据挖掘系统软件和图形聚类工具包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及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720篇,其中英文文献318篇,中文文献402篇。提取频次≥23次的英文高频词25个,频次≥25次的中文高频词17个。聚类分析后获得2个英文研究热点,分别为护理研究中的信息获取与应用、外固定术后功能恢复;获得5个中文研究热点,分别为针道感染的预防、系统化护理对外固定患者的护理效果、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开放性骨折中的应用、骨缺损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不同部位骨折的康复护理。结论可借助信息化管理和大数据分析对外固定护理的风险因素进行预防,并通过标准化流程和出台针对不同部位外固定的护理指南,规范外固定护理流程。同时,需注重外固定患者在术后的功能恢复,以提高外固定的护理质量。

  • 标签: 护理 骨科 外固定 文献计量学 聚类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蒂股薄肌肌皮瓣在会阴肿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延展设计解剖基础。方法选择6具新鲜成年女性尸体,年龄为27~52岁,平均41.2岁,解剖观察双侧股深动脉及进入股薄肌的肌支走行,测量血管蒂长度。模拟完成股薄肌肌皮瓣切取手术,先按照标准方式进行转移,随后再通过长收肌下隧道进行转移,进行延展设计。分别测量2种转移方式下12块肌皮瓣远端到双侧髂前上棘的距离。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双尾)对2种转移方法测量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经解剖发现6具尸体双侧股深动脉肌支全部走行于长收肌和大收肌之间,12块股薄肌肌皮瓣平均穿支血管蒂长度为(7.84±0.71) cm。标准方式转移后股薄肌肌皮瓣远端到同侧髂前上棘的距离为(9.23±0.95) cm(6.9~10.5 cm),到对侧髂前上棘的距离为(11.45±2.27) cm(7.5~14.8 cm)。通过长收肌下隧道转移延展设计后,皮瓣远端到同侧髂前上棘的距离为(4.52±1.18) cm(2.7~ 6.5 cm),到对侧髂前上棘的距离为(8.92 ±1.82) cm,(4.8~11.7 cm)。与标准方法相比,股薄肌肌皮瓣通过长收肌下隧道转移后,血管蒂同侧转移增加长度(4.71±1.14) cm(3.5~7.3 cm),平均4.71 cm;对侧转移增加长度(2.53±0.89) cm(0.9~4.1 cm)。2种方法测量的到同侧髂前上棘的距离比较,t=13.194,P<0.001;到对侧髂前上棘的距离比较,t=9.057, 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长收肌下隧道转移双侧增加的可修复距离长度平均为3.62 cm,能提供的额外增加距离为平均血管蒂长度的46.2%(3.62/7.84)。结论尸体解剖结果显示,对股薄肌肌皮瓣进行延展设计可以增加血管蒂长度,扩大了其修复会阴的范围。

  • 标签: 肌皮瓣 外阴肿瘤 会阴,修复外科手术 股薄肌肌皮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