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大气细颗粒物(PM2.5)短期暴露对老年人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定群研究设计,于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在山东省济南市招募76名60~69岁老年人并进行5次随访,每次随访开展3 d的个体暴露监测,随后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样采集与检测。血脂检测项目包括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时通过TC减HDL-C计算得到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浓度。利用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PM2.5个体暴露与老年人群血脂代谢的关联。结果70名对象年龄为(65.0±2.8)岁;男性占48.6%(34名);BMI为(25.0±2.5)kg/m2;TC、TG、LDL-C、HDL-C以及non-HDL-C浓度分别为(5.75±1.32)、(1.55±0.53)、(3.27±0.94)、(1.78±0.52)和(3.97±1.06)mmol/L。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滞后72 h PM2. 5浓度每升高10 μg/m3,TC、LDL-C、HDL-C和non-HDL-C的百分比变化值(95%CI)分别为1.77%(1.22%~2.32%)、1.90%(1.18%~2.63%)、1.99%(1.37%~2.60%)和1.74%(1.11%~2.37%),高TC、高TG和高LDL-C的患病风险OR(95%CI)值分别为1.11(1.01~1.22)、1.33(1.03~1.71)和1.15(1.01~1.31)。结论PM2.5短期暴露对老年人血脂指标的浓度水平和血脂异常风险均有影响。

  • 标签: 细颗粒物 老年人 血脂异常 定群研究
  • 作者: 陈晨 刘晶 仲宇 李湉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第10期
  • 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人群健康重点实验室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北京 10002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人群健康重点实验室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北京 100021 河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石家庄 071002
  • 简介:摘要全球变暖的长期趋势将直接导致世界各国高温热浪频发。为了应对高温热浪、增强公众防护能力,欧美等国广泛开展高温热浪健康风险预警研究,并基于人群健康风险建立分级预警系统,初步取得较好的健康收益。然而,目前我国高温热浪健康风险预警研究处于起步阶段,以人群健康风险为核心构建的高温热浪预警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从预警指标、预警模型、预警触发值、预警分级等四方面梳理国内外高温热浪健康风险预警研究进展,进而明晰高温热浪健康风险预警模型和预警分级方案构建要点,以期为我国大力发展高温热浪健康防护行动奠定预警技术储备。

  • 标签: 高温 热浪 健康风险 预警
  • 作者: 孙庆华 孙悦 闫美霖 曹静 李湉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第10期
  • 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人群健康重点实验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北京 100021,北京工商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北京 100048,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人群健康重点实验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北京 100021 河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保定 071000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寒潮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的南北差异。方法使用时间序列的研究方法,收集我国280个区县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冷季(11月至次年3月)心血管疾病逐日死亡数据、气象资料及PM2.5浓度,采用非约束分布滞后线性模型,分析寒潮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的关联和南北方的差异。结果2013—2018年中国280个区县冷季日均温的均值为5.4 ℃,日均相对湿度为64.4%,日均PM2.5浓度为73.7 μg/m3;平均每个区县的寒潮日为11.7 d/年,寒潮日的日均温为(-2.4±6.7)℃,M(Q1,Q3)为-1.5(-5.1,1.1)℃;每个区县每日心血管疾病死亡例数的均值为(6±5)例,M(Q1,Q3)为5(2,8)例。南方地区寒潮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百分比变化值(95%CI)为4.94%(3.69%~6.20%)(滞后 0 d),高于北方地区[百分比变化值(95%CI)为1.49%(1.14%~1.84%)(滞后 0~7 d)]。北方地区≥75岁年龄组的死亡风险较低,百分比变化值(95%CI)为1.63%(1.33%~1.93%)(滞后0~21 d);南方地区≥75岁年龄组的死亡风险较高,百分比变化值(95%CI)为5.18%(3.78%~6.59%)(滞后0 d)。结论南方地区寒潮所致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高于北方地区,且南方地区风险高峰出现得更早。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死亡 寒潮
  • 简介:摘要目的定量评估我国非适宜气温相关的超额死亡数。方法运用2013—2018年中国239个区县的气象和全死因的数据,采用时间序列研究的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构建气温与死亡的暴露-反应关系模型;然后采用2015年中国2 900个区县的气温数据和人口数据评估非适宜气温和低温、高温相关的超额死亡数,并描述其空间分布。结果2013—2018年中国239个区县的全死因总死亡数达503.59万例,各区县平均每日死亡(12±8)例;各区县的日平均气温为(14.98±10.31)℃,日平均相对湿度为(68.79±17.25)%,日平均O3浓度为(58.95±34.96)μg/m³,日平均PM2.5浓度为(54.97±45.56)μg/m³。日均气温与全死因死亡数的效应曲线呈现“U”形,曲线上最低死亡风险气温(MMT)为21.60 ℃;当气温高于MMT时,随气温升高热效应上升;当气温低于MMT时,随气温降低冷效应上升。非适宜气温死亡归因分值(AF)为8.76 %(95%CI:8.07%~9.10%),低温、高温的AF分别为7.21%(95%CI:6.51%~7.57%)、1.55%(95%CI:1.46%~1.61%)。2015年中国非适宜气温相关的超额死亡数为519 122例,其中低温相关的超额死亡数占72.98%。非适宜气温相关的超额死亡数主要呈现从东部向西部地区逐渐减少的趋势,华东地区非适宜气温相关的超额死亡例数较多(117 522例);黑龙江(东北地区)低温相关的超额死亡例数较多(26 924例),广东(华南地区)高温相关的超额死亡例数较多(27 763例)。结论中国非适宜气温相关的疾病负担较重,且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

  • 标签: 非适宜气温 暴露-反应关系 归因分值 疾病负担 超额死亡数
  • 简介:摘要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加剧,我国面临严峻挑战,亟需瞄准“双碳”目标下气候变化人群健康适应行动的重大国家需求开展科学研究。本期“气候变化与健康”重点号总结报道了我国在此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明晰了我国人群非适宜温度、干旱、紫外辐射等气象因素及寒潮事件的健康风险,并总结归纳了高温热浪健康风险预警研究方法。未来应进一步系统阐明我国气象因素、极端天气事件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科学证据,创新研发健康风险预警模型等技术方法与工具,加快推进相关科技成果在我国的转化应用,为“双碳”目标下我国人群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提供科技支撑。

  • 标签: 气候 健康风险 适应行动
  • 简介:摘要于2019年12月9—10日,选取山东省济南市某小学教学楼三层的两个相同面积的教室作为研究现场,评估新风净化系统对室内PM2.5水平的改善效果,探讨新风系统运行的最优时长,以及影响新风净化系统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新风净化系统运行期间,教室内PM2.5浓度相比室外PM2.5浓度平均降低48.1%~61.5%。运行2 h左右,室内PM2.5浓度降低至比较稳定的浓度水平。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和混合效应模型结果均显示,新风净化系统运行时长、课间学生活动、室内温度、室内相对湿度以及室外PM2.5浓度是影响室内颗粒物去除率的重要因素。在新风量和室内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关闭门窗,适当延长新风净化系统运行时间,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教室内空气质量水平,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

  • 标签: 颗粒物 空气污染,室内 净化 新风净化系统 I/O值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分析PM2.5暴露对儿童行为的影响。方法以空气污染、细颗粒物、儿童、学生、儿童行为、神经行为、注意力、自闭症、孤独症谱系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多动症、不良行为为中文关键词,以air pollution、fine particulate matter、particulate matter、PM2.5、children、student、behavior、autism、attention、inattention、neurobehavior、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ASD为英文关键词,分别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发表的有关PM2.5与儿童行为问题关联的相关文献。检索时段截至2019年11月,语种限定为中文和英文。纳入标准包括研究的暴露因素为PM2.5;研究结果包括行为障碍及相关疾病;纳入文献的语种为中文、英文;原创研究论文;病例对照、队列或横断面研究。排除标准包括动物实验;重复报告;综述类文章;研究暴露因素不包括PM2.5;儿童自伤和违法等行为。最终纳入25篇文献。结果纳入的25篇文献中,12篇研究讨论PM2.5暴露与儿童行为障碍疾病的关系,13篇探讨PM2.5暴露与儿童异常行为之间的关系,基于中国人群的研究有5篇。根据研究设计分为出生队列研究(15个)、横断面研究(5个)、病例对照研究(5个),我国主要采用横断面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研究结果提示,PM2.5暴露会增加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风险,既存在短期效应也存在长期效应。短期暴露于PM2.5易引起轻度的儿童异常行为,长期暴露可能加重儿童行为障碍疾病的发生风险。胎儿期和婴幼儿期可能是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关键暴露窗口。结论PM2.5暴露与儿童行为问题可能存在一定关联,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开展纵向队列研究增强细颗粒物污染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因果关系论证。

  • 标签: 儿童 行为 细颗粒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国≥60岁老年人睡眠时长、睡眠质量与焦虑状态之间的关联。方法研究纳入"我国大气污染的急性健康风险研究"项目2017年7月18日至2018年2月7日调查的≥60岁老年人,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睡眠时长、睡眠质量与焦虑之间的关联。结果共纳入3 897名≥60岁老年人,年龄为(73.4±8.0)岁,焦虑者占6.5%;睡眠质量差者占18.7%。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在调整一般人口学、社会经济因素、生活方式、健康状况、社会支持程度及大气PM2.5暴露等因素后,睡眠时间过短是老年人焦虑的危险因素,与睡眠时长7 h者相比,睡眠时长≤6 h者焦虑的OR值(95%CI)为2.09(1.49~2.93)。与睡眠质量好者相比,睡眠质量差者焦虑的OR值(95%CI)为5.12(3.88~6.77)。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各条目评分升高与焦虑均存在统计学关联,其中睡眠障碍、主观睡眠质量和日间功能障碍与焦虑的关联更强,OR值(95%CI)分别为4.63(3.55~6.04)、2.75(2.33~3.23)和2.50(2.19~2.86)。亚组分析显示男性、<80岁老年人的睡眠时长、睡眠质量与焦虑的关联更强。结论睡眠时间较短和睡眠质量差与老年人焦虑风险相关。

  • 标签: 焦虑 睡眠时长 睡眠质量 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