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老年支气管哮喘治疗中联合运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与氨茶碱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到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n=45,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与研究组(n=45,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联合氨茶碱),对比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肺功能指标。结果:研究组气促、咳嗽、肺部啰音、憋喘症状缓解时间均较短,P<0.05;研究组FEV1、FVC、PEF均较高,P<0.05。结论:对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采取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联合氨茶碱治疗可改善其肺功能,加快临床症状好转,疗效确切。

  • 标签: 老年支气管哮喘 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 氨茶碱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eP-CHB)HBV前C/BCP突变/准种及其与HBeAg、HBV DNA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断面研究对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的220例eP-CHB患者进行前C/BCP突变检测,其中24例患者进行前C/BCP区扩增、克隆,同步检测血清HBeAg和HBV DNA水平,分析前C/BCP突变/准种的发生情况及其与HBeAg和HBV DNA水平的关系。结果220例eP-CHB患者中,HBV前C/BCP总突变率为70.0%(154/220),前C/BCP共同突变率为18.2%(40/220),前C突变率为30.9%(68/220),BCP突变率为57.3%(126/220)。HBV DNA≥ 5 lgIU/ml患者上述4种突变检出率均高于HBV DNA< 5 lgIU/ml者,其中前C/BCP总突变和BCP突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809、P = 0.016,χ2 = 5.081、P = 0.024)。HBeAg水平越低(< 500 COI、500~1 000 COI和> 1 000 COI共3组患者比较),以上4种突变检出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31.738、17.291、16.263、22.164,P均< 0.001)。HBV DNA≥ 5 lgIU/ml患者中,HBeAg水平越低,以上4种突变检出率越高,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40.503、19.654、16.727、29.119,P < 0.001)。准种检测中,前C区高突变组患者HBeAg水平低于低突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230、P = 0.017),前C、BCP高突变组与低突变组间HBV 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624、P = 0.462,t = 0.893、P = 0.317)。结论eP-CHB患者中仍存在广泛的前C/BCP突变。高HBV DNA、低HBeAg表达者,前C和BCP突变的发生率较高;前C区突变株在准种中比率高者更影响HBeAg的表达。推测前C/BCP突变可能是eP-CHB出现低HBeAg、高HBV DNA,并导致抗病毒治疗停药后易复发的原因。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HBV DNA 肝炎,乙型 前C/BCP区突变 准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甲状腺结节应用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共200例(结节254个),分为研究组(113个长径≤1cm结节)和对照组(141个长径>1cm结节),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超声弹性成像予以检查和诊断;针对两组检查对象的甲状腺结节弹性评分以及相关检查效果予以分析。结果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结果显示,研究组出现结节良性率为35.40%(40个),恶性率64.60%(73个);对照组出现结节良性率41.84%(59个),恶性率58.16%(82个);研究组检测的灵敏性为94.12%、特异性为89.87%,准确性分别为91.15%,灵敏性、特异性以及准确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结节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可达到有效地鉴别良恶性结节以及判定甲状腺疾病的目的,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甲状腺小结节 超声弹性成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50例大面积出血性脑梗死的护理。方法严密的病情观察、加强出血危险因素的管理、再出血诱因的预防、及时的并发症处理和预防。结果50例患者38例病情趋于稳定,逐渐恢复;4例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伴多脏器功能衰竭转ICU进一步监护;5例颅内压明显增高,出现脑疝转脑外科手术治疗;3例出现病情进一步加重并发脑疝放弃治疗自动出院。结论以上方法是抢救患者生命有力的措施,是降低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生存率的重要保证。

  • 标签: 大面积出血性脑梗死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