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岛30注射锐舒霖®30和诺和锐®30治疗2型糖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阳性药物对照Ⅲ临床研究。纳入2018年10月10日至2021年1月5日来自国内35家研究中心口服药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患者,按照3∶1的比例根据区组随机方法分配至锐舒霖®30组和诺和锐®30组。治疗24周后,比较2组受试者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标准餐后2 h静脉血糖(2hPG)的变化,以及低血糖事件和不良事件发生率、胰岛特异性抗体阳性率。有效性指标分析采用全分析集和符合方案集,安全性指标分析采用安全性数据集。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受试者588例,完全符合方案病例528例(锐舒霖®30组395例,诺和锐®30组133例),全分析集和安全性数据集583例(锐舒霖®30组439例,诺和锐®30组144例),符合方案集515例(锐舒霖®30组386例,诺和锐®30组129例)。经过24周治疗后,锐舒霖®30组和诺和锐®30组的HbA1c分别下降1.73%±1.27%和1.77%±1.40%,FPG分别下降(2.34±2.69)和(2.68±2.84)mmol/L,2hPG分别下降(4.37±4.59)和(4.81±4.43)mmol/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时,锐舒霖®30组和诺和锐®30组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74.3%(326/439)和68.1%(98/144)]、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68.1%(299/439)和66.7%(96/144)]与门胰岛特异性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1.9%(228/439)和50.7%(73/144)]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锐舒霖®30和诺和锐®30控制血糖的总体疗效相当,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在临床上有应用价值

  • 标签: 糖尿病,2型 门冬胰岛素30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两种甘精胰岛在不同基线糖化血红蛋白(HbA1c)亚组的中国2型糖尿(T2DM)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面的相似性。方法I4L-GH-ABET(ABET)研究是一项24周、随机对照、开放标签的中国T2DM 3研究。自2018年3月22日至2020年3月18日纳入了来自中国32家中心的536例T2DM患者。研究对象按2∶1的比例采用交互式网络应答系统方法随机分为LY IGlar组(甘精胰岛LY2963016,359例)和IGlar组(甘精胰岛来得时®,177例)。本研究为ABET研究的亚组分析,根据基线HbA1c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基线HbA1c<8.5%亚组(319例,其中LY IGlar组214例、IGlar组105例)和基线HbA1c≥8.5%亚组(217例,其中IGlar组145例、IGlar组72例),比较LY IGlar和IGlar在疗效与安全性方面的相似性。疗效终点包括第24周HbA1c较基线变化、7点自我监测血糖(7-SMBG)、空腹血糖(FPG)、体重较基线变化及第24周时胰岛剂量。安全性终点包括低血糖、治疗中出现的不良事件(TEAE)和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治疗中出现抗体应答(TEAR)的患者比例。采用重复测量混合效应模型评估疗效指标。采用Mantel-Haenszel检验和Breslow Day检验评估安全性指标。结果在基线HbA1c<8.5%亚组和HbA1c≥8.5%亚组中,接受LY IGlar和IGlar治疗的患者基线特征相似。相比基线HbA1c<8.5%亚组,HbA1c≥8.5%亚组患者第24周时HbA1c较基线的降幅更大,但两个治疗组的HbA1c降幅相似[基线HbA1c<8.5%亚组:LY IGlar组和IGlar组最小二乘均值(LSM)分别为-0.82%和-0.75%,P=0.377;基线HbA1c≥8.5%亚组:LY IGlar组和IGlar组LSM分别为-1.95%和-1.94%,P=0.932]。第24周时,在不同基线HbA1c亚组中,LY IGlar组和IGlar组的7-SMBG、FPG和体重较基线的变化及基础胰岛剂量相似。在24周的治疗期间,在不同HbA1c亚组中,LY IGlar组和IGlar组的总体低血糖发生率[基线HbA1c<8.5%亚组:LY IGlar组为56.1%(120/214),IGlar组为60.0%(63/105),P=0.506;基线HbA1c≥8.5%亚组:LY IGlar组为41.4%(60/145),IGlar组为45.8%(33/72),P=0.533]和夜间低血糖发生率[基线HbA1c<8.5%亚组:LY IGlar组为15.9%(34/214),IGlar组为14.3%(15/105),P=0.710;基线HbA1c≥8.5%亚组:LY IGlar组为7.6%(11/145),IGlar组为9.7%(7/72),P=0.59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均未报告严重低血糖事件。两个治疗组在TEAE与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治疗中出现TEAR的患者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基线HbA1c<8.5%亚组和HbA1c≥8.5%亚组中,LY IGlar和IGlar治疗无显著的治疗-HbA1c亚组交互效应(P>0.05)。结论在不同基线HbA1c亚组(<8.5%和≥8.5%)的中国T2DM患者中,LY IGlar和IGlar具有相似的疗效与安全性。

  • 标签: 糖尿病,2型 甘精胰岛素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定量感觉测试(QST)在2型糖尿(T2DM)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20年5月至2021年2月在南京鼓楼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8~70岁T2DM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QST参数[热感觉阈值(WDT)、冷感觉阈值(CDT)],以及热痛觉阈值(HPT)和冷痛觉阈值(CPT)结果,测定患者双下肢神经传导速度(NCV)参数,包括腓总神经传导速度、腓肠神经传导速度、胫神经传导速度等。根据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非神经病变(NDPN)、小纤维神经病变(SFN)及混合纤维神经病变(MFN)组。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Mann-Whitney U或Kruskal-Wallis H检验及χ2检验进行组间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糖尿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危险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法分析QST参数和NCV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QST参数诊断MFN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价值。结果共纳入279例患者,其中,NDPN组111例,SFN组116例,MFN组52例。与SFN组相比,MFN组的CDT及CPT均更低,WDT及HPT均更高(均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双下肢腓总神经传导速度、腓肠神经传导速度、胫神经传导速度与CDT(r值分别为0.264、0.366和0.288)及CPT(r值分别为0.226、0.253和0.236)均呈正相关(均P<0.05),与WDT(r值分别为-0.274、-0.338和-0.268)及HPT(r值分别为-0.246、-0.281和-0.192)均呈负相关(均P<0.05)。ROC模型结果提示,WDT+CDT诊断MFN时,曲线下面积达0.840,灵敏度为86.3%,特异度为71.8%(P<0.001)。结论QST对T2DM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糖尿病,2型 小纤维神经病变 定量感觉测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简介:摘要糖尿微血管病变是糖尿常见的特异性并发症,可累及肾脏、神经、视网膜、心肌等全身多个组织器官。胰激肽原酶作为一种经典的微循环改善剂,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糖尿微血管并发症,其中的机制可能涉及保护内皮细胞、影响微血管生成和通透性以及减少组织纤维化、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等。在控制血糖的同时,改善微循环对于预防、延缓、治疗糖尿各种微血管并发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糖尿病 胰激肽原酶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心肌病
  • 简介:摘要糖尿周围神经病变是2型糖尿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中小纤维神经病变往往发生在2型糖尿病程的早期阶段,如能早期诊断小纤维神经病变,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对延缓糖尿周围神经病变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定量感觉测试作为小纤维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之一,因其无创、方便等优势便于被患者接受及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本文主要从2型糖尿患者小纤维神经病变的临床特点及定量感觉测试的定义、操作方法、影响因素及其缺陷等方面阐述其在2型糖尿小纤维神经病变中诊断的应用。

  • 标签: 2型糖尿病 小纤维神经病变 定量感觉测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药穴位注射治疗劲椎的临床效果及疗效分析。方法选择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2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配60例为实验组,剩余60例为对照组,实验组中药穴位注射的方法向颈夹脊穴或者椎旁阿是穴中注射维生B12、当归注射进行治疗。对照组则使用针刺推拿的方法进行治疗,不进行药物的注射,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使用中药穴位注射治疗劲椎的患者中,治愈42例,有效1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8.3%%,对照组中治愈27例,有效16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70%。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中药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针刺推拿的方法。

  • 标签: 注射治疗 穴位 颈椎病
  • 简介:摘要“不治已治未”是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来的防病养生谋略,是至今为止我国卫生界所遵守的“预防为主”战略的最早思想,它包括未先防、已防变、已变防渐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人们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不但要防病,而且要注意阻挡病变发生的趋势、并在病变未产生之前就想好能够采用的救急方法,这样才能掌握疾病的主动权,达到“治病十全”的“上工之术”。

  • 标签: 中医方剂 治未病 未病先防 已病防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