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动脉导管狭窄/早闭的围产期管理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6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3例胎儿动脉导管狭窄/早闭病例的临床特点,总结胎儿动脉导管狭窄/早闭的围产期管理思路。结果3例孕母均在产前常规超声检查时(孕24、30和23周)发现胎儿心脏异常(右心增大和三尖瓣反流),进一步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动脉导管狭窄/早闭,但未发现其他结构异常。母体在孕期未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病例1和病例2因可疑胎儿心功能不全(心血管整体评分分别为6分和5分)行急诊剖宫产,新生儿转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分别治疗56和42 d后好转出院(心功能正常)。病例3在动态观察中动脉导管狭窄程度好转,于孕38周因剖宫产史行择期剖宫产娩一活婴。结论中晚孕期产科超声检查时应注意对胎儿动脉导管的检查,尤其是在发现右心增大或三尖瓣反流时;对于动脉导管狭窄的胎儿应密切监测动脉导管以及继发右心功能不全的超声表现,可将心血管整体评分纳入评估内容。一旦诊断胎儿动脉导管早闭,应立即分娩,生后新生儿心功能可恢复,预后好。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动脉导管早闭 动脉导管狭窄 超声检查,产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测量单胎孕妇早孕及中孕期子宫颈长度(cervical length,CL)及其对自发性早产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建档并自早孕期进行序贯测量CL的2 254 例单胎孕妇。所有孕妇均经阴道超声测量早孕期(孕11~13周+6)和中孕期(孕21~23周+6)的CL。采用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等统计学方法,主要比较早产组与足月组早孕及中孕期CL的差异,并探究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及早孕和中孕期CL对于自发性早产的预测价值。结果(1)2 254例孕妇的早孕及中孕期CL分别为(36.1±4.2)mm(22.4~52.6 mm)与(36.9±5.3)mm(2.9~59.7 mm),短子宫颈发生率分别为0.31%(7/2 254)和1.46%(33/2 254)。当早孕期CL≤25.0和>25.0~≤30.3 mm时,中孕期发生短子宫颈的风险均增加[OR值(95%CI)分别为43.92(6.83~282.49)和6.59(1.97~22.00),P值均<0.05]。(2)2 254例孕妇中共69例(3.06%)早产,其中早产与足月组的早孕期CL、短子宫颈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5.2±4.5)与(36.1±4.1)mm,t=-1.78,P=0.076;1.5%(1/69)与0.3%(6/2 185),χ2=2.98,P=0.084],但早产组中孕期CL较短,短子宫颈发生率较高[(33.6±6.7)与(37.0±5.2)mm,t=-5.12;8.7%(6/69)与1.2%(27/2 185),χ2=25.80,P值均<0.001]。(3)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5岁(OR=2.05,95%CI:1.22~3.46)、自发性早产史(OR=25.25,95%CI:5.01~127.28)、辅助生殖技术助孕(OR=10.39,95%CI:2.39~50.33)、中孕期短子宫颈为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4)早孕期CL≤25.0、>25.0~≤30.3、>30.3~≤33.0、>33.0~≤35.7、>35.7~≤38.7 mm分别与>38.7 mm进行比较,早产的发生风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将中孕期CL≤25.0、>25.0~≤29.5、>29.5~≤33.6、>33.6~≤36.8、>36.8~≤40.1 mm分别与>40.1 mm进行比较,早产的风险均相对升高[OR值(95%CI)分别为17.64(4.99~62.32)、6.89(2.11~22.55)、3.58(1.34~9.59)、4.04(1.58~10.32)、3.34(1.28~8.67), P值均<0.05]。(5)以中孕期CL≤25.0 mm和≤29.5 mm为界值,预测早产的灵敏度分别为8.70%和17.39%,特异度为98.80%和95.29%,阳性预测值为18.20%和10.43%,阴性预测值为97.16%和97.34%,准确率为96.01%和92.90%。结论早孕期CL及短子宫颈发生率在早产与足月分娩人群中无明显差异,且早孕期CL不是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当早孕期CL≤30.3 mm时中孕期发生短子宫颈的风险升高。中孕期子宫颈越短则早产风险越大。

  • 标签: 宫颈长度测量 超声检查 早产 妊娠初期 妊娠中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CSD)孕妇再次妊娠的妊娠结局及预测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指标。方法前瞻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于妊娠早期开始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规律产前检查并最终分娩的既往有剖宫产史的单胎妊娠孕妇501例,根据妊娠早期超声检查有无CSD分为CSD组127例(25.3%,127/501)及无CSD组374例(74.7%,374/501),根据分娩方式及剖宫产术中所见子宫下段分级,进一步将CSD组分为未破裂组(包括自然分娩和子宫下段分级Ⅰ级者)108例(85.0%,108/127)和破裂组(包括子宫下段分级Ⅱ~Ⅳ级者)19例(15.0%,19/127),比较各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妊娠结局、憩室相关指标[包括长径、宽径、深度、平均径、体积及残余肌层厚度(RMT)]。评价CSD孕妇子宫破裂高风险指标憩室深度/邻近肌层厚度≥50%、RMT≤2.2 mm及憩室深度/RMT>1.3对子宫破裂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1)CSD组与无CSD组的比较:CSD组孕妇妊娠晚期子宫下段厚度小于无CSD组[分别为(1.2±0.5)、(1.4±0.6)mm],其子宫破裂的发生率高于无CSD组[分别为15.0%(19/127)、8.0%(30/374)],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其他临床资料和妊娠结局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破裂组与未破裂组的比较:破裂组妊娠晚期子宫下段厚度[(0.6±0.5)mm]小于未破裂组[(1.2±0.6)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86,P=0.001);两组憩室相关指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CSD孕妇子宫破裂预测指标与实际发生子宫破裂的相关性:憩室深度/邻近肌层厚度≥50%、RMT≤2.2 mm及憩室深度/RMT>1.3预测子宫破裂发生的敏感度分别为94.7%、57.9%、73.6%,特异度分别为12.0%、40.7%、24.1%,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5.9%、14.7%、14.6%,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8%、84.6%、83.9%。结论CSD孕妇较无CSD孕妇子宫破裂的发生风险高。妊娠早期憩室相关指标与子宫破裂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妊娠晚期监测子宫下段厚度有助于预测不良妊娠结局。

  • 标签: 剖宫产术 瘢痕 憩室 子宫破裂 妊娠结局 危险性评估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两例Graves病(GD)合并妊娠患者胎儿甲状腺肿的临床诊治经验。两例GD患者孕期规律服用抗甲亢药物,甲状腺功能控制良好,但至孕中晚期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仍高于参考值上限。两例胎儿孕中晚期出现胎儿甲状腺肿大。继续控制孕母甲状腺功能,严密监测胎儿超声,胎儿甲状腺肿均无加重,均顺利分娩,1例存在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亢进。提示GD合并妊娠患者孕期甲状腺功能虽然控制良好,但是血清TRAb高水平仍需警惕胎儿甲状腺肿的发生,胎儿超声是最直接的无创监测手段。

  • 标签: 妊娠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Graves病 胎儿 甲状腺肿
  • 简介:摘要:初中是学生学习阶段第一次学习化学学科,为了更好提高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初中化学教师必须在此阶段牢牢将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重视起来。初中化学是重要的学科之一,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深度学习是一种新型教育教学手段,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此外化学教师也要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让学生在初中阶段将化学知识重点透彻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深度学习初中化学学科。本文针对初中化学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探究实验进行深入性的分析和探究

  • 标签: 初中化学 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 简介:摘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建筑是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要承载空间,其质量好坏直接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可小觑。进入新发展阶段,更要全力以赴提升城市建筑质量,加强建筑施工领域安全风险防控,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城市和安全生产生活的期待与向往。

  • 标签: 城市建筑质量 安全体系 建设
  • 简介:摘要:旋挖钻孔工艺自20世纪80年代引进国内以来,由于其施工速度、施工质量及对环境的保护作用,在桩基础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桩基施工阶段中,旋挖钻孔桩与其他钻孔桩施工工艺相比具有更优的工程综合效益,可以有效减少工程总体成本。这主要是由于后注浆法桩基础施工工艺能够提高桩基的安全性与工程质量,提高了钻孔桩的工程质量,降低了桩基工程的安全风险。

  • 标签: 建筑桩基工程 旋挖钻孔成桩施工技术 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