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钱谷融先生文章道德堪称楷模,有口皆碑。他自然也是我发自内心崇敬的人物。近几十年来,钱先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得意弟子,他在学界的声誉也日隆,以致产生了所谓“南钱北王”的说法。“北王”是指北京大学已故的王瑶教授。我不知道钱先生听到之后,会不会同意这种简单化的类比。听说最近有拍卖行拍卖钱师母杨霞华教授签赠施蛰存先生的一本书——《尼克索评传》,宣传文字上竟把杨教授逵称为“国学大师钱谷融夫人”。我不知钱先生如果听到“国学大师”

  • 标签: 先生真性情 真性情钱先生 融先生
  • 简介:今年8月9日,《文汇报》的星期文摘版以《毛鲁相晤,纯属编造》为题,摘登了1986年第3期《鲁迅研究》杂志上陈漱渝同志的文章。这篇文章对去年第8期《大众电影》发表的《筹拍历史巨片始末》一文中的伪造史料的不正之风,提出了严肃的批评。《大众电影》编辑部在今年第3期的刊物上也就此事作了简短的更正。我们认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在学术领域内,也应坚持、发扬实事求是的学风,反对那些伪造史料以达到个人目的的不良倾向。电影《鲁迅传》是六十年代初在上海筹拍的。今天,在纪念鲁迅逝世五十周年的日子里,为了进一步消除上述不实之文所造成的恶劣影响,我们研究后特重载陈漱渝同志的全文。总之,发表这篇文章,不是一般的学术讨论,而是反对文艺界的某种不正之风,旨在明是非,正视听,这对大家更好地学习鲁迅,继承和发扬鲁迅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发挥积极作用也是有裨益的。

  • 标签: 毛鲁 鲁迅精神 鲁迅研究 鲁迅逝世 大众电影 巨片
  • 简介:一、前言:胡适·雷震·蒋经国“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这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七言绝句《桂源铺》,原写万山群岭中有一条小溪,越阻拦它喧哗声愈大,小溪奔流不息,

  • 标签: 蒋经国 胡适 清算 七言绝句 宋代诗人 杨万里
  • 简介:1931年8月17日一早,有十三位美术青年来到了上海北四川路底长春路北的日语学校。他们并不是来补习日语,而是学习一门崭新的课程:木刻创作法。这十三名学员中有十人来自一八艺社,两名来自中华艺大,一名来自白鹅绘画研究所。当年热爱木刻艺术的青年大多左倾,为避开当局的耳目,参加的人数不宜太多。九时整,身着白色夏布长衫的鲁迅走进一间教室——这件长衫的料子是美国记者史沫特莱馈赠的,鲁迅一般只在庄重场合才穿。鲁迅身后紧随着一位身着白色西服的日本讲师。他拎着一个小包,里面装着三套木刻刀和一只马楝(印制版画的圆形刷子),还有一些拓印木刻的日本纸。

  • 标签: 木刻运动 鲁迅 三十年 1931年 木刻艺术 史沫特莱
  • 简介:景云里的同居生活1927年,鲁迅刚抵上海,先住进了位于英租界爱多亚路的共和旅馆。这家旅馆设备较好,但长住不是办法,于是鲁迅让三弟周建人代租住房。当时周建人在商务印书馆做编辑.就住在单位附近的景云里。他去打听了一下.知道弄内23号还空着,就去跟鲁迅商谈。

  • 标签: 鲁迅 衣食住行 人生 1927年 商务印书馆 同居生活
  • 简介:胡风是著名的诗人,翻译家,编辑家,又是理论家和马克思主义批评家,当年是左翼文坛叱咤风云的骁将。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胡风遭受了近25年的批判和折磨。作者切实感受到那次政治事件对许多与胡风有关和无关的人们造成了深深的伤害,祈愿宗派主义在中国文坛永远绝迹。

  • 标签: 胡风 追忆 随想
  • 简介:鲁迅心目中的“现代派”势力在厦大国学院中,更多的是跟鲁迅不同调的人,其中鲁迅跟顾颉刚的矛盾最深。顾颉刚是著名历史学家,“疑古学派”代表人物,当时应林语堂之邀担任厦门大学国学院研究教授,兼文科国文系名誉讲师。如果说,北京教育界有“日法派”与“英美派”的阵营,从未留过学的顾颉刚应该是无所归属;如果说,北京文艺界有“语丝派”与“现代评论派”的对垒,那在组织上顾颉刚跟鲁迅同属“语丝派”。然而,

  • 标签: 厦门大学 鲁迅 现代评论派 顾颉刚 历史学家 代表人物
  • 简介:一、鲁迅又陷“同性恋门”?当今鲁迅研究领域新论迭出。不过,“新论”有两种:一种是符合史实和文本的创新,将“鲁迅学”科学体系的水平提升到了一种新的高度;另一种是为标新立异而生吞活剥域外理论,虽然出语惊人,但丝毫经受不起理论和事实的检验。

  • 标签: 鲁迅研究 科学体系 标新立异 同性恋 鲁迅学
  • 简介:鲁迅的红色是指他坚持“人民本位”立场,一切符合人民利益的革命和变革他都支持,而妨碍人民大众生存、温饱和发展的旧势力,他认为应该“全都踏倒在地”;灰色是指通过世俗化乃至庸俗化在鲁迅身上涂抹的颜色;本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他是一位具有天马行空精神的文化大师;他以“有思想的文学家”现身于中国现代文坛;他是一位斗士。

  • 标签: 鲁迅 红色 灰色 本色
  • 简介:一、解题乍一看,本文的题目似乎有些别扭。但这并非我的原创,而是套用鲁迅夫人许广平的一篇文章:《因校对(三十年集)而引起的话旧》。“话旧”即“旧话重提”,在湖南方言中亦称“翻古”,就是以一件事、几个人或某些诗文为引子,挖掘出蕴藏在其中的历史掌故。叙述掌故应求原汁原味,不能当做橡皮泥随意搓捏。读完本文,读者的评价肯定见仁见智;但也会有一点共识,那就是:历史的原生态是复杂的,历史人物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这就有助于我们对历史问题进行多视角的观照,多层次的思考。“话旧”是为了“谋新”,经过缜密思考而得出的科学结论,对未来的历史必然会有引领作用。

  • 标签: 瞿秋白 胡适 诗话 王道 历史人物 湖南方言
  • 简介:胡适向何键“卖廉耻”了吗?“好向侯门卖廉耻,五千一掷未为奢。”“侯门”泛指达宫贵人之门。此处实指何键门下。何键(1887—1956),湖南醴陵人,终生反共。去世时蒋介石亲题挽额“懋绩永昭”。瞿秋白撰写《王道诗话》时,何键的职务是湖南省主席,并自兼省保安司令部司令。

  • 标签: 瞿秋白 胡适 诗话 王道 湖南省 司令部
  • 简介:我接触徐懋庸的名字,是通过鲁迅那篇著名杂文《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而跟他本人接触则是始于1976年7月。当时我刚从北京一所普通中学调进鲁迅博物馆鲁迅研究室工作,单位所在地跟徐懋庸住的王府仓只隔一条东西向的马路,因此我常去跟寂寞的他聊天。他对我说,他一生都崇仰鲁

  • 标签: 鲁迅研究 统一战线 周扬 书信 文化大革命 实事求是
  • 简介:新时期以来,每当出现无端贬损鲁迅的文化现象,或者让鲁迅作品在现行教材中“大撤退”,维护鲁迅的人们就习惯于援引一段名言:“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

  • 标签: 鲁迅作品 郁达夫 交谊 文学 文化现象 新时期
  • 简介:我在中学执教十四年,其中有十年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度过的。记得文革初期,有两个口号:一是"横扫一切牛鬼蛇神",二是"在灵魂深处爆发革命"。"横扫"不是我这种"黑五类"的使命,"爆发"才是"狗崽子"们的政治专利。

  • 标签: 文化大革命期间 自传 学术 梦魇 爆发
  • 简介:1923年8月,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由北京大学新潮社出版,列为该社“文艺丛书”之一。当时鲁迅的二弟周作人担任新潮社的编辑主任,鲁迅的学生孙伏园担任该社的编辑,所以《呐喊》由该社首发决非偶然。谁也未曾预料到这将成为一部享誉海内外的畅销书。鲁迅当时不仅没有得到巨额版税,

  • 标签: 《呐喊》 短篇小说集 北京大学 新潮社 鲁迅 周作人
  • 简介:我初见柏杨,是在1990年12月13日台北文化界的一次聚餐会上;他最后一次亲笔给我写信,是在2005年8月26日。在这十五年间,我跟他曾在台北和北京多次晤面;每年岁末,也常用写年终信的方式互致问候。

  • 标签: 柏杨 鲁迅 台北市 陈漱渝
  • 简介:《书屋》杂志今年第6期刊登了罗飞先生的长文《对陈漱渝(不可尽信的回忆录)的鉴别》。由于是指名道姓跟我商榷,作为被质疑者当然有责任作出适度的回应。

  • 标签: 回忆录 罗飞 《书屋》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