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以"低血糖、呼吸不规则"起病的能量代谢异常线粒体病患儿,通过肌肉活检、线粒体基因检测明确诊断。线粒体病临床表现多样,不易诊断,实验室检查特别是病理学和基因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指导治疗。

  • 标签: 婴儿,新生 线粒体疾病 能量代谢 营养和代谢性疾病 低血糖症
  • 简介:摘要:基于功率之间的关系理论和电力供应网络,分析制动能源发电的特点和限制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这样提出了一种基于车辆制动能量的回收方法网络,并且通过制动能量的回收进行了实验研究的实验系统。目前,国内外轨道交通在节能技术中主要集中在如何回收再利用制动能量或者利用各种的储能设备(飞轮、超级电容器、液压装置等)将制动的能量储存起来再利用等方面。结果则表明了,该系统能有效地恢复了城市轨道车辆之中的制动能量

  • 标签: 城市轨道车辆 制动能量 回收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抑郁障碍患者躯体化症状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睡眠及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于心理门诊就诊的119例抑郁障碍患者。按照病人健康问卷躯体症状群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15,PHQ-15)得分分为轻度躯体化组(n=75)与中重度躯体化组(n=44)。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24)、PHQ-15、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对所有被试进行评估。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BMI、睡眠和认知功能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躯体化症状与睡眠质量和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的BMI[(21.70±3.09)kg/m2,(23.31±3.51)kg/m2]、PSQI总分[(12.56±4.37)分,(14.37±3.72)分]、睡眠质量[(1.87±0.86)分,(2.21±0.80)分]、睡眠障碍[(1.24±0.59)分,(1.65±0.53)分]及日间功能障碍[(2.45±0.81)分,(2.77±0.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83~-2.133,均P<0.05),但认知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控制HAMD得分后,PHQ-15评分与PSQI总分、睡眠质量、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MoCA中的语言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205~0.298,均P<0.05)。结论抑郁障碍患者躯体化严重程度与BMI、睡眠质量、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及语言功能密切相关,提示其可能在伴有躯体化的抑郁障碍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抑郁障碍 躯体化 睡眠质量 认知功能 体质量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临床相双相障碍患者的静息态脑功能局部一致性特征,寻找双相障碍的素质性影像学标记。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纳入符合DSM-Ⅳ-TR诊断标准的169例处于不同临床相的双相障碍患者[双相障碍组,其中双相抑郁组68例、双相(轻)躁狂组29例、双相缓解组72例]及性别、年龄与之匹配的113名对照者(对照组)。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估患者组的抑郁症状严重程度,采用杨氏躁狂评定量表评估躁狂症状严重程度,采用正性和负性情感量表评估正性和负性情绪程度;同时采集所有被试者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最终64例双相抑郁患者、28例双相(轻)躁狂患者、66例双相缓解患者和112名对照者纳入分析。采用局部活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分析静息态脑功能影像学特征,对4组被试者的ReHo值进行协方差分析,提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ReHo值进行事后检验,并分析4组患者静息态脑功能影像学特征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双相障碍组和对照组的ReHo值差异脑区为双侧小脑后部(左侧F=11.41,右侧F=10.45)、双侧距状皮质(左侧F=10.60,右侧F=9.59)和右侧颞上回(F=10.58)。与对照组相比,双相抑郁组、双相(轻)躁狂组、双相缓解组左侧小脑后部ReHo值降低(均P<0.01),右侧小脑后部(均P<0.05)、双侧距状皮质和右侧颞上回(均P<0.01)ReHo值升高。双相障碍患者右侧距状皮质ReHo值与负性情绪程度呈显著负相关(r=-0.17,P=0.04,未校正)。结论双相障碍患者各临床相均呈现双侧小脑后部、双侧距状皮质和右侧颞上回局部活动一致性改变,提示小脑、视觉网络和感觉运动网络的脑功能改变可能是双相障碍的素质性神经病理学改变。

  •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 磁共振成像 局部一致性 素质性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关节损伤运动障碍特特点,评价康复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7月-2020年7月期间收治治疗的骨关节损伤运动障碍患者,从中选取84例,患者知情同意。按照随机法分为骨科常规治疗的对照组(n=42)、配合康复治疗方法的观察组(n=42),伦理委员会批准。比较2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以简易上肢功能评定箱 (simple hand evaluation facifities,SHEF)评估患者的上肢功能,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评分(78.50±5.50分)高于对照组(53.30±4.50分),P

  • 标签: 康复治疗 骨关节损伤 运动障碍 上肢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