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9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与三维辐射模式相耦合,分别对重庆和长沙地区的一次冬季辐射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中尺度数值模式与三维辐射模式的单向耦合可以较好地模拟出的生消演变过程,以及的浓度、地理分布特征、形成和维持。由此可以说,利用耦合模式开展的预报是可行的。

  • 标签: 中尺度数值模式 三维辐射雾模式 单向耦合
  • 简介:在地面观测工作中,观测员经常会遇到两种天气现象:轻和霾。二者是不同的视程障碍现象,它们是否可能出现在同一天里?就此本人对本站近四年(2001-2004年)的地面年报表中的天气现象进行了统计,发现轻在本站全年都会出现,而霾一般不出现在台风季节,轻和霾同时出现的最多次数集中在每年的1月份,其次为12月份,在一月中二者同时出现平均次数多达10次以上,

  • 标签: 轻雾 辨别 地面观测 天气现象 视程障碍
  • 简介:关于轻和霾的观测张世昌(陕西省气象局西安·710015)轻和它是地面气象观测的主要内容,也是难以分辨和区别的两种视程障碍现象.这里根据有关资料和从事观测的经验谈几点意见,供参考.1轻翼和合的构成和形成轻是由微小水滴构成,记是由足够浓度的细微干尘...

  • 标签: 轻雾 能见度 米散射 凝结核 分子散射 光波波长
  • 简介:在测报工作中,常把相对湿度>70%作为记录轻的重要依据。但是,如果仅以此来判断是否产生了轻,就会出现片面性,造成记录失真。下面从两方面谈一点粗浅看法。第一,北方大部分测站在深秋到初春这段时期,都采用短纱布进行溶冰(或湿润纱布)观测。按规范有关规定,在各种天气条件下,溶冰(或湿润纱布)的时间约有十分钟可由观测员灵活掌握。如在风较小,湿度较大时,有的人在观测前25分钟溶冰,有的在观测前35分钟溶冰。这种由于经验不同而

  • 标签: 天气条件 测报工作 辐射降温 周围地形 可由 大时
  • 简介:利用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MM5对山西省2009年发生的几场典型个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模拟2m温度比观测值偏低-2℃左右,相对湿度模拟结果比观测值偏大15%左右,10m的模拟风速比观测值偏大0—2m·S-1。山西省的预报指标为20m液态水含量大于等于0.13g·kg。而小于0.60g·kg-1、20-1500m高度大气层存在逆温层、地面风速小于4m·S-1。利用太原测站日平均能见度、日平均相对湿度以及空气污染指数进行拟合建立太原能见度预报模型,并利用实测资料订正MM5、CAPPS模式预报误差,给出订正后的能见度预报方程并以两次实例对区域及太原天能见度预报表明,该能见度预报模型有一定的适用性。

  • 标签: 能见度 相对湿度 液态水含量 逆温 风速 空气污染指数
  • 简介:通过对咸阳机场1992年1月~1996年12月5年历史资料的统计分析,得出咸阳机场的一些年、日变化特点,同时通过分析形成的天气背景、层结以及源等,发现稳定的层结和地面适宜的风向风速是咸阳机场产生的必要条件,而渭河和泾河是造成的主要原因。

  • 标签: 雾源 逆温层 雾预报
  • 简介:1概述2013年1月,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了持续的霾天气,环保部监测信息显示,北京、石家庄、济南、西安、天津、上海、郑州、南京、沈阳、哈尔滨等地均被霾天气笼罩,其中北京霾天气多达25天。持续的霾天气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因此如何防治霾天气再次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 标签: 天气 治理 国外 中东部地区 信息显示
  • 简介:ThedevelopmentofthefogdetectorwasinvestedbytheStatePlanningCommissionandstartedinJuly1997.Theprototype'scalibrationandtestwasconductedin1999.Thereafterthedetectorwasimprovedinthefollowingrespects:Hardware:Inordertoreducetheeffectsofthebackground,thetransmitterandreceiverunitsweredesignedtobedownwards.Ahigh-powerGaAsLEDisusedforthelightsourcesandforincreasingtransmittingpower.Theintensityofthelightismonitoredandstabilizedbyaspecialcircuitinthetransmitterunit,whichreceivesapartoftheemittedlightbyaPIN

  • 标签: WT-1型雾探测仪 发射器 接收器 光源 光脉冲信号
  • 简介:冬季、地面低能见度直接威胁着航空器的起降安全、冷气垫的存在与破坏、制约着晴空地面能见度,为此、对冷气垫作一初浅的分析,提出简单判断冷气垫存在与破坏的方法,进而定量地预报晴空地面能见度。

  • 标签: 地面能见度 地面雾 简单判断 一初 位温 地面温度
  • 简介:在日常地面观测中,我们常会碰到一些容易混淆的天气现象,由于这些现象之间形态相似或者形成条件有共同点等原因,造成在记载上的混淆.本文针对上海地区经常出现的轻、霾、烟幕、浮尘及扬沙这些现象的记载进行探讨.

  • 标签: 天气现象 轻雾 烟幕 浮尘 扬沙
  • 简介:利用2000—2013年济南逐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和霾的气候变化特征;同时基于NCEPFNL海平面气压资料,采用T-mode主成分分析结合K平均聚类法对天气形势进行客观分型,研究不同天气形势下雾和霾的发生频率。结果表明:(1)日数以0.4d·a-1的速度下降,与相对湿度年际变化紧密相关;2011年以前济南霾日数呈现正常波动性变化,从2011年开始显著增加,尤其2013年出现霾日数跃增,霾日数年际变化与850~700hPa大气层逆温频率年际变化显著相关;(2)济南地区9种天气型中,冬季出现的弱低压型(WT6)和北路冷空气型(WT9)发生概率较高,冬季时均压场型(WT1)、弱冷空气型(WT5)和北路冷空气型(WT9)出现霾概率较高,秋季弱高压型(WT3)出现时发生霾频率较高。

  • 标签: 气候特征 天气形势
  • 简介:利用观测的气象要素和细颗粒物(即PM2.5)浓度资料,并结合中尺度数值天气模式WRF(WeatherResearchandForecastingModel),对2013年1月北京地区霾污染期间天气条件和边界层气象特征进行了分析。模拟与观测对比表明,WRF模式可以较好地反映北京—天津—河北地区地面和高空主要气象要素的时空分布。对1月10~14日、27~31日两次重霾天气的分析表明,霾的形成是高浓度的大气颗粒物和特殊的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小风或静风、稳定的大气层结,使大气扩散能力减弱,造成污染物堆积,偏南气流将周边污染物和水汽输送到北京,不仅增加了污染物浓度,而且有利于气溶胶吸湿增长,消光增强,使能见度下降,进而形成霾。

  • 标签: 雾霾 数值模拟 气象要素 细颗粒物 成因分析
  • 简介:辐射观测是气象观测的主要观测项目之一。辐射观测数据质量控制(审核)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观测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通过多年来对辐射资料的审核发现,因电磁干扰,辐射观测数据正点出现缺测、野值的情况经常发生。通过对数据缺测、野值及其他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进行探讨,旨在预审、审核工作中减少错误,提高地面气象信息化资料的质量。

  • 标签: 辐射 记录 异常 处理 探讨
  • 简介:利用彩南、沙漠一站、乌鲁木齐实测辐射资料分析了典型天气的辐射特征。结果表明:各站阴天和雨天地表辐射明显不如晴天规则;总辐射和反射辐射日总量晴天最大,阴天次之,雨天最小;阴天和雨天的大气长波辐射均大于晴天。彩南晴天、阴天和雨天的净辐射日总量只有总辐射日总量的46.9%、37.6%、41.9%,沙漠一站为31.3%、41.5%、37.7%;乌鲁木齐为46.8%、41.4%、45.4%。地面长波辐射辐射平衡贡献最大,大气长波辐射次之,总辐射第三,反射辐射最小。早晚反照率较大,其余时间反照率较小且变化平缓。沙漠反照率高于绿洲。

  • 标签: 绿洲 沙漠 地表辐射 不同天气背景
  • 简介:利用1961~2012年宁夏22个气象台站逐日天气现象、能见度、相对湿度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趋势系数、最大熵谱分析、突变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宁夏各区域日数和霾日数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宁夏目数、霾日数均呈南北多、中间少的空间特征,但日数南部最多,而霾日数北部最多。近52a来,日数除南部山区呈不显著的减少趋势外,其他3个区域均呈增多趋势,而霾日数各区域均呈显著的增多趋势;另外,二者均有明显的阶段性演变特征,1961—1980年为明显偏少阶段,1981~2000年为波动变化阶段,2001年以后为明显偏多阶段;日数具有较明显的准7.5a,4.3a周期振荡,霾日数具有较明显的准4.6a、3,0a周期振荡;各区域日数与霾日数均未发生突变现象。

  • 标签: 宁夏 雾日和霾日 趋势分析
  • 简介:选取萍乡和莲花2个站点1980-2003年722个日样本,按年、季、月对日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辐射、平流形成的主要气象因子和天气形势。通过普查气象因子和相关性回归分析,筛选出与日相关性比较好的6个气象因子,分别建立春、秋、冬三个季节的能见度预报方程,并进行了验证和实际应用。预报方程春季预报准确率最高,冬季次之,秋季相对较低。

  • 标签: 特征 因子筛选 预报
  • 简介:北京华创升达高科技发展中心研发的FSP-1分光谱辐射表可在全天候条件下使用。该表可广泛应用于农业气象、植物生理研究,太阳能利用、海洋考察、建筑材料老化及大气污染等科学研究。专利号为ZL03206190.0。

  • 标签: 辐射表 光谱 高科技发展 太阳能利用 农业气象 植物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