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信仰本是人行为的原动力,但是在中国现代社会,信仰却被无情地忽视着,人们的行为似乎也没有发生什么异常。信仰的表现方式发生了带有中国特色的异化,这种新的信仰方式发挥着她特有的作用。世俗化与个性私密化地信仰与真正的信仰南辕北辙,不容置疑的是一定程度的信仰危机出现,而信仰重建则被强烈的呼唤。

  • 标签:
  • 作者: 张家兵
  • 学科: 社会学 >
  • 创建时间:2010-05-15
  • 出处:《魅力中国》 2010年第5期
  • 机构:2010年新年伊始,《求是》杂志在头版头条刊发了胡锦涛总书记的署名文章《努力开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新局面》。文章指出:党的领导干部要通过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在当今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特殊背景下,总书记突出强调党的领导干部要做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不仅语重心长且意义深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水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一个历史文化悠久并拥有自己文字的少数民族。“水书”是水族的民俗文化典籍,它是水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水族天象、历法、气象、民俗、宗教、哲学等资料。从思想信仰角度看,“水书”是水族宗教信仰、哲学思想认识的真实资料,是水族民众思想意识的真实反映。

  • 标签: 水族 水书 思想信仰
  • 简介:摘要本文简介金门地区城隍庙信仰体系的庙宇分布、岛民赴庙民参拜的时间、迎城隍活动的过程,以此说明城隍信仰自明以来,己经深深植入金门地区民众的生活方式之中,成为金门地区人民生活的一部分。

  • 标签: 金门 城隍 信仰
  • 简介:摘要《巴黎圣母院》中的克洛德是一个充满矛盾和争议的人物,他身上不仅有牧师的虚伪,也有着人性遭到压抑后的悲哀,宗教禁欲主义窒息了他对爱情的追求,因而也就注定了他变态、残酷的心理和行为。我们必须通过克洛德身上所蕴涵的人与神两种矛盾性格激化和斗争,更深刻地理解这个人物,为解读《巴黎圣母院》提供一个新的矛盾。

  • 标签: 《巴黎圣母院》 人物形象 克洛德 爱情 人性悲剧
  • 作者: 谢华美
  • 学科: 社会学 >
  • 创建时间:2010-04-14
  • 出处:《时代学习报》 2010年第4期
  • 机构:我于2001年从南京晓庄学院毕业,同年分配到江宁科学园小学工作。作为一名想有所为的青年教师,踏上工作岗位的心情是激动而又紧张的。而此时学校的“青蓝工程”为我们年轻教师的成长搭起了一座桥梁,我有幸与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陈宾校长结为师徒,这使我在教学上有了引路人。时光如梭,弹指间几年过去了,与师父的相处,让我深刻体悟到“蓝”的深厚底蕴,“蓝”的博大精深。在师父的教导下,我对教学工作由生疏到熟悉并逐渐熟练起来,在工作中迅速地成长起来,这都得益于师父毫无保留的倾囊相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简要介绍台湾地区土地公信仰名称的由来、兴盛的原因、神职的涵盖、祭祀庆典和具有台湾味的民间传说等,以事实说明土地公信仰在台湾己经十分普及,成为民众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标签: 土地公 庆典 民间传说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段玉娇刘香玲
  • 学科: 社会学 >
  • 创建时间:2009-09-19
  • 出处:《魅力中国》 2009年第9期
  • 机构:在2009年2月召开的全国总工会第五届女职工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暨表彰大会上,余杭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沈亚平同志作为十名获奖者之一,被授予“全国五一巾帼奖”,并受到王兆国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这是沈亚平同志继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后获得的又一殊荣。沈亚平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有自己辛勤的汗水,同时也与余杭区人民检察院的整体发展与进取是密不可分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唐代鱼玄机等几个著名的女诗人,虽具体生平有前后,但她们却不约而同的都与道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道教对她们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道教的教理教义为冠诗人们构筑了宽松的生活环境和有利的创作条件,从而使她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文学才能,敢于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进而在唐代诗歌史上书写了她们女性独有的浓厚一笔。

  • 标签: 道教 唐代 女冠诗人
  • 简介:摘要“宅男宅”现象已成为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象。他们喜欢网络、喜欢一个人做事,不太爱接触人,在爱好和地域分部上有差别,宅男宅们具有这样的特点与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有关,因此要从这三方面着手来探索“出宅之道”。作为父母,要鼓励孩子多与人沟通;作为学校,要激发学生的各种兴趣;作为政府,要增加人们沟通的场所,释压的平台。

  • 标签: 宅男宅女 网络 生活方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信仰教育是中国教育较为薄弱的地方。语文也有信仰,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语文信仰的教育是双方面的,与减轻语文课程负担有着一定的关系。师生在语文信仰形成后,语文课程也就称不上负担

  • 标签: 信仰 语文信仰 教育 减负
  • 简介:摘要信仰,会因时代条件、社会环境、人文变迁等各方面原因而在表现方式乃至信仰对象形态等等方面发生改变。马克思主义信仰在1917年继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传入中国以后,其理论表现形式、解读方式、社会革命及建设理想的阶段性划分等等都产生了以适应中国基本国情为目的的相应改变,并因这样的改变深深地扎根于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造就了中国共产党和土地革命战争的辉煌,促进和推动了中国的进步,促成了中国国家命运和民族命运的改变,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坚实基础。

  • 标签: 红军时期 马克思主义 信仰 中国化
  • 简介:摘要工科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在就业过程中遭受着更多的困难,如何帮助他们顺利实现就业是十分紧迫的任务。本文从工科大学生就业过程存在的问题及深层次原因分析,提出破解工科大学生就业的对策方法。

  • 标签: 工科女大学生 就业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新自由主义思潮从创立到传人我国已经几十年了,这种思潮对大学生的政治信仰的影响主要是负面的。它动摇了部分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马克思主义信仰,出现个人本位和自私自利倾向。其传播途径是利用国内社会转型的复杂形势、学术交流、大众传媒、大学课程、大学生的心里特点契合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我们正确分析新自由主义思潮,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信仰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 标签: 新自由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