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福柯批判了康德在《什么是启蒙?》中对'启蒙'意义的阐释,但他同时也肯定并拓展了康德在自我批判的本体论上的意义。在此意义上,福柯发展出一套自我关怀与治理他人之间的伦理关系:'直言'的实践形式。'直言'产生于古希腊时期,它具有坦率、危险、真理、批判、责任的特征,并与'关照自己'产生密切联系,这种实践技艺致力于处理自我和他人的关系,进而指导个人步入政治领域而治理他人。福柯运用'直言'这一古代形式来回应当下现实,让知识分子出真话,关心他人与这个时代。

  • 标签: 福柯 直言 自我 他人 伦理
  • 简介:社会舆论往往对教师有较高的道德期待,希望教师有美德,能够为人师表。但教师往往会把自己仅仅看成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把知识和技能教育看作自己当然的职责,而放弃自己道德实践的主体地位。教师在何种意义上承担道德教化的责任,在何种意义上具有道德实践的主体地位?对此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 标签: 道德实践 教师 实践主体 社会舆论 为人师表 技能教育
  • 简介:先秦儒家所谓“四民”即“士”、“农”、“工”、“商”之职业分工,四者之间的序列层次表征了一种以等级为特征的政治秩序模式。先秦儒家以“四民”职分之等级分殊作为这种秩序模式的内在价值支撑,这就使“四民”具有了浓重的政治伦理意蕴。“四民”之伦理分殊中隐含了一条共同的伦理义务:“尽分守职”,对这一伦理义务的认同与遵奉不但可以使“四民”之伦理殊分殊得以强化,更可进一步对政治秩序构建达成支持。

  • 标签: 先秦儒家 “四民” 政治伦理 职业分层 伦理分殊秩序构建
  • 简介:<正>邓小平同志:“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邓小平文选》第47页)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没有教育,不能没有教育的承担者一教师。在四化建设的大业中,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教师这个神圣而又艰难的职业,愈益显示其特殊的重要性。近几年来,《教师道德》的书籍相继问世。现在,由于超教授主编,李奇同志作序的《教师伦理学》,已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是师德研究的新成果,也是职业道德研究的新收获。

  • 标签: 教师伦理 新成果 教师道德 职业伦理学 李奇 职业道德
  • 简介:"国家中心主义"在主流范式的理论建构中具有本体论意义。主流范式假定,世界秩序是其基本构成单位——理性国家——逐利行为的副产品。以"理性自主"的男人为原型,主流范式塑就了理性国家的身份特质,并就此割裂了性别要素与世界秩序之间的关联,划清了国家道德与普遍道德的界限。理性与道德对立导致了世界秩序范畴对道德和性别的排除,最终将国际关系塑造成真正的"无女人世界"。

  • 标签: 女性主义 国家中心主义 理性国家 国家道德
  • 简介:“湖北省道德与文明研究中心”隶属于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是具有研究优势和特色的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心主任为博士生导师江畅教授,常务副主任为博士生导师戴茂堂教授。研究中心以伦理学博士点、伦理学省级重点学科、哲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为基础,

  • 标签: 研究基地 文明研究 湖北省 人文社科 高校 道德
  • 简介:古典的政治与道德融合关系体现在:政治与道德在内容上互相重合也互相补充,途径上互相推动;二者既有共同目标,也有共同前提。在上述问题上,古典政治与现代政治具有重要区别,二者难以兼容,因此,古典政治的现代意义是受限的,它不能解决现代政治的所有问题。只有遵循主体性原则,让古典政治的部分原则补充到现代政治之中,才能发挥古典政治在维护共同价值秩序、确立政治的优先地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 标签: 政治 德性 城邦 亚里士多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