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6 个结果
  • 简介:《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是佛教大乘教典中,一部文字最短少,诠理最深奥微妙的经典。仅以二百六十个字,浓缩了六百卷大般若经的要义,摄尽了释尊二十二年般若谈的精华。既阐明宇宙人生缘起性空的原理,同时显示般若真空妙理的体用与功能。实是般若的核心,佛法的一心要。

  • 标签: 《心经》 绘本 般若 大乘 佛教 性空
  • 简介:笔者曾对满族入关前数十年内社会组织结构急剧变化在语词上的反映做了阐述.今读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整理出版的《清太祖朝老满文原档》和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整理出版的《内阁藏满文老档》,择其要害之处,札记如下.

  • 标签: 满族 满文老档
  • 简介:世界第一石刻大佛——唐代乐山弥勒坐像,位于四川省乐山市东郊凌云山岷江畔。这尊依山凿就,历时90年,通高71米的巨佛,脚临岷江,头与山齐,以其巍峨雄伟的气势闻名中外。当代诗

  • 标签: 乐山大佛 雕塑艺术 艺术风格 纪事碑 海通
  • 简介:太虚大师对唯识学倾注了很大精力.但他与"南欧北韩"诸学派在学术关注点上明显不同.唯识学不仅是太虚大师一生关注和研学的重点教理,为此,他阐述了颇具特色的新唯识学,力主唯识学应成为真实应化的佛学,应将教与观相结合,不能有所偏废.他撰写,发掘基大师之五重唯识观,阐发诠释唯识学三性说之精微之义,以作评价与阐释佛学各宗教理基础,并以此对应来自支那内学院派与日本佛教界的近代疑经之风,以维护经典的权威与神圣.

  • 标签: 唯识学 太虚 融贯 应用
  • 简介:在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印光大师(1861—1940)是一位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综观印光大师的一生.他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崇高的声望和地位.是与其自身所具备的高尚的道德品格、精深渊博的佛学以及卓越超群的佛法修持成就密不可分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通过对弟子们施教过程中所运用的一系列教育方法得以确立和体现出来的。

  • 标签: 印光大师 教育方法 中国近现代 道德品格 施教过程 佛教史
  • 简介:庐山慧远的法性思想,既受到毗昙学之影响,以“不变”来言说法性。同时又受益于罗什所传之般若中观学,故在晚年亦以“无性”来诠释法性。但可以肯定的是,慧远所说的“不变”之法性,是就无为法、涅榘而言的,并非指有为法的自性。另一方面,作为涅檠的法性,还没有完全脱离凡圣二元对待的毗昙学模式,与中观当体即空之理论有所不同。

  • 标签: 慧远 法性 不变 涅檠
  • 简介:文章以陈景元《西升经集注》为研究对象,从哲学思想出发,对教育作用:养生、修身、治国;对象:人有接受教育的天赋,人人是教育对象;目的:道德养成,培养治国理民之才;师道观:贵师,师资素质,择师;教学原则和方法:讲解教学,惜时勤学,顿悟,因材施教,等思想,作出系统梳理、分析,并给予客观评价。

  • 标签: 陈景元 《西升经集注》 教育思想 教师素质 教学方法
  • 简介: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明代印约600方,御书钤用印占很大比例,其中有关道教印约占三分之一。这些印多为石质汉字篆书,原藏内务府,是明代皇帝信奉道教的珍贵实物。故宫博物院出版的《明清帝后宝玺》图录只涉及几方,现公认比较全面的道教印书籍是王育成先生的《道教法印令牌探箩酚一书,但关于故宫藏明代宫廷道教印却未载。

  • 标签: 紫禁城 明代道教印 北京故宫博物院 御书钤用印
  • 简介:禅宗黄龙派在北宋中后期的崛起,改变了前此五家分宗并弘的传统,与杨岐派一道完成禅林七宗系统的最后形成。从得法、得人、得地以及契机四个角度对于黄龙派的崛起进行详尽的分析,多方位考察其兴起的各方面因素:黄龙派体现出禅风和禅学思想发展的新的路向,其尊宿大德表率出的僧范以及对僧才的培植,嘉惠禅林,其以江西道场为主要传禅中心的山林禅建构出宗门发展的特色,在契机契理中,黄龙派一度取代云门宗成为宋代禅宗的主流宗派,为宋代禅宗注入鲜活的生命力。

  • 标签: 黄龙派 得法 得人 得地 契机
  • 简介:值此《中国穆斯林》创刊五十周年之际,笔者将马斋烈士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整理出来,谨以此文作为对“中国穆斯林”的献礼。

  • 标签: 马本斋 逸事 穆斯林 中国
  • 简介: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后举家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县),因蒲州古属河东道,故称王维为河东蒲人。王维生活的时代,正值大唐由“开元盛世”走向衰颓的转折时期,在这样一个时代大变革时期,作为一个集诗、画、乐于一身的杰出人才,他难以施展才智与时代抗衡,最终被时代所扭曲、遗弃,由一个奋发向上的雄材

  • 标签: 王维诗 诗佛 心理历程 雄材 摩诘 大照禅师
  • 简介:太乙救苦天尊是道教先天尊神,其神格约定型于两宋时期。太乙救苦天尊的生命符号内涵表现为:在生成论层面象征着元气,在形神论层面象征着元神,在心性论层面象征着中和。该生命符号蕴含与德为一的养生宗旨、济生度死的养生机理。

  • 标签: 太乙救苦天尊 生命符号 养生宗旨 养生机理
  • 简介:寺志、山志等从属于志书序列,但今人将志作为展现一方佛教的重要文献。现以《清凉山志》为切入点,从缘起、特点、意义等层面探析印光大师修订《清凉山志》的若干环节,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五台山佛教的个案和印光大师之修行法要,并为当下反观佛教提供些许借鉴。

  • 标签: 印光 修订 清凉山志
  • 简介:敦煌写卷S.5588,首尾皆残缺,故学界多以其现存首句"只为求因果"中"求因果"三字冠名。《求因果》与大多数敦煌写卷一样,为唐五代时期的作品,但具体年限难以断定。这是一篇佛教思想笼罩下的"劝善文",尽是佛教语言和思想。但字里行间渗透着中国传统的儒、道思想,甚至民间思想。这与佛教在中国本土化的时代背景相关,因为儒、道思想在中国的根基和影响巨大,佛教想要发展壮大必须与其调适兼容,当然各个教派之间思想的共通性也是一大因素。"求因果"吸纳了儒、道思想中与佛教教义相通的某些成分,甚至只是借用某些表达方式和思想框架,来表达佛教劝人修身向善的思想。

  • 标签: 求因果 佛教 援道入佛 孝道 礼教
  • 简介:焕长老被誉为禅门泰斗。他在长达80余年的精进修行中强调以苦行逆境为修道进德的有力增上缘,又提出了“平常心是道”,强调“不打妄想做工夫,安定思想放下我”的修证思想体系。更为主要地是他结合儒学思想,以孝顺、节俭为修行佛法的根本。

  • 标签: 本焕 苦行逆境 孝顺、节俭为修行之本 平常心是道
  • 简介:在中文圣经的历史长河中,《和合》占了一个世纪的篇幅,直至近年修订成《和合修订版》(《和合2010》)。《和合》是目前通行历史最悠久的中文圣经,流通数量大、范围广。中国教会不少语言和概念,与这部圣经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和合》的历史起点,也与当时的环境和需要息息相关。

  • 标签: 和合 历史 意义 中国教会 圣经 中文
  • 简介:澳门日报5月1日消息"福田永种·佛宝重光·和谐澳门——恭迎佛陀顶骨舍利瞻礼祈福大会",昨假澳门东亚运动会体育馆隆重举行,行政长官崔世安等与国家宗教部门及全体法师主礼,同为澳门祈福。国家宗教事务局长王作安认为,盛会表达对佛顶骨舍利的无上尊崇.以及澳门社会稳定繁荣的美好愿景。社会文化司司长张裕冀借此推动内地与澳门佛教文化交流,共同弘扬佛法。

  • 标签: 舍利 顶骨 佛陀 佛教文化交流 祈福大会 国家宗教
  • 简介:“道”与“禅”,是中国艺术传统中最重要的审美意趣之一,也是历代画者穷极一生想要达到的境界。在绘画的世界里,“道”与“禅”究竟是什么?难于言说,却也足以体会。道家道教追求道法自然、与天相和、返朴归真,表现于绘画,则是画者将对自然空灵境界的体悟融汇于作品,于虚无处捕捉大道真谛,体现天地自然的朴素之美,形神兼备、知白守黑的意境之美,重精气为用的内在之美,进而达到形神俱妙、与道合一的境界。

  • 标签: 作品赏析 审美意趣 形神俱妙 艺术传统 周盛 道法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