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正>班上曾经有位女同学长得很黑,她常常为自己的皮肤黑而烦恼不已。坐在她旁边的男生还偏偏要说她是"小黑皮",于是,又恼又羞的女孩子经常和他们争吵,学习上大为分心。我觉得有必要来为她重塑心理上的自信。一个空闲的中午,我把她找来了,和她进行了一次有趣的谈话。我首先问她熟悉古今中外历史上哪些杰出的女性。她考虑了一下说了"居里夫人、海伦、张海迪、朗平、邓亚平"等。于是,我又问她知道她们在哪些领域作出了成就,

  • 标签: 张海迪 女同学 若有所悟 美术老师 晒黑 大禾
  • 简介:<正>一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期望值过高,把孩子的学习看得过重。父母的这种观念通过各种方式传递给孩子,往往造成子女学习压力过重。其次,社会上成才观念的误区也间接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使他们认为只有上大学才是成才,否则就要被家庭和社会歧视,迫使孩子把过多的时间投在学习上,影响了孩子的社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人际关系问题也随之产生。此外,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也影响了

  • 标签: 人际关系问题 心理健康 片面追求升学率 社会歧视
  • 简介:当前背景下,培养大学生稳定而持久的自主学习行为是高等教育重要目标。此前研究普遍强调动机对学习行为的内在驱动,并证明了学习动机对自主学习行为的积极性影响,但对学习动机促成自主行为的机制研究并不深入。广东六所高校1156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实证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对自主学习行为的促进存在直接和间接效应,学习能力是其促进效应的中介变量。研究结果还发现,性别、年级与专业对其促进效应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 标签: 学习动机 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行为
  • 简介:研究历史的目的是为现实服务,以史为鉴。近年,司法工作者试图将诸葛亮的心理战术应用在教育改造罪犯系列“工程”上,也获得了不少有益的尝试。1.《出师表》为监狱干警增强了心理素质诸葛亮的《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名句,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尽管他北伐没有成功,但他那忠心耿耿,呕心沥血,:“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忠君爱国思想,堪称中华民族崇高道德的楷模。

  • 标签: 改造罪犯 心理战术 诸葛亮 教育 《出师表》 为现实服务
  • 简介:道教作为一种信仰共同体具有社会心理的性格特征,其中道士是该共同体的核心人员,在内群认同与外群认异的两端都具备明确的道教群体身份资格。道士的性格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道教的整体性格。此项研究道教界最高学府中国道教学院师生为研究样本,对比当代大学生样本,通过迈尔斯-布里格斯个性分析指标(MyersBriggsTypeIndicafor,MBTI)等工具测量其性格,并结合历史文献梳理,呈现道教文化认同与性格相互作用的基本心理机制。

  • 标签: 道教 性格 认同
  • 简介: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国外对于标准为导向的职业人格量表的研究,总结了关于该类人格量表在人事选聘中使用的有效性及其结构的研究成果,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 标签: 职业人格量表 人事选聘 工作绩效
  • 简介:基于PISA2009的数据,从国际比较的视角出发,使用两水平线性模型,考察阅读投入对15岁学生阅读素养成绩的影响,并分析该影响模式在中国上海、韩国、芬兰和美国之间的异同。结果发现:(1)总体上,在四种不同文化背景下,学生的阅读投入均与阅读素养表现关系密切。(2)具体到构成阅读投入的各个变量,阅读兴趣、控制策略、理解和识记元认知策略以及总结元认知策略均对阅读素养表现有正向预测作用,这在不同文化背景中表现出基本一致的模式;阅读时间量、阅读材料的多样性、网上阅读活动的多样性、校内阅读变量、记忆以及精细化加工策略对阅读素养表现的影响在不同国家/地区表现出不同的关系模式。此外,本研究探讨了从增加个性化阅读时间、增加阅读文本的多样性以及进行有效学习策略的指导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投入。

  • 标签: 阅读投入 阅读素养 PISA2009
  • 简介:动机性访谈是目前在西方国家比较流行的一种咨客为中心的行为改变咨询技术,但在我国关于这一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都还比较少.本文概述了动机性访谈技术的理论基础、应用原则(表达神入;发展差异;接受阻抗;维持自我效能)和基本技能,并介绍了这一咨询技术的应用现状与研究方向.

  • 标签: 动机性访谈 行为改变 咨询
  • 简介:社会阶层意识是居于某一社会阶层中的个体对社会阶层的认知与认同。依据社会阶层意识的操作性定义,所编制并得到验证的《城乡居民社会阶层意识问卷》共有6个维度:社会分层的感受与评价、划分社会阶层的标准、社会各阶层的基本认知、自我阶层归属、本阶层及其他阶层的感受与评价、阶层关系的感受与评价。其中,前3个维度称为阶层认知,后3个维度称为阶层认同。对城乡居民的社会阶层意识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1)城乡居民具有较为清晰的阶层认知和较为明确的阶层认同,社会阶层意识较强;(2)城乡居民的阶层认知和阶层认同之间具有交互影响,共同作用于阶层冲突;(3)阶层认同对城乡居民的客观社会位置与阶层认知起着调节作用,从而影响着阶层意识的形成与发展;(4)城乡居民自我认同的阶层与客观阶层的一致性不高,自我阶层归属感弱;(5)城乡居民对社会阶层关系的评价较为乐观,认为当下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关系较为和谐。

  • 标签: 社会阶层 阶层意识 阶层认知 阶层认同 自我阶层归属
  • 简介:运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102名农村校外青少年进行了测查,结果发现:(1)农村校外青少年中女生多于男生,年龄集中在15~22岁之间,初中文化程度为主。(2)校外青少年在社会支持的总分、客观支持因子、主观支持因子、对支持的利用度因子上均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3)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因子、客观支持因子在文化程度上均存在显著的差异,初中文化程度的高于小学文化程度的,对支持的利用度在文化程度上没有显著的差异。

  • 标签: 校外青少年 社会支持 性别 文化程度
  • 简介:促进中职学生主动发展、多元成才是现阶段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厦门工商旅游学校2011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三年来的实践,对“中职学生多元成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从“中职生多元成才提出的背景及现实意义”、“研究的初步成效”、“实施多元成才培养的重要切入点和有效抓手”三个方面对促进中职学生多元成才进行了思考。

  • 标签: 中职学生 多元成才 培养模式
  • 简介:通过访谈法和问卷法调查了生活事件对民族院校大学生心理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1)生活事件(校区搬迁)对民族院校大学生一般焦虑心理的产生有重要的影响。(2)民族院校大学生的现实性焦虑和轻度焦虑之间差异显著;焦虑心理得分在性别、年级、专业之间呈现显著差异,而在民族、家庭所在地之间差异不显著。(3)民族院校大学生在心理适应性方面普遍在中等水平以上,而且差异不显著;心理适应性得分在性别、年级、民族、家庭所在地和专业之间差异是不显著的。(4)民族院校大学生焦虑心理和心理适应性具有负相关,且这一相关极为显著。

  • 标签: 生活事件 民族院校大学生 焦虑心理 心理适应性
  • 简介:本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了女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结论是:第一,从总体上来说,女大学生有良好的诚信行为表现,诚信心理符合道德心理发展规律,处于"好孩子"和"好公民"阶段;第二,女大学生诚信意识与诚信行为表现不一致;第三,规则不明确、情境模糊、预期惩罚不明确的情况女大学生"钻空子"想法的比例较高。

  • 标签: 女大学生 诚信
  • 简介:采用认知评价视角,在工作压力研究中引入成就目标导向,着重分析了成就目标导向对工作要求与工作压力关系的单一与联合调节效应。对357份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绩效目标导向对工作要求与工作压力关系有显著调节效应,学习目标导向与绩效目标导向对工作要求与工作压力关系有显著的联合调节效应。结论认为:高绩效目标导向倾向于增加工作压力,工作压力形成过程中学习目标导向调节效应是否起效有赖于绩效目标导向。

  • 标签: 工作压力 成就目标导向 学习目标导向 绩效目标导向 联合 调节
  • 简介:为了解当前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整体素质,借助《研究生专业认同调查问卷》,对H大学在读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认同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结果表明,该校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认同总体水平不是很高,在性别、考研志愿、是否原专业方面差异显著。因此,该校可从多方面着力改革,提高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教育质量。

  • 标签: 教育学 专业认同 问卷调查 硕士研究生
  • 简介:宗教应对是近20年来西方宗教心理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当人们遭遇疾病、丧失、战争等严重威胁个体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压力事件时,往往转向更高的力量帮助自己应对,宗教也常常成为他们的应对资源。在中国,关于宗教应对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国内宗教信众逐年增多、癌症等重大疾病威胁越来越多民众的时代背景下,探索宗教如何影响个体应对疾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基督徒为例,探索重大疾病患者的宗教应对过程,揭示个案可能采用的宗教应对策略和持有的宗教应对资源,及应对过程中宗教应对方式、宗教信仰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变化。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原因在于:宗教是一种复杂的现象,宗教应对领域目前仍缺乏坚实的理论,质性研究可以深入研究对象的经验世界,进行细致、动态的描述和分析,寻求解释和理解。本质性研究主要采用半结构式访谈,与10名身患癌症等重病的基督徒共同建构他们的宗教应对过程。数据分析和理论建构扎根理论为指导,对10名研究对象产生的数据进行三级登录,产生一级编码53个,二级编码16个,其中主要类属为:宗教应对过程中的情绪/心境和态度,宗教认知应对,宗教应对行为,宗教应对资源,宗教应对结果;三级编码得出具有统领作用的核心类属“重大疾病患者宗教应对的动态过程”。效度检验采用研究者检核、研究对象检核、资料之间的相互验证、共同编码、反馈法等。成文采用类属作为基本结构,在部分类属下穿插一些小型个案及情境分析。从应对结果来看,本研究对象普遍在应对过程中取得了生理、心理、灵性上正向的变化。从总体应对方式看,他们基本采用积极宗教应对的方式,他们并非没有经历灵性挣扎,但在这个过程中依然�

  • 标签: 宗教应对 中国基督徒 重大疾病 扎根理论 质性研究
  • 简介:对浙江地区551名企业管理者问卷调查,探讨组织中管理者大五人格的责任感、神经质维度与心理契约违背感知的关系,以及组织人力资源实践水平对此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责任感水平与管理者对心理契约违背的感知呈负相关;神经质水平与管理者对心理契约违背的感知呈正相关。(2)组织人力资源实践水平在管理者人格特质与心理契约违背感知关系起显著调节作用。

  • 标签: 责任感 神经质 心理契约违背 人力资源实践
  • 简介:本研究用实验方法考察同一性感刺激对两性可能产生的动机冲突,使得两性在选择能够展示拥有者特性的商品时,偏好可能大相径庭。本文iPhone5S手机的色彩选择为例,两个实验的结果显示,来自性感女性的性感刺激,一方面会激发男性的配偶吸引动机,提高其对代表财富的金色手机(相比代表沉稳的黑色手机)的购买欲望;另一方面,会激发女性的配偶维系动机,使她们在给情人(相比给非情人关系男士)选购礼物时,对金色手机的偏好降低(相比黑色手机)。

  • 标签: 性感刺激 配偶吸引动机 配偶维系动机 色彩营销 两性冲突
  • 简介:为使大学生减少人际冲突,培养正确的人际关系成败归因方式,在人际关系方面获得更好的发展。本文基于归因理论来调查、分析大学生对人际关系归因的现状特点,研究表明,大学生把成功的人际交往倾向于内部的(能力、努力)归因,而把失败的人际交往倾向于外部的(背景、运气)归因。据此研究,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归因策略要遵循双向性原则和辨证性原则;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归因理论;优化归因策略,做出有利归因;指导学生理论联系:重视同辈辅导,消除错误归因;实际抵制外在因素的影响,进行合理归因。

  • 标签: 大学生 人际关系 内外归因 对策
  • 简介:目的:了解社会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探讨影响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和方法。方法:采用自编《课程教学效果调查问卷》对我校历届应用心理学专业的21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通过系统课程学习,学生对自我意识、人际沟通、爱情等方面有很大收获,在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与方法中,“开展课堂小组活动”、“多媒体课件内容”、“学生自己课堂上的自由阅读”和“学生当‘老师’教学法”四种途径对学生的影响很大。结论:系统学习社会心理学课程有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深入理解与掌握,有效利用多种途径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 标签: 社会心理学 课堂教学 大学生 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