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情绪对于人类认知过程的作用正逐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尤其是情绪对决策的影响备受关注。本文以284名中小学生为被试,采用经过标准评定的影片为刺激材料诱发积极、消极和中性三种的即时情绪,运用最后通牒游戏实验范式,考察情绪对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情绪对决策有显著影响,个体在积极下的出价显著高于在消极下的出价。

  • 标签: 情绪 效价 决策
  • 简介:本研究试图通过实验检验自尊对词汇的记忆偏好。实验采用2×3两因素混合设计,包括被试的自尊水平及三种词汇(积极词汇、中性词汇和消极词汇)。先对被试进行自尊分组,然后让其记忆词}12材料,最后对其自由回忆的词f12量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1)自尊存在记忆偏好。高自尊者对积极信息的记忆显著高于低自尊者;对于消极信息的记忆偏好,二者没有显著差异;(2)高、低自尊者对积极信息的记忆都显著高于消极信息的记忆。

  • 标签: 自尊 词汇效价 记忆偏好
  • 简介:为探讨正负面部表情图片识别的差异,采用独立呈现范式呈现正负面部表情图片,控制呈现时间和提示线索位置,并利用眼动仪记录识别过程中的眼动指标。结果发现:(1)在识别速度和正确率上,加工积极面部表情图片高于加工消极面部表情图片,显示出积极表情优势。(2)呈现时间没有改变正负表情图片加工之间的差异。(3)存在提示线索位置效应,即提示线索在嘴部有利于面部表情识别。(4)面部表情识别遵循“眼部-嘴部-眼部”的规律。结果提示不同性质面部表情的加工机制不同,加工深度作用小于线索作用。

  • 标签: 面部表情 效价 呈现时间 提示线索 眼动
  • 简介:思维压制指的是个体有意识、有目的地将某一目标思维从意识中移除的心理过程。压制某目标思维会产生矛盾效应,即试图压制反而会激活被压制目标。本研究采用思维压制的即刻测量(onlinemeasure)范式,通过两个实验对压制是否会产生即刻激活效应(immediateenhancementeffect)以及目标词如何影响该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压制负性词时出现了即刻激活效应,而压制正性词时并未出现上述效应。由此推论,被压制目标词的威胁性,可能是影响即刻激活效应是否出现的一个因素。

  • 标签: 思维压制 即刻激活效应
  • 简介:本研究从情绪、两个角度探讨儿童特质理解与线索理解的关系。372名4、5、7岁儿童完成了贴标签和行为预测两类特质推理任务。实验一显示,所有年龄段儿童都能完成对情绪性特质害羞和胆小的推理,且特质和行为评定与情绪评定呈显著正相关;实验二显示,所有年龄段均能完成双重性质特质助人为乐和自私的推理,特质和行为评定与、情绪评定均呈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则只有效评定进入方程。结果说明,儿童完成情绪性特质推理任务时与情绪理解能力关系密切,而对双重性质特质推理时更多的与理解能力有关。

  • 标签: 情绪线索 效价线索 特质理解 儿童
  • 简介:在西方文化背景下提出的时间自我评价理论认为,人们为了维护当前积极自尊,主观上会远离过去失败而亲近过去成功。本研究采用线段评估法,选取311名中国大学生被试,通过两个实验考察自尊水平、事件与时距对过去事件时距估计的影响,以检验该理论的文化普适性。结果表明:对过去事件的时距估计,自尊水平、事件及其交互作用在同一时距里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时距的主效应及其与事件的交互作用均显著,在负水平上存在显著时距差异,在正水平上无显著时距差异。研究结果不支持基于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时间自我评价理论。

  • 标签: 时间自我评价理论 过去事件 时距估计 自尊水平 事件效价
  • 简介:采用Most(2000)的持续动态的实验范式,以圆圈、抽象面孔和真实面孔为非期望刺激,研究其生态意义信息对无意视盲的影响。研究发现:(1)相对于正性面孔和中性面孔,被试对负性面孔作为非期望刺激时的觉察率更高;而对正性面孔和中性面孔作为非期望刺激时的觉察率无显著性差异;(2)相对于圆圈,抽象面孔和真实面孔作为非期望刺激的觉察率更高,而抽象面孔与真实面孔作为非期望刺激时的觉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负性的、精细的非期望刺激的无意视盲率更低,即生态意义信息强的非期望刺激更易捕获注意。

  • 标签: 无意视盲 非期望刺激 生态意义信息 注意捕获
  • 简介:本文围绕我国人事测评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方法论问题,结合人事心理学理论与方法的最新发展,讨论了人事测评度验证的若干模型与具体方法。文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事测评度验证的多方法途径及其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 标签: 人事测评 效度验证 测评指标 人力资源管理 人事决策 多方法
  • 简介:编制区分参照对象的个体主义—集体主义问卷,检验其信度和度.在文献和实证研究基础上,构建个体主义—集体主义的理论维度,编写问卷条目.先对385名被试实施初测,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再对766名被试实施再测,进行结构验证和信度检验.结果发现,区分参照对象的个体主义—集体主义问卷是包含价值选择和行为理念的两维结构,由19个条目组成.该问卷构想度和信度良好.因此,区分参照对象的个体主义—集体主义问卷可以作为测量个体主义—集体主义的有效工具.

  • 标签: 个体主义 集体主义 参照对象
  • 简介:以Boeder的“五线索二择一”任务为研究范式,探讨线索度间隔对“采纳最佳”启发式的影响。结果发现:当线索度间隔为0.04时,被试采用“采纳最佳”启发式的次数处于随机水平,随着线索度间隔的增大.被试采用“采纳最佳”启发式的次数明显高于随机水平;对立线索信息不同,线索度间隔对“采纳最佳”启发式的影响也不同。

  • 标签: 线索效度间隔 “采纳最佳”启发式 对立线索 策略
  • 简介:再评传统的奈式的智商测验金瑜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作者数年前曾在本刊1989年第2期发表“对传统智力测验的反思和评价”一文。本文想就作者在美国多年进修过程中所了解到的情况,尤其是通过介绍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第三版(WISC-Ⅱ)的内容,再次对传统的...

  • 标签: 传统智力测验 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 智商测验 比奈 智力测量 斯腾伯格
  • 简介:“大五”个性因素模型是目前一种个性分类理论模型,它以外向、情绪稳定性、责任意识、随和、开明性等五个因素来描述正常人群的个性特征。本文探讨了在工作情境中运用“大五”模型预测工作绩效(个体/团队)的度问题。大量的研究表明,责任意识能在不同的职业中用来预测个体工作绩效;“大五”因素能有效地预测周边绩效,但并不是所有的个性因素都能预测任务绩效;团队成员的个性组成对团队绩效有显著影响;个性与绩效间的关系受到缓冲变量的影响。

  • 标签: 大五因素 绩效 效度 缓冲变量
  • 简介:采用RFQ、BIS/BAS和LOT-R对331名企业新员工和920名在校大学生施测,以探讨Higgins等提出的调节定向测量维度在中国文化中的适应性及其问卷(RFQ)的信度和度。结果表明:(1)在删除1个偏重从策略角度测量调节定向的项目后,得到由10个项目组成的调节定向问卷,可有效测量促进定向和预防定向两个基本维度;(2)调节定向问卷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区分度,可作为开展相关研究的评定工具。

  • 标签: 调节定向 促进定向 预防定向 调节定向问卷
  • 简介:通过文献综述、理论分析、开放式问卷调查,建构快乐的理论模型并编制大学生快乐水平问卷。对预试结果(n=366)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筛选条目得到正式问卷,选取8所高校的1200名大学生进行正式施测,最终形成19个项目的大学生快乐水平问卷。问卷包括认知性快乐、情绪性快乐和行为性快乐三个因子;各分量表及问卷的Cronbach“系数、Guttman分半信度、重测信度都达到了显著性水平;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快乐水平问卷结果合理,模型拟合较好。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可用于测量大学生快乐水平。

  • 标签: 快乐水平 大学生 问卷 信度 效度
  • 简介:采用《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调查了天津市425名正常和115名有心理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结果表明:正常组大学生的人际素质、个性素质、自我、应对风格和适应等分量表得分都高于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且具有显著差异,而动力系统、认知风格、归因风格分量表得分差异不显著。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说明《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在区分正常和有心理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方面可靠、有效。

  • 标签: 心理健康素质 正常大学生 有心理问题大学生 比较
  • 简介:本文介绍了评价中心在我国企业评价干部管理潜能中的应用,并以公文处理法在四通集团公司管理人员测评中的应用为基础,运用因素分析法对其结构度进行了检验。研究结论对评价中心的可行性作了肯定,并提出了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 标签: 评价中心 公文处理法 效度 结构效度 因素分析
  • 简介:消费过程中,决策者往往不能正确理解以百分形式呈现的价格信息,出现“百分差异混淆”这一非理性现象.本研究对186名大学生被试开展实验,探讨了我国消费者的百分差异混淆现象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消费者存在百分差异混淆现象,但是这一现象受时间压力和产品价格影响,它主要发生在决策面临时间压力或价格利害不高的情况下,反之则有助于消除百分差异混淆.

  • 标签: 消费决策 百分比差异混淆 产品价格 时间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