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创造是当今心理学研究热点问题,从精神分析学角度来探讨创造内部发生机制将是一个有益尝试。随着脑科学发展,越来越多研究表明初级思维过程与创造有着极为密切关系。本文通过对该领域相关研究简单回顾,提出了有关创造源事件激活能力假说,并对未来研究做出了展望。以期能最终揭示出创造内部机制。

  • 标签: 原型 创造性 源事件 初级思维过程
  • 简介:“要有创造”指导语效应(effectsofexplicitinstructionsto“becreative”),是指在创造力测验或实验任务中,明确要求“要有创造”(becreative)指导语,能够促进被试创造表现现象。该效应理论解释主要有最大化表现理论、目标设置理论和注意控制理论。在指导语中对“创造”作出解释、创造任务类型以及被试特征,都会影响“要有创造”指导语效应产生。在创造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要有创造”指导语效应发生机制,从设置创造目标、根据任务特征施加精细指导、结合学生特征实施个性化教学三个方面,设计创造活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

  • 标签: 创造力 要有创造性 指导语效应 创造性教学
  • 简介:本文从幼儿教师培养幼儿创造角度切入,论述了幼儿教师培养幼儿创造具体方法和措施:创设适合幼儿创造发展环境;开展一些培养儿童创新个性品质活动;在幼儿园各种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

  • 标签: 幼儿教师 幼儿创造性 培养
  • 简介:<正>教育工作者研究创造测量已经有二十多年历史了,虽然构成创造多因素性质使这种测量产生困难。但研究趋向已集中于作为创造行为基础一些共同因素(参阅戴维斯和奥萨利文,1980;克莱恩,1982)。人们提出独到思想组合和形成新知识认识能力,以及导向"创造

  • 标签: 创造性思维 计算机辅助教学 解决问题 创造力 全体学生 计算机技术
  • 简介:整群取样方式选取650名小学儿童,采用社会创造故事情境问卷、小学儿童社会创造倾向问卷,分别测量了儿童在问题情境中社会创造和日常生活中社会创造,同时采用小五人格学生问卷中开放分量表、Rosenberg(1965)编制自尊量表以及互联网使用偏好问卷中(网络交往)信息交流偏好分量表,考察了儿童问题情境中社会创造与日常生活中社会创造特点和性质。结果表明:(1)二者发展趋势有所不同,儿童在问题情境中创造得分总体上呈现“倒z形”发展趋势,而日常生活中创造倾向总体上呈现“U形”发展趋势;(2)两种社会创造与经验开放、自尊及网络交往(信息交流)偏好呈现不同相关,日常生活中社会创造与经验开放、自尊及网络交往偏好均具有极其显著正相关,问题情境中社会创造与经验开放、自尊之间也具有显著正相关,但相关系数较低,而且与网络交往偏好无显著相关;(3)经验开放、自尊和网络交往偏好均可以显著地预测日常生活中社会创造,而难以预测问题情境中社会创造。这表明,社会创造可能存在状态与特质之分。

  • 标签: 状态创造性 特质创造性 社会创造性 小学儿童
  • 简介:采用修订威廉斯创造思维量表筛选出创造力水平低和创造力水平高两组儿童,随机分配到头脑风暴法训练组、强制联想法训练组和控制组,分别进行5周创造训练。结果显示,在创造开放和精密维度上.头脑风暴法对创造力水平低儿童创造力提高具有显著效应;两种训练方法对高创造力水平儿童创造力成绩提高不起作用。儿童创造训练应考虑个体原有的创造力水平之间差异和方法有效

  • 标签: 创造力 头脑风暴法 强制联想法 训练
  • 简介:以往研究发现个体为自己和为他人创造表现存在差异,但研究结论不一致。另外,考虑到社会动机是影响“自我-他人”表现重要因素,本研究采用2(社会动机:亲社会、利己)×2(“自我-他人”:自我、他人)混合实验设计,考察社会动机与“自我-他人”如何来影响创造表现。结果发现,亲社会组创造表现新颖、有效和总分均高于利己组,支持了动机信息加工理论。自我组在创造表现新颖和总分上高于他人组,这与解释水平理论观点不一致。矛盾原因可能是在东方“紧”文化背景下,人们按照社会认可价值体系来为他人创造时,人们对新颖态度是谨慎,因此为自我创造比为他人创造更加新颖。

  • 标签: 自我-他人 解释水平 社会动机 创造力
  • 简介:本研究采用图形创造思维测验,中国和德国5及7年级儿童为被试进行了连续三年测验,测验内容是要求被试在所呈现30个几何图形中途出4个建立一种类比关系,并在有限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构成类比结果,对测试评判分为:产生性、灵活性、新颖、精致和聚合5个方面。结果发现:(1)在产生性思维方面,平常及超常中国儿童均高于德国儿童,且中德双方高智儿童在连续三年内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2)三年中,所测各组被试中德国儿童递增情况均优于中国儿童;(3)在创造思维各项指标中,中德儿童发展显示出差异;(4)中德双方儿童均表现出性别差异,但未达到显著水平。

  • 标签: 图表类比 产生性 灵活性 新颖性 精致性
  • 简介:物理问题创造解决是一个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交替运行过程,而表象对问题创造解决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自编物理问题对天津市某中学109名高二理科学生进行物理问题创造解决测验,探讨高中理科学生物理问题创造解决中表象特征。验证了表象与物理问题创造解决中发散思维具有显著正相关,与聚合思维无显著相关。对109名高二理科学生K聚类分析发现:物理问题解决过程中,高创造和中等程度创造学生人数较少,而低创造学生人数较多;表象丰富很高和较高学生较少,表象丰富较低学生较多。

  • 标签: 物理问题创造性解决 表象 发散思维 聚合思维
  • 简介:<正>发明家认为,他试验过了他所知道技术设备一切可能组合,并分析了完成自己课题一切方法,但是,却没有想出自己所需要结构。这些毫无结果探索使他精疲力尽,他只好停下来,去从事其它工作。有一次,他在完成另一项看来与使其烦恼技术课题毫无关系工作时,却突然间

  • 标签: 创造性思维 启发法 启发式 控制论 技术课题 解决问题
  • 简介:从中国和美国中部地区选取小学儿童236人,采用状态社会创造开放问卷和教师领导方式结构式问卷考察了儿童状态社会创造文化差异及其与教师领导方式关系。结果表明:(1)总体上,美国儿童在社会性问题解决中表现出较强流畅和变通性等创造思维品质,但中国儿童表现出较强适当、有效和冒险等社会适应和人格状态;(2)状态社会创造总体上存在着国别与年级之间交互作用,美国四年级儿童状态社会创造得分显著高于五年级儿童;(3)教师领导方式各个维度均不存在显著预测作用。中美儿童状态社会创造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 标签: 状态社会创造性 跨文化研究 儿童
  • 简介:科学发明创造题目为实验材料,采用"一对一"实验范式,对创造问题解决中创造倾向与原型位置效应关系进行了探讨,实验考察了不同创造倾向个体在创造问题解决中原型位置效应,创造倾向包括想象力、冒险、好奇、挑战四个因素,结果发现:创造倾向总分、好奇、挑战对原型位置效应有影响,而且原型位置效应随着创造倾向、好奇、挑战降低而显著;想象力、冒险对原型位置效应影响不显著。

  • 标签: 原型位置 创造性倾向 好奇性 挑战性
  • 简介:124名本科生为被试,通过划分利手程度(实验一)与添加眼动刺激(实验二)方法,系统考察了大脑半球互动对创造科学问题提出能力影响作用。结果发现:(1)与强右利手被试相比,混合利手被试在创造科学问题提出能力测验上得分更高;(2)与非眼动组被试相比,眼动组被试在创造科学问题提出能力测验上表现更好;(3)大脑半球互动与问题情境在灵活性品质上存在交互作用,大脑半球互动对开放性问题灵活性品质影响大于封闭性问题。

  • 标签: 半球互动 利手程度 双边水平眼动 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能力
  • 简介:本文介绍了关于创造研究社会心理学理论,分析了它们对于环境因素影响创造行为产生观点,以及环境因素与创造行为关系中动机中介作用思想。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提出探索环境影响因素结构与动机中介机制是进一步研究创造行为方向。

  • 标签: 社会心理学 生态学理论 内在训练观点 进化系统观
  • 简介:105名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认知抑制能力与创造科学问题提出之间关系,以及认知风格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个体认知抑制能力与创造科学问题提出之间呈现正相关,对于个体在开放性情境下问题提出流畅、灵活性和独创可以起到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对于封闭性问题情境下预测作用则并不显著。(2)认知风格在认知抑制能力与开放性情境下创造科学问题提出之间关系中具有中介作用,主要表现为认知抑制能力高个体具有更强场独立倾向.进而在开放性情境下创造科学问题提出活动中表现更好。

  • 标签: 认知抑制 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 认知风格 中介作用
  • 简介:由一件事物想到另一件事物,由一种观点想到另一种观点,由一种景象想到另一种景象,由原因想到结果,由结果想到原因,这种思维活动叫做联想。联想能力是一种重要思维能力。世界上许多事物发现与创造,都是与联想分不开,所以我们应重视联想能力

  • 标签: 发现创造 联想发现
  • 简介:考察父母行为控制、心理控制与社会创造力间关系、以及自我肯定、自我贬低在其中中介作用,采用小学生社会创造力测验,父母控制量表和自尊量表对540名5、6年级学生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父母行为控制正向预测社会创造力(γ=0.18),心理控制负向预测社会创造力(γ=-0.28);(2)行为控制通过自我肯定完全中介作用影响社会创造力(中介效应值为0.09),心理控制则通过自我贬低部分中介作用影响社会创造力(中介效应值为0.05),模型总解释率R2=0.20。

  • 标签: 社会创造力 行为控制 心理控制 自我肯定 自我贬低
  • 简介:<正>引言创造力是人类智慧表现,文明原动力。我国有着几千年封建历史,长期封建意识在不同程度,不同方面压抑和摧残了个人。怎样教会幼儿创造地学习和思考,培养其创造能力,是一个现实问题,也是一个急待研究具体问题。实施怎样教育,给予何种训练才能充分挖掘孩子潜力,使他们创造力得以发挥呢?本实验试图针对这些问题做一些尝试。一、幼儿创造力培养现状和实验设想

  • 标签: 幼儿创造力 幼儿教师 幼儿园 创造能力 教学方法 创造性
  • 简介:本研究探讨了在同样外部强化条件下,不同心理控制区水平初、高中学生创造力上变化,结果表明:初、高中内控组内控分数与创造独特性分数之间相关值达到显著水平;初中内控组在创造力三项指标上皆高于外控组;高中内控组在创造独特性、灵活性指标上高于外控组。

  • 标签: 外部强化 创造力 心理控制区 内部动机
  • 简介:<正>一、问题我们在一九八三年曾经组织闸北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学习班同志对学生课内知识掌握与学习能力发展水平之间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学生知识掌握水平与学习能力发展水平之间确实呈现较高正相差,但两者还远未达到同步关系。本研究拟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之间关系及每一项目的男女性别差异,为中小学教育实践提供依据。

  • 标签: 学习能力 学习成绩 发散思维能力 创造思维能力 毕业会考 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