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3 个结果
  • 简介:错误记忆是人们对未经验过事件或未学过单词的记忆。研究表明,不同实验室研究范式下引发的错误记忆在来源阶段上存在差异。本研究通过同时操纵预警提示和时间间隔两个因素来探讨错误记忆的来源问题。结果发现:关联性错误记忆出现预警效应,但不具有时间效应;误导性错误记忆则恰好相反。可见,关联性错误记忆可能主要发生在编码阶段。而误导性错误记忆则可能主要发生在保持阶段。

  • 标签: 错误记忆 关联性错误记忆 误导性错误记忆 预警提示 时间间隔
  • 简介:采用双任务范式比较了16名口吃者和16名非口吃者在数字转换任务的同时重复双声词和叠韵词的时间和口吃频率,考察转换功能对于汉语口吃者语音编码的影响。结果表明,转换功能影响汉语口吃者的语音编码:口吃者和非口吃者加工叠韵词比加工双声词需要更多的转换功能。研究结果支持口吃的"内在修正假说",对口吃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启示。

  • 标签: 口吃 语音编码 转换功能
  • 简介:研究采用经典的R/K范式,通过两个实验分别探讨编码阶段和检索阶段的异质情境流畅性对再认的影响。实验1为2(异质情境:高流畅性预期情境和低流畅性预期情境)×2(测试词类型:目标词和分心词)的混合实验设计,异质情境发生在编码阶段;实验2与实验1设计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异质情境发生在检索阶段。结果发现:异质情境发生在检索阶段时只对K反应产生影响,目标词在高流畅性情境中比低流畅性情境中的K反应率更高,而分心词在低流畅性情境中比高流畅性情境中的K反应率更高。研究表明,检索阶段的异质情境流畅性只影响熟悉性再认,支持双系统加工理论。

  • 标签: 熟悉性再认 回想再认 异质情境流畅性 清晰度 检索阶段
  • 简介:为探究网格在工作记忆中对视觉客体位置编码的影响,本研究采用n-back范式,通过客体位置的确定性和网格出现的不同认知加工阶段,探索了网格线在空间工作记忆视觉客体位置记忆中的作用机制.实验1的结果表明,被试将依据客体的位置确定性强弱来选择类别编码或坐标编码.实验2的结果显示,网格在识记阶段可能有利于位置记忆,而在提取阶段可能有干扰作用.

  • 标签: 空间工作记忆 空间构型 参考系 网格
  • 简介:采用Simon效应研究范式.以阿拉伯数字为实验材料.三个实验分别要求被试判断呈现数字的空间位置、颜色和大小.系统考察Simon效应、空间一数字反应编码联合效应的加工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三个实验中,不管采用何种判断标准.被试总是对左侧的数字按左键反应更快,对右侧的数字按右键反应更快。数字加工中出现Simon效应:而对不同大小的数字按左键和按右键的反应时差异均不显著.数字加工中均未出现SNARC效应。(2)Simon效应和SNARC效应不同质,两者的加工机制也互不相同,而且Simon效应对SNARC效应具有抑制作用。(3)Simon效应与SNARC效应相比,Simon效应相对更稳固,SNARC效应则相对更灵活,易受知觉信息变化的影响。

  • 标签: SIMON效应 SNARC效应 空间表征 抑制.
  • 简介:为了探讨视觉工作记忆中非语义编码信息对注意捕获的调节以及这种调节作用发生的阶段,本研究采用视觉搜索范式,以二维抽象对称图形为材料,被试为17名大学生,利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研究不同视觉工作记忆内容影响注意捕获的电生理机制。结果发现:(1)无效信息条件(同侧,对侧)下的反应时显著长于中性条件;(2)同侧无效信息条件下的N2pc波幅显著增大,两侧无效信息条件下的P300波幅大于中性条件。结果表明,在注意加工的中期阶段,与视觉工作记忆中非语义编码项目特征相同的干扰刺激在视觉搜索过程中获得了注意资源竞争优势,干扰个体对靶刺激的注意捕获,且该效应持续至注意的晚期加工阶段。

  • 标签: 非语义编码 视觉工作记忆 注意捕获 N2pc P300
  • 简介:在上潜能培训课时,老师出了一个题目叫“爱的表达方式”,要求我们每人说—种,但不能重复。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可以用宽容来表达;有的说用鲜花和语言来表达;有的说痛苦一个人承受,快乐两个人分享……

  • 标签: 医学心理学 心理卫生 心理健康 保健法
  • 简介:1996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一个工作机构在日本东京组织了一次国际中小学教师、学生联欢活动,共有20个国家和地区的410个教师、学生参加,其中教师208人,学生202人。我国从北京、西安、上海选派了9名教师和9名学生参加这次活动。

  • 标签: 教育方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中小学教师 日本东京 工作机构 学生
  • 简介: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变成了一个十分忧郁的人:每天总是唉声叹气,闷闷不乐,脸上很难挤得出点滴笑容。这样的日子对我来讲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但从大前天和一位在大学教心理学的朋友巧遇后,我整个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变得乐观、活泼和积极向上了。

  • 标签: 思维方式 幸福 心理学 根本性 时间
  • 简介:本研究探讨了四个年龄阶段12种具体情绪感受频率和四种情绪调节方式(评价忽视、表情抑制、评价重视、表情宣泄)使用频率及其发展趋势.334名初中、高中、大学本科、成年被试填写了本研究的具体情绪量表(DES-IV)和情绪调节方式问卷.结果表明:(1)四个年龄阶段在12种具体情绪感受频率的顺序上基本一致,快乐和兴趣较多,内疚和羞愧较多.(2)正情绪调节以重视和宣泄为主,负情绪以忽视和抑制为主.原因调节多于反应调节.(3)成年之后,惊奇、羞愧、厌恶、悲伤、内疚有下降的发展趋势,负情绪的忽视和抑制、正情绪抑制也有增强的发展趋势.(4)情绪和情绪调节存在着一定的性别差异.本文对社会文化因素在发展趋势和性别差异中的可能影响进行了初步讨论.

  • 标签: 情绪 情绪调节方式 发展趋势 性别差异
  • 简介:采用口头估计的方法,考察刺激的数目和呈现方式对时距估计的影响。以时距估计的平均值、准确性和变异性为指标,结果表明:(1)数目多少影响时距估计的平均值和准确性,数目少引起低估,数目多导致高估,数目多少与时距长度一致时,准确性高。(2)呈现方式影响时距估计的变异性,同时呈现时变异性最大;(3)数目和呈现方式的交互作用显著,固定频率和变化频率呈现时,数目影响时距估计。(4)随着时距的增加,时距估计的平均值由高估向低估,准确性由低向高发展。这表明时距和数目在心理表征上存在连接,数目和呈现方式在不同的时间范围内影响时间加工。

  • 标签: 数目 同时呈现 固定频率 变化频率 时距估计
  • 简介:两个实验采用阻碍效应范式探讨了特征的呈现方式对类别知觉表征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在阻碍效应范式中,改变特征的呈现方式引发了不同的类别知觉表征方式;当固定样例特征的呈现位置时,引发了基于样例整体相似性的表征;而随机样例特征的呈现位置时,引发了基于样例特征的解析表征。该结果支持了类别学习的多系统理论。

  • 标签: 特征呈现 知觉表征 类别学习 阻碍效应
  • 简介:本研究是一项关于大学生心理帮助与求助方式的调查,包括对全国17所大学800多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对25名北京地区大学生的访谈。结果显示,调查对象有较强的通过人际沟通处理心理问题的需要;表现出较强的个人独立意识和主动进取的价值取向;求助和帮助方式有明显的认知取向;对于“非指导性”帮助的态度,在认知和情感维度上不一;对心理服务的态度在理念上肯定,但具体到个人时有所保留。

  • 标签: 大学生 心理帮助 求助方式 人格特征 价值取向 人际交往
  • 简介:本文提出“推己及人”是中国文化语境中的一种人心理解方式,其主要的特征是通过虚拟他人所处情境从而自我体会以通达他人内心世界;与西方科学主义的人心理解方式和解释学的人心理解方式相比较起来,“推己及人”的人心理解方式具有主体性、鲜活性、完整性及拟真性的独特价值或意义。

  • 标签: “推己及人” 文化语境 人心理解方式 心理学 拟境会通
  • 简介:父母教育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关颖,刘春芬天津社会科学院,天津教育科学研究院在儿童发展过程中,家庭因素是影响其社会化程度的首要因素。而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发生的,以亲子关系为中心、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在影响儿童发展的家庭诸因素中,占...

  • 标签: 父母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方式 儿童社会性发展 宽容型 儿童发展 儿童行为
  • 简介:本研究采用两种测量工具,对137名儿童(其中学习困难儿童46名,多动症儿童50名,控制组儿童41名)的父母的教育方式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在教育方式的不同方面和教育方式类型上,学习困难和多动症组儿童的父母与对照组父母存在显著差异。最后,本文结合父母的期望,教育方式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多动症 学习困难 教育方式
  • 简介:本文介绍上海大众公司如何运用评价中心方法,选拔领导后备人员。首先制定了由敏捷性、系统性、创造性等三个指标组成选拔标准,由敏捷性、系统性、创造性等十三个指标组成选拔标准,通过信件处理、作文、无领导小组讨论、说服谈话和演讲五个评审内容,对32名被试进行了评审,并运用数理统计上的Z分数,对评审结果进行了处理,为正确选拔有潜力的后备领导人员提供了依据。

  • 标签: 评价中心 敏捷性 管理人员 系统性 创造性 无领导小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