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近年,东盟国家经济相继从衰退中复苏,逐渐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动荡和增长趋缓,东盟国家经济增长呈现出减缓的趋势。后危机时期,东盟国家积极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加快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在新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东盟国家经济发展将面临新的挑战。

  • 标签: 后危机时期 东盟国家 经济发展
  • 简介:2011年11月19日-12月1日.中国国际交流协会邀请了波兰“欧洲之友”基金会、“波兰家园”公民协会、保加利亚民主研究中心和塞尔维亚国际政治经济研究所等4家中东欧国家的著名非政府组织的14名代表来华参加“了解中国”(SeminaronKnowingaboutChina)考察团。在13天时间里,代表团围绕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发展情况,赴北京市、河南省和江苏省进行了考察。外方普遍认为访问取得实际效果,回国后又纷纷致函我会。现将部分函件内容摘译如下:

  • 标签: 非政府组织 中东欧国家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 摘编 经济发展情况 国际政治
  • 简介:西方国家的财经危机从经济领域扩展至政治、社会领域,资本主义的制度困境充分显现。国家资本主义的泛滥、金融资本主义的失控加上社会不平等、经济全球化和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等因素共同导致当前的困境。西方国家面临重建资本主义秩序的任务。主流方向仍是对现行制度弊端进行修补。而不是推翻另建。

  • 标签: 财经危机、资本主义制度、困境
  • 简介:东盟安全机制以“东盟方式”著称,基于东盟的经验事实,本文认为,国家问协调是理解东盟安全机制的恰当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评估了东盟安全机制的绩效:在抑制成员国内部冲突、化解东南亚地区国家间争端方面取得了积极效果。同时,由于东盟国家利益分歧,安全合作领域数量少、程度浅;东盟安全机制是中小国家之间的协调机制,其治理能力有限,无法单独解决地区重大安全问题,需要与外部大国相配合;东盟国家对主权独立格外重视,在安全领域缺少制裁机制,导致领土争端无法在区域内得到解决。面对本地区的复杂安全形势,东盟对内需要拓宽、深化安全领域的合作,对外需要加强与大国的安全合作。

  • 标签: 东盟安全机制 国家间协调 东盟方式 区域安全治理
  • 简介:新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生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的群体性崛起。金砖国家用十年时间书写了一部成功史:从十多年前一个引导市场投资的“虚拟概念”发展成令世人瞩目的“现实存在”。当前,金砖国家国土面积占世界总面积的26%.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42%,外汇储备占全球的40%左右,贸易占世界的15%。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50%。

  • 标签: 共同利益 国家 世界经济增长 合点 合作
  • 简介:本文概要介绍当前发达国家主权债务问题的成因、特征、趋势及影响。从发达国家经济去杠杆化进程的普遍规律和阶段性特征出发,分析了当前公共债务问题与金融危机的关系、私人债务与公共债务之间的关联、发达国家解决债务问题的政策选择,介绍了一些权威机构对发达国家公共债务前景的预测,并分析了西方债务负担对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的长期影响。

  • 标签: 金融危机、去杠杆化、主权债务危机、债务可持续性
  • 简介:人才是新兴经济经济转型中的关键战略性资源。本文以新加坡经济转型阶段中的人才战略和政策措施为研究脉络,全面阐述其人才培养、引进和配套政策的主要内容。结合新加坡人才战略实施的市场条件和制度的可移植性分析,提出中国在借鉴新加坡人才战略模式上的制度适应性和政策建议。

  • 标签: 经济转型 人才战略 新加坡 制度可移植性
  • 简介:1240—1480年间,罗斯处于蒙古的统治之下。起初,蒙古实行残暴的八思哈制度。14世纪初,由于种种原因,八思哈制度被废止。但蒙古并未放松对罗斯的行政管理,而是采用了遥控的达鲁其制度,定期从萨莱派遣使节(包索力),指导和管理贡赋征缴、征募军队等事务。同时,在人口统计基础上,蒙古人将罗斯划分为若干财政区、行政区或军事区,称其为"提马"或"提迈"。达鲁其制度一直持续到罗斯获得独立。

  • 标签: 蒙古 八思哈 达鲁其 罗斯
  • 简介:2012年6月30日,由《国际关系学院学报》编辑部与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与中国国家安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国内外近五十家科研机构、高校及相关媒体的一百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了四个议题:“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及其影响”、“亚太地区利益重组与秩序重建”、“中国面临的安全挑战与对策”、“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的理论探讨”。现将会议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 标签: 中国国家安全 重心东移 美国战略 研讨会综述 国际关系 学术研讨会
  • 简介:印度经济结构是一个包括生产力范畴的经济产业结构、生产关系范畴的经济关系结构和上层建筑范畴的经济制度结构的三维结构关系组合体。而印度经济关系结构处于其经济结构组合体的中间层,它是一个由印度产权关系、收益关系和交易关系构成的三维结构模式体系。为此,本文主要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产权关系中的财产所有制结构、收益关系中的收入分配与消费结构,以及交换关系中的进出口商品结构等方面的基本特性进行了分析与判研,以揭示印度经济关系结构的内在的、本质的特性,为深刻理解印度经济发展模式内涵奠定认知条件。

  • 标签: 财产所有制结构 收入分配与消费结构 进出口商品结构
  • 简介:2010年4月,联合国种族问题的特别调查员基苏·缪盖(GithuMuigai)指出,新加坡政府政策的某些方面已经对马来少数民族产生了不利影响。缪盖的言论是在他与新加坡的政府领导人、独立的非政府组织和个人进行8天的正式访问,以及对种族主义、种族歧视和恐外症进行研究之后形成的。其中包括以下观点:

  • 标签: 少数民族 新加坡 马来人 阻力 国家 困境
  • 简介:印度经济的崛起加快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印度经济越来越依赖国际能源,对国际能源环境的变化日益敏感。国际能源环境主要通过能源市场中的价格波动形式和国际能源政治格局的变化以及两者互动来影响印度经济崛起的进程。基于此,文章认为印度的能源战略需立足于经济崛起的长期性和战略性,减轻国际能源环境变化带来的敏感性和脆弱性,为经济崛起提高稳定、高效的能源保障。

  • 标签: 国际能源环境 印度经济崛起 价格波动 国际能源政治格局
  • 简介:能源是经济增长主要的驱动因素。过去10,印度保持了7%以上的年均经济增长率,造成能源供求矛盾突出,不仅表现在能源消费总量和人均消费量大幅增加,而且造成印度能源消费结构、消费强度和消费弹性发生了显著变化。为了解决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矛盾以实现两者的协调发展,印度政府不断调整能源政策,采取了国内开源节流和国外扩大油源的能源战略,以实现能源安全和能源独立的战略目标。印国内开源节流的政策措施包括大力发展新能源、改进煤电生产管理、加强油气勘探开发、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完善环境污染治理,国外扩大油源的措施则包括积极开展能源外交和构建全球能源网络。这些政策措施已经取得明显的成效。

  • 标签: 印度 经济增长 能源消耗 现状 措施
  • 简介:2011年越南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国际国内的诸多困难和挑战。越南党、国会和政府对形势进行全面分析,及时颁布实施重要指示、决议,特别是2011年2月24日政府颁布第11/NQ—CP号决议,同时指导各级、各部门和地方政府执行决议。

  • 标签: 经济社会形势 越南 预测 经济社会发展 地方政府 决议
  • 简介:美国2012年大选已经拉开帷幕,对奥巴马而言,不受丑闻困扰、没有出现重大政策失误、拥有强大竞选团队和筹款优势,以及击毙拉登、通过“幕后领导”推翻卡扎菲的统治、结束伊拉克战争等,都为他参选加分不少。但如美国经济疲弱长久得不到改观,也将拖累奥巴马的选情。

  • 标签: 美国大选 经济表现 伊拉克战争 政策失误 美国经济 奥巴马
  • 简介:曼德勒为缅甸第二大城市,也是上下缅甸交汇之处,人口、物资、信息的频繁流动与多元的族群文化共同构成了曼德勒复杂多样的城市风景。随着缅甸的社会发展与城市化进程,曼德勒的人口构成、社会阶层与城市空间也随之发生转变。华人移民的迁入与增长,引起了曼德勒城市华人化的论争。事实上,曼德勒城市景观的变化,并非华人单一促就,而是现代化、城市化等内外动因共同作用下的社会后果,因此,需综合曼德勒华人移民、经济行为与族群互动,以及三者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来理解曼德勒的城市化,以避免族群民族主义所带来的成见。

  • 标签: 曼德勒 城市化 华人化 景观 族群关系
  • 简介:在东北亚地区,只有朝鲜不是《核不扩散条约》成员国,其他国家在核不扩散条约框架内享有不同的地位。专家把核武器的扩散分为纵向扩散(即核武库的逐渐增加)和横向扩散(即核大国数量的增加)。目前,东北亚地区核武器纵向扩散的威胁可能来自外部干预势力,如美国。此外,还有中国和朝鲜,它们已经是事实上的有核国家

  • 标签: 《核不扩散条约》 东北亚地区 地区经济 有核国家 外部干预 核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