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上台执政后积极兑现其竞选时的承诺,在政治领域高调宣战扫毒打黑,推进棉兰老冲突地区实现和平进程谈判的同时与菲律宾共产党达成和解,并推动修宪改制;在经济领域颁布一系列发展计划与纲领,试图通过大量引进外资和贷款改善国内拥堵的市政交通,为经济增长、发展及转型打下基础。本文将勾勒杜特尔特政府执政后在政治与经济领域所采取的主要改革措施、成效及面对的问题,剖析其难以兑现竞选承诺背后的深层原因,并对菲律宾政治经济发展前景作出预测。

  • 标签: 菲律宾 杜特尔特 政治经济改革
  • 简介:当前中国对南亚的投资在中国和南亚双边所占比重都很低,与双边贸易形成鲜明对比。从投资壁垒的角度来看,南亚国家存在九种具体投资壁垒,尽管近年来有所降低,但隐蔽性有所增强,同时具有国家针对性。南亚国家投资壁垒会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成本、国际化程度等均带来影响。中国应该从完善与南亚国家投资自由化的促进制度和机制、提高对各类投资壁垒的应对能力和建立完善的海外投资保险体系等方面来应对南亚国家的投资壁垒。

  • 标签: 南亚 投资壁垒 影响 应对
  • 简介:2018年,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40周年.在这40年里,伴随着开放大门越开越大,我国国家安全环境发生了复杂深刻变化,国家安全理念创新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的体系健全、能力增强.开放条件下,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拓展.国际安全和发展形势动荡复杂,

  • 标签: 国家安全环境 维护国家安全 扩大开放 改革开放 理念创新 发展形势
  • 简介:土耳其是中亚地区重要的外部力量。因历史渊源和相似的语言文化,中亚地区成为土耳其民族主义者向往的故土,泛突厥主义曾因中亚国家独立获得史无前例的生命力。环里海地区丰富油气资源的发现,进一步坚定了土耳其实现其成为欧亚能源重要枢纽的信心。本文在介绍土耳其与中亚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外交基础上,探析了其未来发展,认为土耳其与中亚国家20年双边关系的起伏使土耳其明白。

  • 标签: 中亚地区 土耳其 国家关系 现状 中亚国家 民族主义者
  • 简介:互联互通是当前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方向,东北亚区域的互联互通发展受政治、历史、领土问题等因素的制约起步晚、发展滞后。"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促进了东北亚互联互通的发展,东北亚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得到加强,人文交流日益密切,经贸合作稳步推进。新形势下,为加快推进东北亚国家互联互通,应从三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二是推进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促进经贸互联互通;三是推进区域文化认同促进人文交流的互联互通。

  • 标签: 东北亚 一带一路 互联互通
  • 简介:TheUSNationalSecurityStrategyunveiledbyPresidentDonaldTrumpinDecember2017raisedtheUnitedStates’economicsecuritytothelevelofnationalsecurity.Thestrategynotonlyreflectsthepriorityofthecountry’seconomicstrengthintheTrumpadministration’sagenda,butalso,toalargerextent,revealsTrump’stendencytotakeanabsoluteapproachtoUSnationalinterestsintheinternationaleconomicorder.TheadoptionofaneconomicsecuritystrategymarksamajoradjustmentofUSinternationaleconomicpolicy,whoseframeworkbegantotakeshapejustafewmonthsafterthestrategywasputforward.Withtheimplementationofrelevantpolicies,itwillhaveafar-reachingimpactontheintegrationoftheworldeconomyandChina-USbilateralcooperation.

  • 标签: 经济安全战略 特朗普 IMPACT the ONLY TAKE
  • 简介:欧债危机使俄罗斯对欧洲出口下降,俄经济增长乏力。乌克兰危机后,美欧对俄进行制裁,使得本已失衡的俄经济雪上加霜。俄支持叙利亚政府,更消耗了不少实力。多重因素叠加,使得俄财政吃紧。为缓解压力,俄政府愈加重视东部地区的开发,以带动国家经济实力的恢复。纵观俄国内状况和面临的国际环境,此次经济“向东转”机遇与挑战并存,前景看好,但道路并不平坦。

  • 标签: 俄罗斯 经济 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
  • 简介:2018年6月23日,由西南政法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与协同创新中心、重庆市国家安全法学会主办,西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承办的“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研讨会”在重庆举行.来自全国部分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实务部门的七十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

  • 标签: 西南政法大学 国家安全学 学科建设 创新中心 国际关系 专家学者
  • 简介:国家价值体系是指一定时期内在国家整体层面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体系,对社会生活具有指导和调节作用。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国家价值体系阵地的失守,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叶利钦和普京反对建立苏联意义上的统一的国家价值体系,但始终谋求重塑凝聚俄罗斯力量的新型国家价值体系。

  • 标签: 国家价值体系 俄罗斯 戈尔巴乔夫 普京
  • 简介:宗教极端主义对“一带一路”影响巨大,不仅成胁海外中国公民和财产安全,破坏地区安全稳定形势,影响项目建设成本和进度,还刺激贩毒等其他犯罪行为。中亚地区的极端主义主要表现为宗教极端主义,形成原因主要有社会环境、个人心理需求、错误的宗教教义和大国博弈等因素。有些人未能系统学习宗教知识却希望在宗教中寻求精神寄托,被极端势力鼓吹的错误宗教教义迷惑,进而加入极端组织并从事带有政治目的极端行为。一些大国出于地缘博弈的目的,资助和培训极端分子,也成为极端势力屡禁不绝的背后推手之一。反对极端主义是中国与中亚国家的重要合作内容,现已具备一定的法律基础,已形成比较有效的区域安全合作理念与模式,并取得很多具体成果,有效地维护了地区稳定。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双方宜在已有成果和经验教训基础上,综合考虑宗教、地缘与国际法基本原则等因素,继续完善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区域国际机制,加强国家宗教事务管理领域合作,利用宗教体系内部的自我管理和净化体系拨乱反正,同时防范个别大国炒作和利用宗教极端势力干扰地区稳定。

  • 标签: 一带一路 极端主义 反极端主义 中亚国家 安全合作 上海合作组织
  • 简介:一、俄罗斯专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论述2015年3月28日,中国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大多数中国学者的公开出版物反映了北京的官方言论。他们认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将促进经济发展与区域合作,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不同文化的国家间的相互理解,致力于保持和平与共同发展。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规划应以共同磋商、互惠合作为原则,还应采取实现各参与国发展战略一体化的措施。

  • 标签: 经济带 海上丝绸之路 国家发改委 考量 政治 中国学者
  • 简介:人力资本积累是经济持续增长和产业发展升级的真正源泉。本文利用永续盘存法测算了涵盖教育人力资本、科研人力资本和卫生健康人力资本的印度总人力资本存量,并借鉴Mankiw,Romer,Weil在卢卡斯内生增长理论框架下构建的包含人力资本在内的生产函数,实证检验了人力资本与印度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测算出印度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及简单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最后建议印度政府一方面须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将人口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提升人力资本存量,另一方面应引导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发展,促进人力资本深化。

  • 标签: 人力资本 经济增长 物质资本 简单劳动力
  • 简介:2018年5月27日,由国际关系学院主办的“全国部分高校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与协同创新工作研讨会暨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与协同创新中心启动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有关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五十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 标签: 国家安全学 协同创新 学科建设 国际关系 学院 政府部门
  • 简介: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将“国土安全”纳入“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范畴,此后,国土安全尤其是海洋国土安全问题受到学者们的普遍关注。在海洋国土安全问题中,南海海洋国土问题受到强烈关注。特别是,在新形势下,中国正借助“一带一路”战略,力推全球化进程,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决定着中国自陆下海、自海出洋、走向世界的伟大进程。因此,南海海洋国土安全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从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就如何维护南海海洋国土安全这一问题展开研究,探讨如何有效维护南海海洋国土安全。

  • 标签: 南海 海洋国土 海洋国土安全
  • 简介:本文聚焦2016年7月13日至28日美国全国性和地方媒体对于南海仲裁案的相关报道114篇,通过分析样本在呈现南海仲裁结果的过程中的媒介框架的运用,考察了其是如何在报道南海仲裁案中差异化地建构美、中两国的"我—他"国家身份。研究表明,美国通过将"自我"再现为"国际规则的维护者"、正义的"我者",扶正了本国在亚太区域的作为"霸权国"身份的合法性;同时通过负面化地将中国建构为"规则的破坏者"、危险/不确定的"他者",定义了中国作为区域秩序"挑战国"的身份。其中,美国媒体在建构"自我"与"他者"的两类国家身份建构方面有以下特点:一是凸显美国"霸权国"国家身份对现行秩序结构的建设性功能;二是建构中国这一新兴力量在观念意图上与国际现行主导性规范的对立性;三是强调东南亚盟友的弱国身份,强调"自我"作为区域平衡力量的重要性。在市场利益之外,美国媒体对于国际事件进行框架化报道也是国家行为体基于对于某种国际或国内构成性规范的认同,通过国际传播新闻框架来建构和强化规范共识的过程。

  • 标签: 美国媒体 国家身份 南海仲裁 新闻框架
  • 简介:Inthefourdecadessincethelaunchofreformandopening-up,underthestrongleadershipoftheCentralCommitteeoftheCommunistPartyofChina(CPC),Chinahaswithstoodthetestsofchangesbothathomeandabroadandbecomemoreconfidentinitsownpath,theories,system,andcultureofsocialism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WhilepreviousChineseleadersputforwardtheirrespectivediplomaticideasinthetheoreticalinheritance,accumulation,summarization,development,explorationandinnovationofdifferentstages,theXiJinpingDiplomaticThoughtisacomprehensiveexpressionofthemallandfurtheradvancesChina’sdiplomacy.AtanewstartingpointundertheguidanceoftheXiJinpingDiplomaticThought,China’sdiplomacyismakingneweffortsandcontributionstothegreatrejuvenationoftheChinesenationandthebuildingofacommunitywithasharedfutureformankind.

  • 标签: further 外交理论 改革开放 CULTURE under 中国
  • 简介:特朗普政府的2017年国际安全战略和2018年国防战略规划了与中国和俄罗斯的竞争构成美国的主要国家安全考虑.·两份文件都认为大国竞争中心位于印度一太平洋区域,中国试图在这里排斥美国成为头号强国,以实现区域霸权和最终的全球优势地位.·华盛顿与北京的地缘竞争对东南亚具有重大意味,包括:1、更复杂的安全环境,区域国家日益面临在中美之间做出无保留选择的局面.2、由于美国加强对中国的施压,北京以增加在南海人工岛屿的军事存在作为回应,导致南海局势再度紧张.3、美国强化推动与东南亚盟友和伙伴国的军事合作关系,抗衡中国在区域国家中的防务外交活动扩大.4、东盟团结进一步受压,因此也影响该组织在区域安全框架中的核心地位.

  • 标签: 国家安全战略 国防战略 东南亚 特朗普 政府 地缘竞争
  • 简介:宗教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一直以互相交织的形态沿着“海丝”向各国传播。站在国际文化战略高度,宗教领域的民间外交可视为国家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的角度挖掘宗教的人文内涵是十分可行的。福建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具有重要区位优势和侨缘优势。福建民间宗教信仰,就其规模和影响已远超正统宗教的民间信俗,在走向东南亚的历史播衍中,已不仅是单纯的宗教性或学术性问题,而是在某种意义上担负起与东南亚各国进行文明对话、传递中华文化、营造中国形象的政治文化外交使命。东南亚也是海外华人最集中的地区,一方面,同根同源的民间信仰成为海外华族与祖籍国精神文化互动的源头;另一方面,福建民间信仰也渗入居住国民众生活,以自身蕴涵的中华文化基因勾画出多元兼容、和谐共处,知恩图报、崇德敬贤,敬天法祖、慎终追远的中国文化图景。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文化推广格局中,将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通过民间信俗渠道“走出去”,将民间信仰纳入对外传播影响力与话语权建构的主体框架中,纳入公共外交新生态的良性培育体系内,是极具前瞻意义的。

  • 标签: 民间信仰 福建 东南亚 “海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