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武装冲突刚刚结束后的国家容易出现安全缺口,普通民众依然面临着诸多安全威胁,主要有前战斗人员和缺乏管控的武器、不断上升的犯罪率、与选举相关的暴力及针对妇女儿童的犯罪等。此时,国家尚缺乏有效的国内治安治理机制和能力,警察机构亟须改革乃至重建。当今联合国维和行动越来越注重协助冲突后国家警察部门的改革与能力建设。改革应力求标本兼治,既缓解冲突后民众安全需求的燃眉之急,又注重警察部门中、长期的机构建设和发展。改革应以民众的安全为首要目标,重点是警察民主警务观念及技能的培养、组织架构及管理机制的建立,尤其是内部监督机制的建立与有效执行。此外,还应注意本土化问题。改革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挑战,如当地警力资源的匮乏、警察的公共形象差、民众的弱势地位、国际援助部门之间缺乏协调等。该文亦对增强冲突后国家警察队伍能力建设及民众保护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

  • 标签: 冲突后国家 警察部门改革 安全治理 联合国维和行动
  • 简介:泰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2004年印度洋海啸发生后,泰国政府从完善和制定与防灾减灾相关的法律入手,从财力、人力、物力等各方面加大投入,在灾害管理体制建设方面取得了许多新的成效.本文拟在考察泰国构建灾害管理体制以及完善减灾救灾相关法律的同时,对泰国政府应对2011年特大洪水灾害的实践进行分析.

  • 标签: 泰国 灾害管理 体制研究
  • 简介:日本内阁在充分评估了周边安全形势后,于2013年12月17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中期防卫力量建设计划》和《国家防卫计划大纲》①三份文件。其中,作为“规定日本安全政策基本方针和防卫力量建设目标等中长期防卫政策”的纲领性文件,②《国家防卫计划大纲》自1976年首次制定以来,共历经五次修订。新《大纲》在13本成立国家安全保障会议(NSC)③的背景下出台,其强化外交、安保的战略意图不言自明。与上一版相比,新《大纲》无论在防卫构想、防卫理念,还是在防卫力量建设上都作了较大调整,并对中国周边安全产生了负面影响。

  • 标签: 防卫计划 《大纲》 日本内阁 国家 周边安全形势 安全保障战略
  • 简介:哈萨克斯坦是个多民族、多宗教国家,境内约有130多个民族和族裔群体,规模较大的宗教是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和佛教等。哈国家统计局一份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表明自己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数共1123.79万人(占哈总人口的70.2%),信仰基督教的为419.01万人(占26.2%),信仰佛教的1.46万人(占0.1%),信仰犹太教的0.53万人,信仰其他宗教的人口共计3.01万人(占0.2%),不信教的人口45.05万人(占2.8%),未说明信仰的人口共8.1万人(占0.5%)。

  • 标签: 哈萨克斯坦 宗教事务 管理体制 伊斯兰教 国家统计局 2009年
  • 简介:不断拓展与中亚国家合作是美国中亚战略的基本取向。与此同时,与美国开展合作已是中亚各国实现安全和发展目标不可或缺的内容。尽管如此,由于美国与中亚国家战略目标和利益存在差异,双方的矛盾在所难免。美国在中亚国家积极推销“西方民主”,一直遭到中亚国家的抵制,美国对中亚国家人权问题的“关注”也常常引发中亚国家的不满。对于美国而言,与中亚国家冲突不利于其扩展影响力,也不利于与中亚国家建立政治互信,更不利于实现其中亚战略目标。对中亚国家来说,与美国发生冲突不仅影响到对美的政治信任,而且使之与美合作处于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

  • 标签: 中亚国家 国家合作 美国 矛盾 国家战略目标 中亚战略
  • 简介:2014年7月15~16日,金砖国家第六届峰会在巴西东北部美丽的海港城市福塔莱萨举行,其主题是“包容性增长的可持续解决方案”。本次峰会在国际经济复苏坎坷、全球经济治理改革减速和地缘政治斗争激化的国际大背景下召开,依然取得丰硕成果,不仅启动两大金融合作机制,还初步建立了金砖五国与南美国家经济合作框架,因此被视为2009年金砖国家组织诞生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峰会。

  • 标签: 南美国家 峰会 经济复苏 海港城市 政治斗争
  • 简介: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直在对国家安全的内涵产生影响,技术能力的发展会增加威胁国家安全的手段和模式,科学技术的滥用也会危及社会安全。生物技术在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发展极为迅猛,其影响面极广,涉及微生物、动植物、生态环境、医学、农业、粮食、生化战争、生物恐怖主义、人的健康、人口安全等方面,其覆盖领域的广度和深度是其他任何技术都无法比拟的。生物欠防备是指在现实生物安全威胁面前准备不充分和应对不够有效的状况。中国既处于生物欠防备状态,也处于一定程度的生物欠防卫状态,这表现在中国的药物(含疫苗)、水、粮食、种子均处于不设防开放的状态。造成这种状态的根本原因是认识问题,生物技术本身具有前沿性、复杂性,其管理具有跨军民界限、跨学科界限、跨政府部门界限、跨政府任期界限、跨国界的特点,中国现有管理模式不适应这些特点。今后,应密切关注和防范生物技术研发与应用过程中特有的安全风险以及生物技术被有意识用于安全威胁的现实可能性和严重危害性。

  • 标签: 转基因技术 疫苗 草甘膦 生物安全 生物威胁 生物欠防备
  • 简介:2013年12月,安倍内阁出台日本历史上首份《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作为日本防卫政策和外交政策的指导性文件,该“安保战略”全面规划了今后日本国家安全保障战略。该文件提出了日本国家安全保障的理念和目标,详尽分析当前国际安全环境和日本面临的新安保环境,确定日本国家安全保障课题,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日本应对新安保环境的政策和措施。“安保战略”的最终目标是使日本成为“正常国家”,但存在再调整的可能性。

  • 标签: 日本 安倍内阁 《国家安全保障战略》 安保战略
  • 简介:中国官方虽然在世纪之交就已提出了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但这一"新安全观"阐述的是对外方安全方面的非传统安全保障途径与措施,而没有涉及内部安全及更广泛的其他传统的和非传统的安全问题,因而是低级形态的非传统安全观,也是低级形态的非传统国家安全观。当超越对外安全和国际安全,综观内外及其他各方面的总体国家安全问题时,中国官方当时及此后一段时间内秉持的依然是传统的国家安全观。与此不同,"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不仅在强调国家安全民本性上体现了非传统思维,而且更通过强调"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等多方面的论述,统一了传统安全问题与非传统安全问题两方面的丰富内容,因而是一种高级形态的非传统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既与传统国家安全观相对,又与低级形态的非传统安全观及低级形态的非传统国家安全观不同,体现出对国家安全领域传统与非传统两方面众多问题的全面性、综合性、系统性、辩证性观察、认识和处理,具有系统的非传统思维和丰富的非传统内容。但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在论及丰富的非传统国家安全问题时,也论及各种传统国家安全问题。总体国家安全观之所以"非传统",是因为它关注和强调了各种非传统的国家安全问题;总体国家安全观之所以"总体",是因为它兼顾了传统与非传统两方面国家安全问题;总体国家安全观之所以"高级",是因为它用非传统思维统合了传统与非传统两方面的国家安全问题。因此,我们要重视总体国家安全观阐述的各种传统国家安全问题,更要重视总体国家安全观阐述的各种非传统国家安全问题;要全面兼顾总体国家安全观对传统与非传统两个方面国家安全问题的论述,更要重点研究总体�

  • 标签: 总体国家安全观 非传统国家安全观 非传统国家安全问题
  • 简介:2013年6月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任命时任驻联合国大使苏珊·伊丽莎白·赖斯(SusanElizebethRice)出任总统国家安全顾问,接替7月离任的托马斯·多尼隆。上任半年多来,作为总统的亲信、密友和首席外交智囊,赖斯已成为奥巴马外交和安全团队的核心人物,堪称当前美国“最有权力的女人”。

  • 标签: 国家安全顾问 美国总统 赖斯 苏珊 伊丽莎白 奥巴马
  • 简介:与传统的“国家安全”观相比,“人的安全”观是非传统安全领域中的重要内容。人的安全受多维度影响。其中一个或几个维度出现问题,人的安全就受到威胁;威胁达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导致冲突。这些维度构成冲突诱因。冲突诱因呈现多元化。有的诱因与冲突相关度较低,有的诱因对诱发冲突具有乘数效应。就触发状态而言,冲突可能由单一因素诱发,亦可由多种因素叠加引发。如果治理失当,会导致冲突恶化。一个国家要有效地治理冲突,就应当对导致冲突的诱因及相关度有深刻理解,如此方可对症下药。人的安全概念、国家保护责任与新干预主义是相继形成的三个概念。应当说,尽管以人为中心的安全框架日益被全球关注,但应当采取何种治理形式,何种治理形式属于最优方案,在国际社会中并未达成共识。但是,根据《联合国宪章》的精神,保护人的安全的责任首先在于当事国政府。主权原则仍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是解决人的安全问题必须遵守的根本准则。

  • 标签: 国家安全 人的安全 国家保护责任 新干预主义 全球治理
  • 简介:一.经济概况1.以纺织品出口、旅游收入增加为主,保持稳步增长柬埔寨经济保持着稳步增长。全球金融危机后,因出口美国的纺织品和游客减少以及投资低迷等,2009年的实际GDP增长率比上年下降了0.1%,但2010年以后在出口和游客增加等背景下趋于好转,2011年因国内外企业的投资和大型基础设施投资等趋于活跃,创下了4年来最高的7.1%的增长记录,2012年以后仍保持着6-7%左右的增长。

  • 标签: 经济现状 柬埔寨 基础设施投资 纺织品出口 展望 全球金融危机
  • 简介:2011年以来,为因应国际战略形势及美自身战略处境的变化,奥巴马政府不断强化经济外交:在外交定位上,将经济外交作为美外交战略中心;在外交目标上,以经济外交助推美国内经济发展,以求有效应对诸多战略安全挑战,维护美霸权地位;在外交路径上,着眼根本与长远。将重塑国际经济系作为强化经济外交的实施重点。美这一系列举措对中国的影响具有两重性,中国应以两手对两手,制定一套能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协调多边、双边、周边,兼顾各种经济议题的中国“国家经济外交战略”。

  • 标签: 美国 奥巴马政府经济外交 中美关系
  • 简介:2013年11月30日,由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办、《国际安全研究》编辑部协办的第13届国家安全论坛在国际关系学院举行。来自全国4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及军队院校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 标签: 国际关系 国家安全 学院 论坛 国际安全研究 国际战略
  • 简介:过去20年,东南亚海洋安全威胁,如海盗行为、非法捕鱼和海上恐怖主义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忧虑。长期以来,应对海洋安全威胁与保证国家安全被视为是政府的责任,这样的看法反映在诸多涉及东南亚地区安全问题的文献中,这些文献多关注于国家主体在应对威胁时所采取的因应策略。但是,随着“新”行为体,如非政府组织和私营企业,在提供安全方面扮演着越发重要的角色,那种将国家视为唯一安全提供者的观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为了全面了解东南亚地区的安全与治理问题,关注非国家行为主体在东南亚安全领域中作用提升的趋势便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东南亚地区 安全威胁 国家安全 行为体 海洋 非国家行为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