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近些年来,司法实践中民意逐渐对刑事司法审判产生影响,民意开始进入学者的视线,引发了有关司法与民意关系的诸多讨论.民意与司法审判的冲突关系主要表现为民意影响了司法独立、司法公正及司法权威.造成两者冲突关系的原因既有民意方面的不足,又有司法方面的缺陷.只有对症下药,减少媒体对民意的误导,完善法律制度及人民陪审员制度,构建民意与司法和谐互动的关系,才能缓解民意与司法审判的冲突关系.

  • 标签: 民意 司法审判 冲突关系
  • 简介:关于版权与表达自由之间的关系,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即版权与表达自由之间存在剧烈冲突;两者之间不存在冲突,并且版权是表达自由的“引擎”。而对于化解两者的冲突,又有两种方案,即版权内部的协调机制,比如思想、表达二分法,合理使用等;从外部引入表达自由的抗辨,以对抗版权。以上论说各有其理,但是他们都认为版权是一种规制言论表达的制度,其实,这种论说偏离了版权是一种财产权的立法理念。本文试图对此论述进行反思,并从版权是一种具有公共财产属性的私有财产的角度,试图提出一些建议解决版权与表达自由冲突,以供学界批判。

  • 标签: 版权 表达自由 冲突 公共财产
  • 简介:邻避冲突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冲突,我国邻避冲突产生的原因主要有:行政决策程序的欠缺、风险沟通不完善、补偿机制未建立,另外还存在邻避冲突解决机制方面的问题。为了解决我国日益增加的邻避冲突,需要完善行政决策程序,强化行政公开和公众参与,加强风险沟通,建立各种形式的补偿机制,完善邻避冲突解决的立法,及时预防和解决邻避冲突

  • 标签: 邻避冲突 行政程序 风险沟通 补偿机制 解决机制
  • 简介:时间条件之所以成为正当防卫不可或缺的条件,是由正当防卫权的性质所决定的。因此,防卫的时间要求从时间上反映了防卫行为的正当性。由于正当防卫是在不法侵害发生时,不能期待国家公权力机关救济与保护,而允许个人采取防卫行为制止不法侵害以保护法益,所以,对于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即“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判断,应当以在当时情形下,采取防卫行为对于制止不法侵害、保护法益是否具有必要性(或者说是否有意义)为根本依据。

  • 标签: 正当防卫 时间条件 制止侵害 保护法益
  • 简介:目的建立寻找汉邦监控录像目标时间范围监控录像数据的方法。方法使用X-ways数据搜索功能,搜索目标时间范围监控录像数据。结果通过底层数据搜索,成功提取出所需时间范围监控录像。结论汉邦监控录像可以通过底层数据搜索的方式寻找目标时间范围监控录像。

  • 标签: 监控录像 时间信息 录像数据
  • 简介:中国学术界主流观点认为,辩护人是独立的诉讼参与人.这种对辩护人地位的认识导致司法实践中出现了被告人与辩护律师在法庭上“各说各话”的现象.美国刑事诉讼中也出现过被告人与辩护律师意见冲突的实例,并且也具备解决这一问题的相应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虽经二次修正,但是都未明确“辩护人诉讼地位”.由于现行法律未能明确规定这一问题,就需要根据现行法律关于辩护和代理的规定来分析我国对被告人与辩护律师意见冲突的态度.

  • 标签: 被告人 辩护律师 意见冲突
  • 简介:票据制度与物权制度关于票据质权设立规则存在冲突:《担保法》和《物权法》均未规定设立票据质权必须进行质押背书;《票据法》规定票据质权的设立应当进行质押背书。最高人民法院所作的相关司法解释不仅没有解决这一冲突,反而放大了这一冲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票据质权设立时未进行质押背书的,其所设立之质权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未进行质押背书的,不构成票据质押。上述规则的冲突现象,不能以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规则来解决,也不能以新法优于旧法的规则来解决。不能认为民法担保物权制度与票据法票据质押制度分别创设了两种效力不同的票据质押制度。《担保法》和《物权法》均未作有别于《票据法》票据质权效力与实行方式的规定,“担保法司法解释”中所谓的“对抗善意第三人”的情形客观上不能发生。不同法律确定的票据质权内容、效力、实行方式相同。票据质权设立规则不应有异,必须完善立法解决规则冲突

  • 标签: 质押 票据 金融 借贷 委托理财 法律冲突
  • 简介: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在本质上属于消灭时效,在实体效力上具有消灭诉权的效果,在程序上则体现为仲裁机构依职权主动审查时效。与民事诉讼时效制度“弱效力模式”相比,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属于消灭时效中的“强效力模式”。两者差异的根源在于劳动法与民法对公权力干预程度存在区别。在一裁两审的架构下,这两种时效模式衔接不畅,导致法官与仲裁机关在主动审查时效以及处理继续性债权请求权时尺度不一。为妥善解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在制度层面对劳动仲裁与诉讼时效的冲突问题予以协调。

  • 标签: 劳动争议 仲裁时效 诉讼时效 时效审查
  • 简介:商标与域名的冲突问题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而日渐凸显。一方面,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权利人希望通过他人在先建立起来的商誉为自己谋取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商标与城名不同的注册登记体系也导致了两种权利可能发生冲突。在解决两种权利冲突的问题上,除了传统的诉讼解决方式之外,我们要积极寻求非诉讼模式来解决此类纠纷,以便分流案件,从而更加高效地解决此类纠纷。这对于当事人利益的维护和司法资源的节约都是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 标签: 商标 域名 非诉讼纠纷解决模式
  • 简介:目次一、修改后刑诉法给审查逮捕工作带来的变化(一)适当削弱审查逮捕工作的诉讼监督属性,增强其司法属性(二)适当分离逮捕与羁押必要性的审查程序(三)适当赋予侦查监督部门调查取证权二、由审查逮捕工作的新变化所引发的冲突(一)强化审查逮捕司法属性与当前"检察一体化"改革进程的冲突(二)逮捕与羁押必要性的审查程序适当分离后在适用证明标准上与我国现行刑事证明标准体系的冲突(三)赋予侦查监督部门调查取证权与权力缺乏制约的冲突三、应对冲突的措施建议

  • 标签: 审查逮捕 变化 冲突
  • 简介:文件形成时间的鉴定问题一直是文书鉴定领域最具争议和挑战的疑难问题.尤其是如何利用文件要素与时间的关系,定量分析判断文件的形成时间。通过对一起印章印文盖印时间鉴定的实际案例,探讨了如何运用统计学方法定量分析印章印文阶段性特征中的定量特征与印文盖印时间之间关系,为印章印文盖印时鉴定提供一种定量分析的方法,也为如何进一步运用统计学方法定量分析文件形成时间的类似问题提供了一种研究思路。

  • 标签: 文件中形成时间 统计学方法 盖印时间 线型模型
  • 简介:目的探索利用气相色谱法较精确、定量测定自含墨印章印文盖印时间受人为老化条件的影响。方法分别在恒温烘烤、紫外线照射、纯水浸泡等人为老化条件下,测定自含墨印章印油中所含有的主要相关溶剂成份的含量变化。结果得出了主要溶剂成份在人为老化条件下其含量的变化规律以及人为老化与自然老化的对应关系。结论利用气相色谱法可以对不同保存条件下自含墨印章印文的盖印时间进行测定,为实际相关案件的检验提供了依据。

  • 标签: 自含墨印章印文 气相色谱法 盖印时间 人为老化
  • 简介:董事不得将自己置于与公司利益冲突的地位是董事忠实义务之一,如公司交易与董事出现利益冲突,传统的应对法则是采取严格主义,一概否定该交易,以防止董事损公利己,满足私益。但严格主义过于僵化,无法适应迅猛发展的商业经济,也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随后,利益冲突交易不再被全盘否定,而交由股东会决定,但股东会的召集不但需要成本,也不利于提高公司决策效率。因此,英国新修订的2006公司法第175条将决定权授予董事会,这一规定虽具有种种缺陷,如受结构性偏见和群体同一性影响而投票支持利益冲突交易,但在其他措施无法替代的情况下,这一新规定在很大程度上仍是公平与效率平衡的体现。

  • 标签: 不冲突义务 严格主义 董事会授权 结构性偏见 替代措施
  • 简介:民营化与自由化改革关系密切,亦存在张力与冲突。我国台湾地区民营化后的中华电信仅短暂经历移动通讯市场龙头地位不保的局面,旋即凭借剩余独占市场地位,搭配网络效益,以及民营化后的灵活营销手法,屡屡限制市场竞争,使得所有其他新进业者都仰赖其移动与固定网络,消费者权益未获应有保障,与电信自由化政策目标相去甚远。中国大陆电信业改革实践中也同样遭遇超高定价攫取超额利润,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和宽带低效掣肘产业发展无法释放带动效应等问题。两岸比较下,后民营化时代我国台湾地区应从行业管制和公司治理两个层面进行革新:前者包括制度面尽速开放用户回路,执法面强化管制与加强协调;后者包括变更持股机关、强化董事会功能、明定中华电信政策任务。而中国大陆民营化和自由化审慎缓进过程中则宜记取民营化与自由化不可混为一谈,彻底民营化与自由化并无必然关联,批发部门功能分离应作为三大电信公司治理的基本原则,并尽速制定颁行富有前瞻性和回应三网融合的《通讯传播法》。

  • 标签: 民营化 电信自由化 管制 功能分离 用户回路 通讯
  • 简介:《中韩渔业协定》与《中越渔业协定》在内容上不乏相似之处,如协定水域和渔业管理制度两者近似,两协定还建立了各自的渔业联合委员会,且中、韩、越三国实施各自协定的措施也类似。然而,上述两个协定的性质截然不同,协定的部分内容与影响协定实施效果的因素等也有差异性。两协定及其实施的比较可为解决中韩渔业冲突提供有益参考。而根本解决中韩两国间的渔业冲突需要两国继续推动海域划界谈判并尽早达成划界协议。但在划界完成之前,中国应正视中韩渔业协定的不足,与韩国展开谈判,修改或重拟新的渔业协定。同时,中韩两国还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双边渔业合作机制,严格执行船旗国管辖原则,并重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中韩渔业协定 中越渔业协定 实施 渔业合作 海域划界
  • 简介:在我国国家立法中,法律与宪法规范表述趋同化现象存在较为普遍,其缘于我国沿用多年的立法技术——“宜粗不宜细”,这种现象属于立法不作为,将导致宪法与法律功能界限日趋模糊;不利于宪法实施、公民权利的保障、国家权力的规范运行以及虚置宪法委托,更为行政法规掏空法律专属事项提供可能。在本质上它违背了宪法精神的要求,属于法律与宪法的冲突形式之一,同时也影响了国家立法的具体化功能的实现,更突出了国家立法具体化功能需要加以有效规范约束的必要性。

  • 标签: 法律冲突 规范表述趋同化 宪法审视 宪法实施
  • 简介:在《欧洲人权公约》的框架内,针对德国的大多数诉讼集中在"公正审判权"上,以及"在合理时间内进入诉讼程序",所以,欧洲人权法院要求德国采取合理措施来阻止对公约的进一步违反。欧洲人权法院的法律解释有两种方法——宽泛解释与自主解释,判例法也诠释了《欧洲人权公约》的适用范围及合理时间保障的要求。2011年,德国联邦政府通过了一项新法案,该项法案将有助于减少诉讼迟延,并减少向欧洲人权法院起诉德国的案件。

  • 标签: 公约的解释 公正审判权 合理时间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