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民国法律规定夫妻互负贞操义务、配偶互有告奸之诉权,第一次终止了传统社会对妇女存在的不平等待遇。那么,民国女性配偶在司法实践中又是如何诉诸法律维护其婚姻的呢?本文选取了民国广东新会妻告夫妨害婚姻的诉状作为考察对象,以诉状的话语为载体,试图从文化的角度解释民国社会转型时期女性诉状中的以下言说特征:现代法律诉求与传统婚姻形式的共存;多重复调叙事模式的运用:诉诸法律、法情结合,礼治秩序下的道德观与法治秩序下的女权意识等意识形态的竞合,传统的非道德化控诉与现代的据法争讼等诉讼策略的并举;女权符号下的生存伦理诉求;最后,基于相对整齐划一的诉状模式,追问了诉状的作者是谁;进而揭示了民国转型时代诉状话语的变化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表明传统法律的让位并不等于传统社会的让位。

  • 标签: 叙事结构 传统婚姻形式 复调叙事 生存伦理 诉状作者
  • 简介:文化与法律论证之间的关系是十分重要但却尚未被系统触及的新主题。这一主题可以被切割为两个方面加以审视:一是文化背景与法律论证间的关系,二是文化论据与法律论证间的关系。前一个方面是双向的。文化背景塑造着法律论证的制度框架及其主体,但文化决定论的倾向会产生取消论证的效果,碎片化的文化背景也无法为论证提供客观标准。相反,法律论证理念本身则蕴含着特定的人权文化背景。后一个方面是单向的。文化论据在法律解释中集中体现为比较解释,它既可以被正向运用,也可以被反向运用,但无法构成终极的证立依据。文化对于法律论证发挥着重要但也有限的意义。

  • 标签: 法律论证 法律解释 文化背景 文化论据
  • 简介:2012年以来,港北区检察院利用行贿档案查询工作平台,加大对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等领域的法律监督与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一方面,积极宣传行贿档案查询的作用,共制作600多份行贿档案查询指导手册,分发到各部门、企业和项目业主手中,有效预防贿赂犯罪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争取该区有关部门支持,坚决贯彻执行《在建设工程领域开展行贿档案查询工作的规定》,规定了,辖区所有投标单位必先经过行贿档案查询无行贿记录后,方有参加工程招投标的准人资格。该规定的出台有效地净化了该区的招投标市场,

  • 标签: 行贿档案查询工作 中国 检察院 职务犯罪
  • 简介:2012年平果县检察院针对该县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多,大力推进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积极为每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建设单位、招投标单位进行行贿犯罪档案查询服务,一年来共受理行贿犯罪档案查询600多次。行贿犯罪档案查询既为投标单位提供公平自由的招、投标秩序,又对建设单位或招标单位作出有利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提升了整个社会的诚信水平。

  • 标签: 行贿犯罪档案 档案查询 平果县 基础设施建设 工程建设项目 投标单位
  • 简介:民国初期,以孙中山为首的临时政府集体努力进行法治文化建设,从制度到理念。法治文化首先应是制度文化,法律制度及其法律机构成为承载当时法治文化的重要外部载体。法治文化更是法治精神和理念的内涵意蕴,法理念与法精神的综合力量构成了法治文化的强大推动力。从法律体系到法治文化是法治国家的必走之路。现代社会理应是法治社会,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更离不开法治文化的建设。

  • 标签: 民国初期 法律制度 法治理念 文化建设
  • 简介:目次引言一、民主宪政与文化异质性之间的理论张力二、个体权利机制型塑文化异质性的价值意义三、集体权利机制型塑文化异质性的价值意义四、主权下移机制型塑文化异质性的价值意义引言民主宪政事业建立在集体代理的假设基础之上。如果我们问是谁制定了民主的宪法,答案必定会以第一人称复数的形式给出。比如在美国,我们的宪法在其开头就明确宣布,"我们人民……

  • 标签: 民主宪政 个体权利 集体权利 主权下移
  • 简介:正3月29日,"全国法院文化建设工作创新‘福州杯’院长论坛"在福州召开,论坛围绕法院文化建设与司法公信力、法院文化的内涵与价值追求、法院文化建设创新之路径三个主题,先后有17位获奖作者发言。精辟的观点、精彩的发言使与会者受益颇丰,现摘取代表在会议上的发言精要,以飨读者。

  • 标签: 文化建设 法院文化 司法公信力 法院工作 司法活动 精神文化
  • 简介:<正>文化是引领,文化是动力,文化是灵魂。这是陕西省三原县人民法院近年来大力开展法院文化和法官文化建设的初衷,培育良好的文化氛围,坚持用科学理论引导人、先进文化熏陶人、高尚精神鼓舞人,为促进干警全面发展,确保公正司法,实现审判工作科学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通过构建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廉政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法院文化体系,切实提高法官干警文化素养、弘扬司法理念、促进司法公正、维护司法权威。这就是三原法院文化建设的目的。"近日,记者在三原县法院采访时,该院院长焦鹏向记者介绍构建法院文化和法官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标签: 文化建设 法院文化 法官 县法院 精神文化 廉政文化
  • 简介:近年来,全市检察机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精神要求,认真落实市委、高检院关于加强文化建设的工作部署,紧密结合法律监督能力建设、检察队伍建设和基层基础建设的实际,大力实施文化育检工程,

  • 标签: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检察机关 示范 基层基础建设 检察队伍建设 科学发展观
  • 简介:<正>一、古罗马文化(身份)认同的概念界定(一)文化(身份)认同的概念"文化认同"是一个哲学社会科学各个领域广泛研讨的基本范畴。自20世纪80年代引进以来,我国学界对于文化认同的概念以不同的研究视角存在着多元的理解。文化认同的"认同"一词,来自英文"identity"。从语言学角度,现代英文词典中的identity可总括

  • 标签: 万民法 自然法思想 文化主体 认同基础 古罗马文化 语言学角度
  • 简介:一、论坛概览2012年11月3-6日,第六届全国法律文化博士论坛在位于重庆两江新区的西南政法大学新校区成功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法律史学会主办、西南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科和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民族法文化研究中心承办。

  • 标签: 博士生导师 法律文化 论坛 西南政法大学 中国法律史 综述
  • 简介:文化的结构来看,清末以来中国从传统法制向现代法制的历史性跃进是一个从文化的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逐步递进、逐步深化的过程。而国人对中国现代化的认识与实践,从粉碎"四人帮"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近30年间,在近代以来的"大圆圈"上,又产生了一个"小圆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的法制现代化建设深入到法律文化的核心层面——观念(理念)层面,并使之从法制向法治转变。中国当下法治实践最大的问题,在于法治与法治理念并没有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因此,培植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并使之在全社会形成共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观念基础。

  • 标签: 法治文化 法治理念 法治发展 法治文化认同
  • 简介:司法活动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的思想在中国古代就已产生,西周确立的"明德慎罚"思想和儒家阐发的"仁政"思想对司法理论与实践具有深远影响,是中国古代司法中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在司法实践中形成的维护亲情伦理、坚持"五听"、限制刑讯、矜恤老幼妇残、慎待死刑等一系列司法原则与制度在汉朝以后不断发展,司法中体现人文精神的内容日益丰富。由于君主专制国家对个人权利的压制与侵害,加之儒家理论对专制王权的辩护、对团体本位和义务本位的宣扬,使得以人为本原则与制度在司法中难以真正与持久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重新探讨与审视中国古代司法中的人文精神,可以让传统中的积极因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得以继承与发扬。

  • 标签: 中国古代 司法文化 人文精神 明德慎罚
  • 简介: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对反独促统具有重大意义。税法是影响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的制度性环境因素之一。当前大陆方面与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相关的税法规范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实体内容上均存在不足之处。为了更好地发挥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对反独促统的重要意义,在形式上,应提高现行税收规范的法律层级,择机出台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的专门税收规章,推动签订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涉税框架协议;在内容上,应对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种从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合作角度进行合理地改良完善。

  • 标签: 文化 交流 合作 税法 完善
  • 简介: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民族自我认同和身份的象征,是该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法律的角度厘清它的内涵与外延具有重要意义。应当从法律角度解释文化遗产的概念,梳理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历程,阐述该法律部门体系化的构建,并以“生态人类中心主义”价值理念为指导,在立法上完成向非物质、整体、动态文化遗产保护的转变。

  • 标签: 文化遗产 构建 发展
  • 简介:中美税制的存在基础在于各自独特的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权力需要和赋税传统文化;中美税制的构成差异主要体现在主体税种的妥适选择、税制设计的缜密程度以及征税程序的法律主义方面;中美税制的规则构架与两国法治状况紧密关联,但是从根本上讲是由各自的政治模式、经济结构及其文化演进决定的;经济发展规律的一致性与税法变迁的国际化趋同使得中美税制及其改革在诸多方面殊途同归。

  • 标签: 中美税制 结构差异 制度变迁 改革路向 税收法治
  • 简介:刑法司法之美是作为法之美的一种具体的刑法之美的一种形态。刑法司法之美是刑法司法以其外在呈现和内在蕴含所带给人们的一种喜闻乐见的感受。刑法司法之美以剧场美为自身特质,并通过象征、仪式和诉讼语言得以呈现。刑事庭审之美和裁判文书之美是刑法司法之美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刑法司法之美不是为美而美,而是可以助益于保障人权和保护社会这两项刑法基本价值的实现。在文化建设的倡导中,刑法司法之美是刑法文化的一个新视点。

  • 标签: 刑法司法之美 象征 仪式 诉讼语言 刑法文化
  • 简介:<正>学术上的问题有真问题与假问题即伪问题之分,故在分析和解答问题之前,问题本身需要先予确证。当刑法真善美问题事关刑法哲学高度或刑法哲学境界,并且勾连着刑法文化,则刑法真善美问题本身的确证便是第一步。一、刑法真善美问题的依据法的真善美或法律真善美问题已见洋洋洒洒数十万字的著述~①,但刑法真善美问题还未见别人提出。笔者虽然已经发表了直接以刑法真善美为题的论文~②,但留下了很多问题没有论述或没有深入论述,而其中刑法真善美的问题依据便是被疏漏的问题之一。(一)刑法真善美问题的理论依据作为一个问题,刑法真善美首先有着哲学上的形成依据。刑法真善美的哲学形成依据可作两个方面的展开:一是缘自事物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这一关系将从外

  • 标签: 法哲学 辩证关系 犯罪中止 犯罪圈 综合法学派 系统性思维
  • 简介:傣族的传统文化作为整合行为的规范,给村民制定了行为规范,影响了人们的思维和行为,从而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传统生态文化。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出现,传统文化出现了生存危机,为此我们需要整合我们的文化、法律、政治等各类资源,形成一种具有普遍性的共识,制定具有普遍合法性的法律,形成新的有效的控制人与自然的系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 标签: 系统 现代化 生态 法文化
  • 简介:检察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检察队伍建设的灵魂,是检察事业创新发展的精神力量。一分院院党组深刻认识到检察文化的重要性,多年来,始终坚持把加强检察文化建设作为铸造忠诚检察魂,提升能力素质、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检察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软实力”显著增强。有力地促进了各项检察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 标签: 检察文化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检察队伍建设 抓手 有机组成部分 能力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