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7 个结果
  • 简介:行政诉讼立案登记制度在我国行政诉讼中的建立,对于解决行政诉讼中“立案难”的现象有着重要的意义。自2015年行政诉讼实行立案登记制以来,出现了很多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本文从立案登记制的内涵出发,结合当前立案登记制实施现状,对该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

  • 标签: 立案登记制 立案审查制 立案难 行政诉讼
  • 简介:民事立案程序是当事人在寻求司法救济的时候遇到的第一个程序,能否科学地设置案件受理制度直接关系到公民的诉权是否能够有效地行使,以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立案登记制的确立是一大进步,但目前立案登记制度存在的合法性却有待商榷。在肯定立案登记制的前提下,立案与审查的双轨制更符合我国的国情,同时立案登记制度的具体措施也应该细化,方便各级法院操作。

  • 标签: 立案登记制度 双轨制 起诉状
  • 简介:通过分析公共领域的对话需求,求证行政诉讼作为公共领域的地位,揭示其作为公共领域与国家政治生活互动的制度化突破1:2,肩负着通过保障个人偏好和社会共识的表达及其与公共部门的对话、监督,影响政治权力的运行,进而保障协商民主的制度重任。在此基础上,深入阐述立案登记制是对协商民主困境的一剂良药,揭示其在连接私域与国家之间交往互动的公共领域中的突破性作用。面对立案登记制,行政诉讼案件受理存在亟待突破的问题,针对上述分析并结合司法实践,试图为立案登记制之机制设置及其规范化运作提供可行性建议。

  • 标签: 公共领域 行政诉讼 立案登记制 机制设置
  • 简介:目前正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法院民事立案登记制,是解决长期以来起诉难的一个有效的对治方法。不过,实行登记立案应建立在尊重诉讼程序自身规律的基础上,法院立案方式的改变,决定了其工作机制必然作出相应的调整。为解决当下"案多人少"的难题应明确登记立案的基本条件,并为当事人提供便于掌握的诉讼文书格式,将登记立案落到实处;同时,法院应在该案判决前确认原告的起诉是否具备实体判决要件,以便法院为该案做出合法的实体判决。对于实体判决要件欠缺的起诉,则应当驳回起诉,结束诉讼程序。

  • 标签: 立案登记 民事诉讼 诉讼要件 起诉条件
  • 简介:立案登记制的实施,从根本上解决了老百姓立案难的困境,尤其对于民告官的行政诉讼而言,立案登记制为老百姓打开了起诉行政机关的权利通道。但是,立案登记制不代表行政起诉的全面放开,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不是无条件地立案和受理,而是要建立在行政诉讼法及相关行政法律规定的基础之上,受到受案范围、管辖、原告资格、起诉期限、起诉内容等方面的限制。因此,当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或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侵犯时,并不一定都能够通过法院诉讼来解决。

  • 标签: 立案登记制 行政诉讼法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起诉期限 钥匙 法律规定
  • 简介:“起诉难”是目前司法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导致“起诉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仅从法院立案审查的角度,分析了立案审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认为立案审查应以形式审查为原则,立案审查的范围应以起诉成立的条件为限,并探讨了法院在立案审查活动中的职责等方面的问题。

  • 标签: 起诉 立案审查 形式审查 范围 职责
  • 简介:前些日子,笔者接到一个连立案都很困难的案子。案情是这样的:加害人王某的继父意外死亡,继父之兄范某干1995年5月25回去其家催讨王某继父生前债务,并在其家过夜。第二天早上7时许,范某与王某生母在王家楼下为债务发生激烈争吵。王某闻声从楼上赶下,手持一根木棍(长80公分,宽5.5公分,厚2.5公分)不问情由,对准范某头部用力劈去。范某急用右手遮挡,右前臂三分之一处被重重劈了一下。后又被王某及生母推出门外,且被推倒在门外石板地上。范某没有停留,即去当地派出所报案,并给值班民曾看了伤情(当时右臂红肿,伤痕明显),民警和另一联防队员即去王某家了解情况,但其时王某大门紧闭,无人在家。范某征得民警同意,即去

  • 标签: 派出所民警 加害人 调查取证 刑事自诉 间接证据 目击证人
  • 简介:谈加强立案监督李志祥自1993年最高人民检察院提出严格执法、狠抓办案、强化监督的指导方针以来,湖南省检察机关根据刑诉法第一三条第二款的规定,对公安机关有罪不究、以罚代刑的部分案件进行了立案监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好评。通过这段实践,...

  • 标签: 立案监督 检察机关 立案侦查 安机关 检察院 以罚代刑
  • 简介:立案审查中对起诉条件的实质审查抬高了立案的标准,违背了司法便民的基本理念;立案审查后既不予立案,也不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对这种拒绝裁判缺乏程序违法的制裁,对当事人缺乏权利救济。为实现司法的效率和公正,应当从民事诉讼的目的入手,探讨立案审查的功能,重构立案审查的标准。

  • 标签: 立审分立 立案审查 重构
  • 简介:<正>一、立案程序特征之反思在我国,刑事立案程序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对报案、控告、举报和犯罪嫌疑人的自首等方面的材料进行审查,判明是否有犯罪事实并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依法决定是否作为刑事案件交付侦查或审判的诉讼活动。现行《刑事诉讼法》在第二编第一章中规定了"立案"程序。该程序作为我国刑事诉讼启动程序,具有以下特征:1.无论是从内容,还是从形式上看,立案程序都是我国刑事诉讼中一个独立的、必经的启动程序,是刑事诉讼活动启动的标志。首先,立案与侦查、起诉、审判等诉讼阶段相并列,具有特定的诉讼任务和实现任务的特定程序、方式,诉讼主体之间形成了特定的刑事

  • 标签: 立案程序 启动程序 刑事案件 犯罪事实 自诉案件 侦查手段
  • 简介:一、立案监督障碍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立案监督工作问题解答》第10条规定,只有能够逮捕、起诉、判刑的案件,基层检察院才能进行立案监督。根据《刑事诉讼法》第86条规定,公安机关立案的标准是“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立案是一个独立的诉讼阶段.标志着刑事诉讼程序的启动。我国刑事诉讼分为立案、侦查、起诉、审判、执行五个普通诉讼程序,在每一个诉讼阶段对证据都有着不同的要求。立案条件不能等同于逮捕条件.也不能等同于起诉条件,

  • 标签: 刑事立案监督 最高人民检察院 《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程序 立案监督工作 起诉条件
  • 简介:食品监管渎职罪目前迫切需要明确定罪量刑标准,无论是个案中的法律适用解释,还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司法解释,均是如此。在确立该罪的立案标准首先要坚持合法性原则,同时应兼顾明确性和适应性原则,兼顾区分性和可通约性原则,与相邻犯罪立案标准相协调原则。

  • 标签: 食品监管渎职罪 立案标准 明确性原则
  • 简介:由于法院拒绝立案或倡导公证,导致当事人对申请法院立案的过程进行公证。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损害了司法公信力和司法权威,而且违背司法权制度的设计理念。人民法院不应该规避矛盾,而应具有承担使命的司法勇气和司法智慧。

  • 标签: 立案公证 司法公信力 非制度化生存
  • 简介:加强刑事立案监督,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由于相关立法不完善、一些理论问题仍存争议、立案监督工作开展时间较短等原因,导致立案监督工作存在监督线索来源不畅、监督主体专业化不强、监督范围有争议、工作程序不完善等问题。在对北京市立案监督工作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基础上,探讨如何在现行法律规范的框架内,从司法实务的角度,加强立案监督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度和具体措施,应该能为检察机关开展立案监督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刑事立案 法律监督 工作机制
  • 简介:美国的网上立案制度,是其庞大的法院案件管理系统:PACER与CM/ECF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两大系统的介绍与网上立案流程的分析,文章认为其网上立案系统符合司法实践的发展要求,并具有自己的优点。其中,网上立案与网上提交其他诉讼材料相结合、由美国法院管理办公室统一研发供各(联邦)法院使用的系统等做法,尤其值得正在进行网上立案实践的中国法院借鉴。就我国而言,尽快建立统一的网上立案系统,由各地法院根据自己实际情形选择适用,不仅保证了统一性和差异性的并存,也为以后司法审判的全程电子化,以及审判公开的深入贯彻,打下良好基础。但是,我国的相关法律与制度仍有与网上立案不协调之处,迫切需要进一步改进。

  • 标签: PACER CM/ECF 网上立案 网上起诉
  • 简介:在民事诉讼中,对于当事人的起诉,国外大多数国家实行立案登记制度,我国实行程序审查和实体审查相结合的立案审查制度。这种制度存在很多弊端,有人主张废除该制度,实行立案登记制度。这种观点值得商榷,对现行程序审查和实体审查相结合的立案审查制度进行改良而不是全盘否定,似乎更符合我国的国情。

  • 标签: 立案登记 立案审查 程序审查 实体审查
  • 简介:刑事立案监督的对象、范围以及具体实施中的一些常见问题需要认真探讨,完善刑事立案监督制度及人民检察院结合工作实际需要做好几方面工作是司法实践刑事立案监督工作的思考点。

  • 标签: 刑事诉讼 立案 监督 完善
  • 简介:对于商事不实登记的效力及其责任承担问题,我国相关立法存在严重缺陷。国外立法区分不同原因下的不实登记的责任追究的做法,值得借鉴。为维护交易秩序、保障交易安全,我国立法应当明确规定商事不实登记的效力及其责任承担。

  • 标签: 商事登记 不实登记 效力 外观主义 安全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