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7 个结果
  • 简介:死刑存废论之研究在我国可谓方兴未艾,但是观点也见仁见智。法律制度的构建有历史的因素,其中的意识观念对制度的演进有深刻的影响。中国自清末变法直至民国时期,君主立宪、三权分立、民主共和等政治理念先后进入国人视野,这些思想对清末死刑制度的观念变革甚巨。总体上说,顺应世界发展大潮,在刑事立法和司法中大量引进了国际社会先进的刑法理念,整体上使刑罚制度呈轻缓化之态势。从实践上看,这些观念使得当时死刑罪名的数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控制。这些对今天的死刑法制改革不仅具有积极的意义,而且对于社会法制文明的进步提供了历史镜鉴。

  • 标签: 死刑 观念变革 演进 轻缓 借鉴
  • 简介:本文以关乎基本人权之突发事件或紧急状态应对为题,着意论述了法治国家在面临突发的紧急的危险状态下,遮蔽民生,限制和克减基本人权应当遵从的法律和准则。从行政法的视角探讨了旨在民生基本权利保护与限制之公益条款、法律保留以及比例原则,同时也厘清了突发事件或紧急状态之基本理论的流源。

  • 标签: 紧急状态 民生至贵 基本人权 民生克减 行政法视角
  • 简介:一、前言  中国自古以来,即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之思想,视外来民族为蛮夷之邦。16世纪中叶以来,耶稣会教士传入西方科技,渐启中西接触之大门;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与外国签订南京条约、中英五口通商章程等不平等条约,并丧失国家独立自主的法权——领事裁判权。中国自给自足的闭关自守社会,因国际贸易等对外经济活动日益频繁,在政治与经济双重危机下,于清季晚期,开启了一连串法制现代化的改革。  法制现代化进入中国,第一步当属进行法律著作的“翻译”工作,最早翻译外国现代法律著作,应起于林则徐,林则徐于鸦片战争期间主持编译“各国律例”;其后,魏源于“海国图志”中,也介绍了西方

  • 标签: 中国 法制史 1943-1948年 庞德
  • 简介:这一轮司法改革与以前的司法改革不同。以前的司法改革基本上是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分别发动和主导的,因而在改革的力度、深度和系统性方面存在许多难以逾越的限制,这就使得过去的改革更多地具有战术性而非战略性特点。改革举措往往是零打碎敲式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主要表现为工作方式、方法的改革和对于现行法律所确立的司法制度予以进一步的贯彻落实,而非司法制度层面的改革创新。

  • 标签: 工作方式 脚痛 改革创新 战术性 法官资格 时代发展需要
  • 简介:鸦片战争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导致治外法权被攫取,直接打破了清帝国的司法独立。内忧外患催动了帝国的崩溃。清廷被迫在庚子事变之后进行预备立宪和修订法律。沈家本在内的中国法学家成为中国法律近代化的开拓者,在其努力下,西方法律文化被引入、继受和变通。但是政治危机与民族危机严重阻碍了中国法律文化的近代化进程。历经探索、改良、变革等不同阶段,传统司法在曲折的历史中艰难地向近代化司法逐渐演变。笔者选取刑事司法作为观察视角,注目于清末变法时期及民国时期这一特殊的历史阶段,通过比较两个时期,来分析刑事司法层面的微妙变化,并尝试从这种变化透视近代中国法律文化的演变进路。

  • 标签: 西方法律文化 刑事司法 民国时期 演变 清末 中国法律文化
  • 简介:中国证券市场趋向理性的关键在于中国证券监管体制的改革,通过对中国证券监管体制的实证分析,归纳出监管失灵的制度层面与法理层面的原因。进而认识到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的本质特征,同时认识到,经济法的创新在于调整手段由传统善政向善治的转变。

  • 标签: 证券监管 经济法 监管失灵 国家干预 自律监管 中国
  • 简介:<正>1972—1982年的十年中,世界各地的经济都动荡不安,但香港的经济却增长了两倍半。在这十年中,香港市民的真正收入平均每人增加了一倍,政府实际的支出,三倍于1972年。到了1983年年底,约有二百万人住在政府建造的公共房屋内。1982年,政府的建设及土木建

  • 标签: 代理人 香港 合伙人 合伙企业 委托人 法律关系
  • 简介:一、绪论法律规范制定伊始,便需要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但由于文字的局限,条文本身并不能涵盖层出不穷的情形。法律条文规范化、抽象化的特点,使得法律在具体适用时离不开人们的解释,某种程度而言,法律的存在方式便在于解释。在中国传统法律对于律令解释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律学传统。相比于西方罗马法发展中,法学家学说对于立法和司法实践的重大影响,〔1〕中国律学在长期的发展中,通过与司法的互动,对于司法实践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学术与实践互动的关系,对于了解传统法律文化的发展具有帮助,对于当下法律发展也有所裨益。

  • 标签: 司法实践 法律解释 中国传统 “盗” 传统法律文化 演变
  • 简介:<正>199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的第一年,搞好1998年的工作,对把江苏司法行政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至关重要。为此,我们提出要以依法治省为龙头,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加快发展,努力实现江苏司法行政工作的“个突破”:解放思想,观念突破。党的十五大的召开,带来了新的一次思想上的大解

  • 标签: “四个突破” 依法治省 司法行政工作 现代化文明监狱 国资 基层法律服务所
  • 简介:1908年开始的国会请愿活动,是李大钊早年参加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政治活动,它的中心是通过持久而广泛的群众运动迫使清政府设立国会,进而成立责任政府。作为北洋法政学堂学生,李大钊参与了1910年12月爆发的第次国会请愿的全部重要活动,并成为该校请愿活动的重要领导人之一。虽然国会请愿最终失败了,但它民主与宪政的基本诉求,持久而深入的社会动员,严酷而激烈的斗争经历,使年轻的李大钊初步经受了政治斗争的洗礼,也使民主与宪政成为李大钊终生的追求,为他最终走向马克思主义奠定了初步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 标签: 李大钊 国会请愿 民主宪政 统一战线
  • 简介:<正>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五十五条的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这里说的行为人,可能是公民,也可能是法人。公民进行民事法律行为必须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即能够自由地、独立地表示自己的意思,并能依据自己的意思决定自己的行为,以取得预期的民事法律后果。在我们国家,对于公民来说,只有成年人、精神正常的人才具有完全的行为能力,才能独立地实施某种民事法律行为。

  • 标签: 民事法律行为 无效民事行为 四讲 行为人 当事人 返还第三人
  • 简介:通过对我国法域遗嘱方式规范的比较可以发现,法域立法在遗嘱形式分类、遗嘱见证程序及见证人资格等方面差异明显,在其他遗嘱方式事项上也各有特色。我国大陆地区的公证遗嘱、录音遗嘱、特别遗嘱及遗嘱见证人规范存在明显不足,应当借鉴其他法域的立法经验予以完善。

  • 标签: 四法域 遗嘱方式 比较 完善
  • 简介:“‘成绩不讲跑不了,问题不找不得了,’今天请各位代表来,就是想听大家说说县人大常委会履职尽责、开展工作,践行群众路线、反对“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要不谈成绩、只讲问题,畅所欲言地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这是4月25日,清涧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张文忠在人大党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征求意见座谈会上的开场白。

  • 标签: 清涧县 党的群众路线 人大常委会 征求意见座谈会 纳谏 聚焦
  • 简介:我对这个问题有点滴思考,下面从我所从事的专业角度谈谈如何实现“中国梦”。第一点是强国先强军,强国首先意味着军事上的强大并非仅指疆域上的辽阔,否则就是大而不强。军事上的强大和优势是强国的首要方面,这一点不言而喻。第二点我想谈的是,

  • 标签: 中国梦 面谈 军事
  • 简介:劳动关系认定作为劳动法的一个基础理论问题和重大制度安排,在法治中国背景下已成为当前我国劳动法理论、立法与实务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劳动关系认定的随意性使劳动法遭遇选择性施行,并使劳动司法面临根本性难题。劳动关系认定在应然层面上,非独立和静态问题,应置身于我国劳动用工制度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大背景,才能获得最充分的解读。现有研究与实践多从个案或主体视角观察劳动关系,试图通过个案解析或主体"画像"来归结劳动关系认定的标准。这既是我国劳动关系标准论体系构建的自觉尝试,也是我国劳动关系认定理论不足的必然反映。劳动关系认定需要系统考量,其本质是一种利益格局的调整,需有明确的价值指向,以统领制度建设的方向;劳动关系认定还是一个关系范畴,需在不同主体不同行为之间动态把握,以提炼劳动关系认定之内核。同时,我国劳动关系认定标准之构建需走出传统"从属性循环"之怪圈,回应日益多样化人力资源市场的客观需要,以"历史经验"和"现实体验"作为理解我国劳动关系的双重视角,树立"大劳动关系"之观念,建立一种"系统从属性"与"不完整从属性"并举的双层标准体系,方能最大限度适应现代人力资源市场及灵活用工之趋势。

  • 标签: 劳动关系认定 价值指向 标准体系 注意问题
  • 简介: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地位和意义,阐明了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指出了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个坚持是科学发展观的新内涵;提出了基本路线、和谐社会、改革开放、党的建设个要求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根本途径。科学发展观内涵丰富,价值巨大。我认为,要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实质,至少要从政治的高度、系统的深度、世界的广度和方法论的角度等个维度来理解。

  • 标签: 科学发展观 维度 胡锦涛总书记 以人为本 基本路线 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