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PM2.5对杭州市学龄儿童唾液溶菌酶含量的影响。方法按照整群随机抽样原则在杭州市下城区、西湖区、淳安县各一所小学的3~5年级班级中总共随机抽取2个班的正常健康学龄儿童作为调查对象,三校于2015年10月和2016年1月分别进行2次学生唾液溶菌酶含量检测及问卷调查。同时收集2015—2016年三校附近的环境空气质量资料,建立唾液溶菌酶含量增高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析PM2.5对学龄儿童唾液溶菌酶含量的影响。结果共纳入学龄儿童248名,经2次测量杭州市西湖区、下城区和淳安县儿童平均唾液溶菌酶含量分别为(566.55±157.56),(577.92±159.39)和(627.41±204.42)μg/L,三个地区儿童唾液溶菌酶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322,P<0.01)。西湖区和下城区PM2.5平均浓度为80 μg/m3和77 μg/m3,属于高霾区,淳安县为53 μg/m3,属于低霾区。分析显示,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F=6.360,P<0.01),低霾区学生唾液溶菌酶含量增高量较高霾区学生更大,开窗通风频次越少唾液溶菌酶含量增高量越大。结论PM2.5对学龄儿童唾液溶菌酶含量有影响,雾霾对学龄儿童唾液溶菌酶含量存在负效应。

  • 标签: 环境污染物 雾霾 唾液溶菌酶 学龄儿童 通风
  • 简介:摘要瘢痕是创面愈合的必然的病理过程,创面愈合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导致瘢痕形成的机理很多。作者认为真皮缺失、炎症、细胞生物行为是瘢痕形成主要原因。生物材料可以通过真皮替代,创面微环境炎症的调节,愈合细胞的行为学调控在创面修复期来抑制瘢痕的形成,达到改善创面愈合质量的目的。

  • 标签: 损伤 创面修复 瘢痕 生物材料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羔羊胃维生素B12胶囊原料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用0.9%氯化钠溶液提取,通过饱和硫酸铵沉淀,采用二乙基氨乙基纤维素52和高压液相色谱(HPLC)方法分离、纯化凝乳酶和胃蛋白酶。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用HPLC分析原料药的氨基酸组成和抗氧化活性。依次用水、磷酸盐缓冲液和碳酸氢钠完全提取原料药,并进行体外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消除活性测定。利用热水提法提取原料药中的糖蛋白,测定其对青春双歧杆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粪肠球菌的促生长活性,分别用HPLC和气相色谱-质谱方法分析其氨基酸和单糖组成。结果纯化得到2种不同离子强度的凝乳酶F6-2、F7-2和胃蛋白酶F7-1的酶活力分别为27 557.10、17 532.60和17 728.15 U/g;SDS-PAGE分析显示3种酶的相对分子质量相似,为35 000~40 000。原料中含有16种氨基酸,其中疏水性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3.03%。当样品浓度为5 g/L时,3种提取物的ABTS自由基清除活力分别为(37.80±0.45)%、(23.20±0.78)%、(62.80±0.74)%; DPPH自由基清除活力分别为(57.87±0.55)%、(5.03±0.25)%和(26.67±3.10)%。糖蛋白提取物对青春双歧杆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粪肠球菌均有促生长作用,其中对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和粪肠球菌的促进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糖蛋白的蛋白质链由15种氨基酸组成,多糖链由葡萄糖和乳糖2种单糖组成。结论利用多种色谱方法从羔羊胃原料药中分离、分析到至少2种凝乳酶和1种胃蛋白酶成分;原料药富含抗氧化活性成分;羔羊胃中糖蛋白成分具有体外促益生菌生长活性

  • 标签: 羔羊胃 凝乳酶 抗氧化活性 益生菌活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生物活性材料是指能在材料界面上引起组织和材料之间形成特殊化学键合的材料。近年来在牙髓治疗中出现了较多的生物活性材料。本文对生物活性材料的定义、产生和分类进行介绍,对目前临床使用的牙髓生物活性材料逐一进行介绍,结合循证医学研究进展,提出各种牙髓治疗使用的生物活性材料推荐方案,并讨论了牙髓治疗生物活性材料未来的发展趋势。

  • 标签: 牙髓切断术 生物活性材料 盖髓术 根管封闭剂 根尖充填
  • 简介:摘要咽鼓管黏膜由呼吸道黏膜延续而来,其内存在一种类似于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复合物,在维持咽鼓管生理功能相对稳定中发挥特定的作用。一方面,表面活性物质可以通过降低咽鼓管管腔内气液界面表面张力及改善咽鼓管黏液的黏弹性以降低咽鼓管的开放压;另一方面,表面活性蛋白属于c型凝集素家族成员,在局部促进微生物清除、减轻炎症反应及提高咽鼓管免疫功能方面亦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但该功能目前研究尚不成熟,具体机制需进一步研究。本文综述表面活性物质调压作用和免疫作用,尤其是作用于咽鼓管黏膜机制方面的进展研究,以期为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咽鼓管 表面张力 肺表面活性物质类
  • 简介:摘要活性氧是一类活性较高的含氧化合物,能够在机体内发生氧化反应,正常生理条件下由抗氧化系统清除。氧化剂和抗氧化剂系统之间的不平衡导致活性氧的过度产生和积累,可造成胞内DNA、脂质及蛋白的氧化损伤,诱发细胞恶变可能。另外,活性氧还可作为信号分子通过参与调控不同的信号转导途径发挥双重作用,一方面诱导肿瘤细胞增殖,提高肿瘤细胞耐受性,促进肿瘤细胞转移;另一方面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甚至坏死。由此可见活性氧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活性氧可作为肿瘤治疗的重要靶点。

  • 标签: 肿瘤 氧化剂 抗氧化剂 活性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能量Q开关Nd:YAG 1 064 nm激光对糠秕马拉色菌的细胞活性、蛋白酶活性及菌体结构的影响。方法选用糠秕马拉色菌标准株,分别予以Q开关Nd:YAG 1 064 nm激光0(对照组)、500、600、700、800、900 mJ能量照射,培养7 d后测量各组菌落直径及菌落数,评估菌体细胞活性,采用全脂牛奶平板法测定蛋白酶活性,透射电镜观察各组菌体超微结构。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激光能量与菌落直径、菌落数及蛋白酶活性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对照组及500、600、700、800、900 mJ组菌落直径[(4.05 ± 0.69)、(3.76 ± 0.51)、(3.28 ± 0.41)、(3.09 ± 0.72)、(2.54 ± 0.64)、(2.43 ± 0.41)mm]、菌落数(4 787 ± 597、4 287 ± 761、1 879 ± 275、1 082 ± 248、209 ± 42、72 ± 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4.83、231.85,P < 0.05),600、700、800、900 mJ组菌落直径、菌落数均小于对照组(均P < 0.05)。激光能量与菌落直径和菌落数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7、-0.91,P < 0.05)。对照组、500 mJ组、700 mJ组、900 mJ组蛋白酶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346.60,P < 0.05),700 mJ、900 mJ组蛋白酶活性均低于对照组(P < 0.05)。激光能量与蛋白酶活性呈负相关(r = -0.94,P < 0.05)。透射电镜下观察到对照组菌体结构完整,500 mJ组菌体结构较完整,600 ~ 900 mJ组结构明显受破坏,且激光能量越大菌体结构破坏越严重。结论Q开关Nd:YAG 1 064 nm激光可影响糠秕马拉色菌细胞及蛋白酶活性,破坏菌体结构。

  • 标签: 马拉色霉菌属 激光,固体 Nd-YAG激光 细胞结构 细胞活性 蛋白酶活性
  • 简介:摘要代谢灵活性是机体为适应代谢需求调控营养物质可用性变化的能力。很多人关注代谢灵活性是因为它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众多研究证实,肥胖及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代谢灵活性下降,而运动能够改善代谢灵活性,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明确代谢灵活性在机体糖脂代谢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将为运动改善机体胰岛素抵抗、防治代谢性疾病提供新思路。

  • 标签: 代谢灵活性 胰岛素抵抗 运动
  • 简介:摘要胰腺血管活性肠肽瘤(VIPoma)为罕见的胰腺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表现为大量水样泻、严重低钾血症、无胃酸或低胃酸。该患者为胰腺VIPoma伴全身多发转移,经外科手术切除、靶向药物等治疗后仍出现顽固性、周期性大量水样泻。经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分泌肿瘤多学科诊疗团队诊治后,制订个体化诊疗方案,使用短效和长效生长抑素类似物(SSA)联同肝动脉栓塞术肝内减瘤控制功能性肿瘤激素分泌、抑制肿瘤生长的综合治疗后,患者显著获益,现报告其多学科诊治经过以供临床参考。

  • 标签: 胰腺血管活性肠肽瘤 胰腺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 肝转移 减瘤治疗
  • 简介:摘要体象灵活性是心理灵活性在体象领域的精细概念,反映了个体能否以开放、接纳的方式充分体验消极体象及其相关事件,并继续采取符合个人价值观的行为。人们的体象其实并非稳定不变,若在出现消极波动后未能及时进行有效调节,容易发展成体象障碍(body image disturbance,BID),这也是进食障碍(eating disorder,ED)和躯体变形障碍(body dysmorphic disorder,BDD)的核心病症和精神病理机制之一。体象灵活性是此发展路径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近年来作为体象的保护因素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相关研究大多关注进食障碍患者及其亚临床群体,主要用身体意象-接纳与行动问卷进行测量。体象灵活性和性别、年龄、体形、性取向等个体特征因素和个体所处的文化环境有关,积极体象、消极体象、进食障碍病理特征等因素与其也有密切联系。干预方面,正念、接纳、关怀等认知行为治疗第三浪潮中的成分也许能对体象灵活性进行有效的精准干预。未来需完善相关研究方法和设计,研究对象则应扩大范围,如躯体变形障碍患者群体,干预方面则需进一步开发针对体象灵活性的干预方法,并检验疗效机制。

  • 标签: 身体意象 体象灵活性 体象障碍 进食障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花生是我国的传统食物,花生红衣具有抗氧化、抗癌、抑菌、降血糖血脂、补气止血等药用价值,花生茎叶具有治疗失眠、抗抑郁、抗焦虑的作用。主要的活性成分是原花青素、黄酮、白藜芦醇和芳樟醇等,在不同的细胞有不同的作用机制。本文对花生红衣和茎叶生物活性及作用机制进行综合归纳,为进一步增加对花生药用价值的认识、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花生利用率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花生红衣 花生茎叶 生物活性 分子生物学机制
  • 简介:摘要凝血因子Ⅷ(FⅧ)活性检测在血友病A、获得性血友病A及血管性血友病的诊断、分型、疗效监测和抑制物滴度检测等各方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检测系统多样化、试剂组分的差异及干扰物质的存在等影响因素,国内实验室的FⅧ活性检测仍有改进空间。

  • 标签: 因子Ⅷ 凝血因子Ⅷ活性 一期法 发色底物法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肺癌是最常见的癌症之一,也是致死率最高的癌症。肺癌患者高凝状态与肺癌疾病本身相辅相成,推动肺癌的转移进展,抗凝治疗在肺癌治疗中有很大益处。肝素及其衍生物一直是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抗凝药物,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肝素抗肿瘤活性的效果也越来越被医疗界所认可。本文就肝素的抗肿瘤机制及其在肺癌中抗肿瘤活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肺肿瘤 肝素 抗肿瘤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义眼座-细胞复合体在体外的生物活性。方法将12个大小约3 mm×3 mm×2 mm的羟基磷灰石义眼座块,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个:实验组接种50 μl浓度为1×106/ml的血管内皮细胞悬液;对照组接种等量无细胞培养液;两组均放入10%完全培养基(10%胎牛血清与90%高糖培养液配制)后5、10及15 d,对两组培养基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前列环素及内皮素进行定量检测;20 d后做义眼座病理切片,观察义眼座内细胞生长情况。结果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皿内细胞正常增生,实验组三种因子在不同时间的分泌量存在差异(P<0.05);细胞因子量随时间增加而增加,第15天VEGF、PGI2、EDN1因子分泌量分别为(6 147.31±691.50)pg/ml、(104.92±6.32)pg/ml和(6.32±0.49)pg/ml,对照组未见细胞因子,实验组义眼座块内可见血管内皮细胞长入,部分细胞形成管腔样结构。结论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在义眼座内生长情况良好,细胞-义眼座复合体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

  • 标签: 工程,组织 细胞,内皮,血管 义眼座,羟基磷灰石 培养,体外 活性,生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疼痛患者心理灵活性与疼痛刺激、适应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7—9月就诊于北京、上海5所三级甲等医院骨关节科刚入院的491例患者,采用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疼痛患者心理灵活性量表(PIPS)、疼痛功能障碍量表(PDI)、恐动症评估简表中文版(TSK-11)、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IF)中文版进行调查,并提出结构方程模型假设。结果慢性疼痛患者的PIPS总得分为(51.06±14.35)分,PDI得分为(31.41±18.31)分,TSK-11总得分为(30.42±6.43)分;WHOQOL-BREF生理领域得分为(12.55±2.19)分,心理领域得分为(13.04±2.42)分,社会关系领域得分为(14.29±2.97)分,环境领域得分为(12.98±2.79)分,总的生存质量得分为(3.17±0.98)分,总的健康状况得分为(2.73±0.99)分。疼痛刺激可以产生运动恐惧(β=3.382,t=21.754,P<0.05),运动恐惧会对刻板心理产生影响(β=3.382,t=21.754,P<0.05),刻板心理会对生存质量产生直接的负向影响(β=-0.092,t=-6.516,P<0.05)。结论慢性疼痛患者的疼痛刺激通过运动恐惧影响患者的心理灵活性,从而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疼痛 慢性疼痛 心理灵活性 恐动症 生活质量 结构方程模型
  • 简介:摘要丹参是传统的活血化瘀中药,被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及纤维化的治疗。丹参主要含有脂溶性二萜醌类和水溶性酚酸类两大活性成分,具有很强的抗炎、抗氧化应激、清除氧自由基和抑制纤维化的能力。许多研究结果表明,丹参及其活性成分能有效治疗各种神经系统损害。本文对此作一综述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深入探讨和总结,希望能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中药 丹参 丹参酮 丹酚酸 神经损害
  • 作者: 罗高兴 邓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烧伤杂志》 2022年第10期
  • 机构: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市疾病蛋白质组学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38
  • 简介:摘要局部氧化应激、炎症反应是创面修复的重要环节,决定着创面修复进程、结局与质量。活性氧是反映机体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被认为是创面炎症调控的理想靶标。近年来,随着纳米医学的快速发展,通过学科间交叉融合,本课题组和其他课题组成功研制出多种活性氧诊疗制剂,以实时监测和调控创面活性氧水平,最终达到提高创面修复速度、改善创面修复质量的目的,从而为创面局部炎症反应诊疗提供新策略和新方向。该文分别就活性氧作为创面局部炎症反应的调控靶标、活性氧的原位监测及活性氧的精准调控做一总结。

  • 标签: 炎症 活性氧 诊疗 创面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薄荷不同提取方法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的体外抑制作用及有效部位的抗病毒机制。方法采用细胞体外病毒感染模型,通过观察细胞病变效应法检测薄荷的体外抗RSV作用。以体外抗RSV的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 TI)为指标,对薄荷提取方法及大孔吸附树脂进行筛选,从而确定最佳的提取方法,并以最佳大孔吸附树脂进行分离纯化,用不同浓度的洗脱液进行洗脱,确定薄荷抗RSV的有效部位。以不同给药方式进行干预,探讨其抗病毒作用机制。结果薄荷水提醇沉后的上清液对RSV的抑制作用最强,TI值为37.58;HPD100树脂对上清液的分离纯化效果最佳,其中25%乙醇洗脱部位效果最佳,TI值为57.8。理化鉴别反应确定其有效物质为多酚类物质;有效部位与病毒混合后,再进行抗病毒实验效果最佳。结论薄荷水提醇沉上清液经HPD100吸附后,25%乙醇洗脱液的抗RSV作用最佳,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 标签: 薄荷 抗病毒药(中药) 提取法 大孔吸附树脂 治疗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