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8 个结果
  • 简介:心理学家认为基于绩效的财务激励损害企业创造力,本文证实绩效薪酬制度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取决于其结构,结构合理的绩效薪酬制度也能够促进企业创新。具体而言。本文利用中国上市公司2006—2014年股权激励计划的详细数据,研究业绩股权激励及其行权限制特征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本文发现,整体而言,业绩股权激励有助于激发企业创新。相对于非股权激励公司。股权激励公司的研发投入和专利申请数量分别高40%和46.2%。更重要的是,股权激励对企业创新活动的促进作用受到股权激励计划行权限制特征的影响。行权时间限制能够提升股权激励效应,股权激励久期增加一年能相应增加15%的研发投入和18.3%的专利申请数量;但行权业绩考核会抑制企业创新,经行业调整的ROE目标增加一个标准差会使企业研发投入下降5%,专利申请数量下降8.39%。这些发现说明,管理层对短期业绩的关注是绩效薪酬损害企业创新活力的主要原因。

  • 标签: 业绩型股权激励 行权时间限制 行权条 件限制 企业创新
  • 简介:本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2006—2014年实施股权激励的数据,研究公司在业绩股权激励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盈余管理问题。我们发现,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存在明显的行权业绩条件“踩线”达标现象,即报告业绩刚刚达成股权激励方案要求的行权业绩条件,这一现象意味着公司很可能为股权激励业绩达标而进行了盈余管理。通过进一步研究我们发现,行权业绩条件“踩线”达标的股权激励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显著高于其他股权激励公司。而且这些“踩线”达标公司存在更少的正向应计盈余管理和更高的负向应计盈余管理。这些发现说明,真实盈余管理是“踩线”达标公司达成股权激励行权业绩条件的关键手段,它们同时还通过应计盈余管理为后续业绩考核期间储备利润。本研究还提示,监管机构和公司董事会要重视公司在股权激励计划设计、决策和实施过程中的盈余管理及其可能引致的激励扭曲问题,改进行权业绩条件所依据的业绩指标和业绩标准,同时更好地平衡被激励对象的激励及其承担的薪酬风险。

  • 标签: 业绩型股权激励 “踩线”达标 真实盈余管理 应计盈余管理
  • 简介:摘要:处在当今大数据时代,互联网信息技术和教育的结合愈来愈紧密,衍生出了新型的知识经济,也出现了现金激励的新型学习模式。本文将阐述现金激励模式的相关背景,并从用户与运营者角度分析该模式的运营与发展现状,同时给予相关建议。

  • 标签: 知识经济 现金激励 运营发展
  • 简介:激励是组织行为科学中调动、启动组织成员工作积极性的一种方法,是激发人的动机、加强人的意志,使人产生一种内在精神动力,朝所期望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激励是组织人事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人事管理的有效手段与方法。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士在《行为管理学》中指出,按时计酬的职工只要发挥其能力的20—30%,就能保住饭碗。

  • 标签: 人事管理 激励 员工 职工 组织行为 工作积极性
  • 简介:通过假设基金管理者的报酬合同为PBF合同,研究了显性激励和隐性激励对开放式基金的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然后,以一个存在混合策略的博弈模型为基础,发现隐性激励使年中业绩领先的基金其下半年持有高风险资产的概率要高于年中业绩落后的基金。最后,分析了风险资产与市场组合的收益率之差、2个基金年中业绩之差、资产收益的波动率和2种激励的强度对基金选择高风险资产的影响.

  • 标签: 显性激励 隐性激励 基金 风险承担 合同
  • 简介:蔺琳在《企业管理》2017年第1期《员工激励的忽略与偏离》一文中指出,不得当的企业激励措施不仅不能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甚至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后果。因此,企业管理者有必要认清这些误区,使员工激励回到正常轨道。(一)员工激励的忽略。

  • 标签: 员工激励 忽略 《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者 员工工作 企业激励
  • 简介:目前,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财务信息失真问题都极为严重,粉饰财务报表、人为操纵利润的案例屡屡发生,为了保证财务报表分析结论的正确性,对财务信息失真的动因与对策进行研究十分必要。本文采用规范式研究方法,试从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来分析粉饰财务信息的动因机制及其治理对策。

  • 标签: 财务报告 信息失真 契约经济学
  • 简介:20世纪最后30年,一股政治变革的浪潮席卷了全球,向民主的转型成为许多政权在本世纪末首当其冲的任务。著名政治学者亨廷顿把70年代以来的当代政治转型称为“民主的第三次浪潮”。当代全球性政治转型的现实吸引了广大政治发展学者的密切关注。50、60年代流行一时的传统政治发展理论,因其西方中心主义的立场、严重的意识形态倾向和狭隘的经验研究方法等诸多的局限性,已经不足以解释当前国际社会政治转型的动力、进程和前景。于是,一批学者试图突破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发展的历史经验,通过对转型国家和地区向民主化过渡的大量具体生动的案例进行比较研究,以探寻当代政治转型的某些基本规律和一般逻辑。其中,近年来各国和地区政治转型

  • 标签: 政治转型 民主化 权威主义政权 权威主义政体 当代世界 民主政体
  • 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前,日本的公司治理强化了它的企业竞争优势,一度让美国深感不安。而90年代后,日本的公司治理却又演化为经济发展的羁绊,个中原因耐人寻味。本文首先探讨了日本公司治理与企业竞争优势之间的内在逻辑,在此基础上分析了90年代后日本公司治理改革的根本动因。文章的分析是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图提供一些更有说服力的见解。

  • 标签: 日本 公司治理 企业 竞争优势 改革
  • 简介: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也是企业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而激励是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本文着重从激励的概念以及激励理论对人力资源的启示,来论述激励机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在企业中的建立及运用,从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 标签: 人力资源 激励理论 激励机制
  • 简介:本文在代理理论的框架下,基于中国国有企业与制度变迁背景,就经理人股权激励与公司价值关系进行分析,并以2001—2006年宣告实施股权激励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股权激励对公司价值的改善作用。结果发现,对国有企业的经理人实行股权激励能提高公司价值,受地方政府控制的公司.股权激励更能明显增加公司价值。并且,股权分置改革这种制度变迁进一步改进了原有的激励效果。上述研究发现为理解国有企业治理机制的改善、资本市场改革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视角。

  • 标签: 制度变迁 国家控股 股权激励 公司价值
  • 简介:对员工的激励是企业不断地探讨和研究的问题,也是国有企业需要攻克的难题。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与所处的环境与外资、民营企业有着较大的差距,在管理制度上、政策的灵活性等方面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因此,要在国有企业内实现对员工的充分激励,就要更加注重激励过程,采取恰当的激励措施,准确把握激励的实效性。

  • 标签: 激励员工 国有企业 企业需要 内部管理 民营企业 管理制度
  • 简介:对国外有关创新活动空间集聚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分析了现有研究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研究的几个待突破的方面进行了展望。

  • 标签: 创新活动 空间集聚 测度 驱动因素 评述
  • 简介:经营者报酬包括工资与津贴、在职消费、股权分红、股票期权以及非股份分红等几个方面。出资者从税后利润中拿出一部分来奖给经营者是狭义的利润分享制。假定总税后利润额为y,上交比例为x,则可得y=y。xk。由于最佳分享率的选择点总是在曲线比较陡的一侧,因此,我们可以将这种方法称为确定最佳分享率的“陡区法”。这种方法对确定最佳分享率有所帮助。

  • 标签: 经营者激励 利润分享制 最佳分享率
  • 简介:在许多时候,不仅能力相同的人常常会做出不同的成绩,而且能力差的人往往还可能比能力强的人工作得更好。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一个人的工作业绩不仅取决于他的工作能力,而且与他的工作动机被激发的程度有很大的关系,领导者如果能恰到好处地运用责任激励艺术,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 标签: 企业领导者 责任激励 下属 领导艺术 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