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一、前言在掷链球时,链球出手前,要通过3圈或4圈的旋转,因而,在投掷链球时,为了精确地掌握人体与球的一系列运动,不仅要从侧面,也有必要从运动者的上方进行观察分析。过去有关投掷链球的研究中,虽然对球进行了从侧方和上方的分析,但对受试者一直是从侧面进行分析,未见有从上方的分析。因此,本研究拟根据拍摄的16mm胶片,从受试者的侧方和上方,分析受试者的动作和球的运动轨迹,以说明掷链球的生物力学特征

  • 标签: 掷链球 生物力学特征 受试者 运动轨迹 旋转半径 角速度
  • 简介:采用4台数码摄像机对10名山东省男子跆拳道运动员横踢动作进行同步拍摄,并用德国SIMImotion录像解析系统对测试结果进行三维图像解析,旨在揭示男子跆拳道运动员横踢技术特点,以及髋、膝、踝等各个关节、角度运动学特征。结果显示:1)男子运动员在横踢动作中,提膝转髋、踢击、收腿三个阶段所占时间比例分别为35%、20%、45%。2)在横踢过程中运动员Z轴重心位移起伏较大,数值升高变化特征明显,可有效提高踢击效果。3)在横踢动作中,未发现跆拳道运动员的左支撑脚内旋达180°。4)跆拳道运动员左支撑腿位置并非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踢击目标的需要,不断调节支撑脚的滑动位置。

  • 标签: 跆拳道 男子 横踢 特征 运动生物力学
  • 简介:<正>我国年轻跳高选手朱建华,近两年来三破男子世界跳高纪录,目前仍以2.39米的高度保持世界纪录。由于他的精良技术代表了背越式跳高技术的某些发展方向,颇为世人所瞩目。本文对他的背越式跳高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特征,作初步的研究分析。一、研究方法1.用16毫米高速摄影机,在多次重大比赛时从二个不同的角度对朱建华的跳高技术进行现场摄影。

  • 标签: 运动生物力学特征 跳高技术 背越式 世界纪录 研究分析 摆动腿
  • 简介:同步运用Qualisys三维运动采集与分析系统、表面肌电测试系统、Kistler测力台对11名优秀男乒乓球运动员的正手中远台拉冲技术动作进行测试,对比分析所测相应指标后发现:挥拍击球时肩部的转动是先快速向上后快速向前,在触球时肩部的转动主要是向前为主,向上的转动速度已较低;球拍顶点向前的最大速度几乎出现在击球瞬间,而向上的最大速度则出现在触球稍后;腰部以下的髋、腿等部位主要起到调整击球空间位置、辅助起动、为腰部及以上部位的转动提供支撑反作用力等作用,转腰、挥大臂、收前臂才是有效提升挥拍速度的核心环节;挥拍至还原时身体随势成"抱团"趋势,以减小转动惯量使身体能快速还原;持拍手侧主要发力肌肉出现最大放电时刻的时序有一定规律性;大腿部肌肉出现最大放电最早,紧随其后腰腹部肌肉出现最大放电;胸大肌、肱二头肌、三角肌前束的最大放电时刻几乎相当,都在即将向前挥拍时刻附近;持拍手侧地面支反力向上最大值的出现时刻明显早于向前最大值的出现时刻。

  • 标签: 乒乓球 正手中远台拉球 生物力学特征
  • 简介:抛跳技术是花样滑冰双人滑技术动作中最复杂、最难掌握的一项技术动作,它也是代表花样滑冰双人滑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对花样滑冰双人滑抛跳技术的探讨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学解析、数理统计、文献资料等方法,对花样滑冰双人滑抛跳动作进行技术指标测试和研究。结果表明:空停时间和空中水平位移在完成动作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水平速度和腾空高度对完成高难度抛跳动作有直接影响。腾空时间应在0.9s以上,空中水平位移应在8.8m以上,以保证在空中完成转体动作,水平速度应在4.5m/s以上,水平速度是提高旋转冲力和角速度的重要保证,只有努力提高水平速度才能获得足够的旋转冲力,完成优质量、高难度、多周数的跳跃动作。

  • 标签: 花样滑冰双人滑 抛跳 技术
  • 简介:军体拳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演变,现已有四套完整的套路。通过对军体拳技术演变、训练特征及价值的分析,旨在为其进一步发挥军事与体育价值、提高训练效果奠定基础。

  • 标签: 军体拳 技术演变 训练特征 体育价值
  • 简介:多年来酵素菌生物有机肥(简称酵素肥)广泛应用于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并在土壤改良、稳产、增产及提高作物抗性等方面已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在高尔夫草坪上应用尚未见报道。高尔夫草坪酵素肥施用后能否与经济作物一样,取得较理想的效果,我们对此进行了研究。经过近三年来的应用与观察,发现其效果较明显。本文拟对此进行报道,并对其关键性的技术进行初步探讨。

  • 标签: 酵素菌 生物技术 高尔夫运动 体育运动
  • 简介:通过对单板U型场地滑雪项目比赛中运动员技术动作分析后发现,空翻与转体是整套动作的难度核心。为更好地了解空翻与转体动作的特性,主要运用运动生物力学基础理论和现场观察、文献资料等方法,对空翻和转体动作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结果表明:人体的转动轴、翻转的时空特征、翻转的角速度变化、人体转动惯量以及运动员身体形态、腾空姿态等因素均对空翻与转体动作产生影响。为此建议运动员提高翻转时对高度、速率和角度的控制,不断提高技术难度。

  • 标签: 单板U型场地滑雪 技术动作 空翻 转体 生物力学分析
  • 简介:运用两台BVP-9500WSPSONY高速摄像机对8名优秀高尔夫球手全挥杆技术进行同步拍摄,采用APAS运动技术解析软件进行DLT三维解析,选取全挥杆引杆、挥杆、收杆环节时间,髋、肩、腕、杆头速度,肩、髋旋角及肩髋分离角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引杆、挥杆和收杆时间比为4∶1∶2,挥杆时间最短,有利于加速。速度出现高峰的时间依次为髋→肩→腕→杆头,环节依次制动,角动量传递;最大速度,髋〈肩〈腕〈杆头,后一个环节最大速度在前一个环节制动的基础上依次叠加。肩、髋旋转角度及肩髋分离角度从“引杆顶点Max-挥杆击球”最大变动范围分别为111.1±8.800、53.8±7.430、55.9±7.650,反映了躯干上下两部分之间扭转力矩的大小,直接影响杆头角速度。提示肌肉预拉伸能力及环节柔韧性是挥杆加速肌力的来源。

  • 标签: 高尔夫球手 全挥杆技术 运动学特征
  • 简介:从美学的角度,分析了难关技能类项群的主要美学特征,即独创美、力量美、人体美、节奏美、衬托美和音乐舞蹈美,在进行难美技能类项群的技术创新时应该充分考虑到美学方面的特征,即情感愉悦性和客观社会性.

  • 标签: 难美技能类项群 美学特征 技术创新 独创美 力量美 人体美
  • 简介:以2004年全国棒球联赛上场一线投手为研究对象,选取两名外援及三名优秀国手为优秀组,上海队投手的五名队员为一级组。用JVCL9800高速摄像机选取100格/s的拍摄速度对投手前三局投球动作进行平面定机拍摄,用SBCAS2图像解析系统对投手投快球动作进行动作技术分析。旨在探讨我国棒球投手投球技术特点,为提高投手的投球技能提供参考。

  • 标签: 棒球 投球技术 图像解析 鞭打
  • 简介:运用实验法、文献法、专家访谈法等对邢慧娜参加奥运会预选赛的现场技术资料,通过量化分析获得运动技术指标,结合运动训练实际,对邢慧娜1500m不同阶段的动作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邢慧娜在加速度阶段表现出步长大、步频低的运动特点,着地腿“扒地”积极、着地角大、进入比赛状态慢的特点;途中跑阶段体现了“低抬摆快”技术特点;髋部轴心大肌肉群发力特点;冲刺阶段缓冲时间短,摆动腿送髋幅度大、“屈蹬”技术特点;全程表现出“步幅-速度型”技术特征

  • 标签: 邢慧娜 1500 M 技术特征
  • 简介:以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女子铅球冠军巩立娇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生物力学测试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其运动学技术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如下:巩立娇滑步技术阶段具低起投速度,滑步时间和距离短,滑步速度慢、摆动动作幅度小、躯干下压幅度小的技术特点;转换技术阶段保持了铅球与身体重心的同步运动节奏,躯干保持滑步姿势的能力强;动作幅度大,身体重心起伏小,运动速度稳定的技术特点;最后用力阶段身体重心与铅球运动速度节奏合理。具有用力时间短、动作幅度大、出手角度小和出手速度快的技术特点。

  • 标签: 女子铅球 运动学 特征 巩立娇
  • 简介: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比较研究等研究方法深入探讨中国职业体育本质特征等问题,为正确认识和定位中国职业体育提供理论依据。我国职业体育是市场化的高水平竞技体育,其核心是职业体育赛事和职业运动员的组织管理和经营,凸显了现代竞技体育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具有专业性和公益性的双重属性,其产品具有明显的公共产品性质,现阶段我国职业体育产品大多数属于准公共产品;我国职业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竞技体育的高级形态,是体育产业的核心内容;尚处于起步和发展初期,与西方职业体育相比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具有中国特色。最后就我国职业体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诸多对策建议。

  • 标签: 中国 职业体育 本质 特征 建议
  • 简介:对街舞运动美的外在表现特征进行了阐述与分析,街舞运动的美主要包括音乐舞蹈之美、器械服饰之美、套路和谐之美、专业术语之美、体型姿态之美、想象创造之美、相关文化之美、整体协调之美.

  • 标签: 街舞运动 体育美学 表现特征
  • 简介:体育中的美瑰丽多彩,徇丽多姿,人们可以凭借自己的感官直接感受到。如果失去了美,就失去了体育的灵魂,也推动了体育赖以生存的价值。

  • 标签: 体育美 表现 特征
  • 简介:笔者通过影片拍摄与解析,对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非投掷臂的运动学特征分析,发现:非投掷臂摆动的速度、轨迹和摆动时机,会直接引起部分身体环节的变化,乃至影响到铅球运动员正常技术发挥和投掷成绩.

  • 标签: 摆动特征 影响 铅球 非投掷臂 影片解析 运动技术
  • 简介:对2013莫斯科田径世锦赛张培萌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劳义两人的100m技术的时间、空间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张培萌的平均步长与劳义非常接近,平均步频略大于劳义,提示张培萌应加强步长能力训练,提高步长指数,而劳义应加强步频能力训练,提高步频指数;张培萌和劳义的起跑反应时与世界高水平运动员相比差距较大,尤其劳义应提高起跑动作质量和加速能力;劳义和张培萌途中跑技术中应缩短支撑时间与腾空时间,劳义途中跑阶段支腾比例小于张培萌;张培萌着地缓冲时间短,能够保持较大的水平速度,而劳义着地角小,支撑腿缓冲退让更加积极,有利于蹬伸发力;在后蹬过程中,劳义和张培萌应尽量减小后蹬角角度,增加摆动腿折叠程度,提高摆动速度,以优化蹬摆技术

  • 标签: 张培萌 劳义 100m技术 运动学特征
  • 简介:以世界优秀男子400m栏运动员的数据为样本,运用统计、计算、分析与归纳等方法,分析速度节奏变化对400m栏成绩的影响,依据项目的特点,对运动员速度节奏技术类型进行分类与评价。结果显示,"A型"的技术特征具有显著符合项目自身内在规律的表现形式,代表着男子400m栏技术的发展趋势;我国男子400m栏运动员更适合"A型"技术的发展方向,并建立了男子400m栏运动员分段时间量化评价标准。

  • 标签: 男子 400M栏 栏间速度 速度节奏 分段时间 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