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正>南帆在《论小说的象征模式》(《小说评论》87年2期)一文中指出:精神分析学说在释梦中认为,梦是一种愿望的满足,这些愿望寻找到一批相应的意象作为展现自身的现实对象。因此,梦乃是将人们心中隐念变成知觉的形式,尤其是视觉形象。这已经足以令人想到情绪的象征——将某种情感或意绪寄寓于特定的意象,这不也同样在一种表现中得到满足吗?情绪

  • 标签: 精神分析学说 象征模式 意象 小说评论 释梦 情绪
  • 简介:<正>文学创作,讲求意境、意象。作品的形象是否饱满,意蕴是否丰富,情致是否浓郁,都与意境的深浅、意象的强弱大有关系。意境,是艺术形象体系构成的有情意之境界,是一种艺术意味。意象,则是物象与情意两者的结合,是一种形象结构。艺术形象的创造,要通过意象的有机组合去推动。艺术作品的欣赏,也要借助意象

  • 标签: 审美意象 艺术形象的创造 象散 作家 形象结构 艺术思维方式
  • 简介:中世纪诗人但丁提出的“诗为隐喻说”奠定了他与象征主义天然的亲缘关系,而他本人经由俄国象征主义诗人的译介和阐释.从原初的“人文主义作家”成为了象征主义的导师。本文尝试从永恒女性形象和先知诗人主题两个主要方面,解读但丁对俄国象征派代表人物的影响。如果说贝阿特丽齐与永恒女性的关系是但丁作品的内在精神和灵魂,那么但丁与先知诗人的关系则可以当作但丁作品的外延性特征来理解,对于这两个问题的阐释有助于我们认识俄国象征派诗人是如何看待自身与世界、与作品、与读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的,以及这些看法对他们接受经典作品产生了何种影响。

  • 标签: 俄国象征派 但丁 永恒女性 先知诗人
  • 简介:<正>象征形象的创造,是为了能够传达出某种象征寓意服务的.这决定了象征形象的本身,要具备透射这种象征寓意的功能.不过,象征形象之所以区别于典型形象的,是其传达寓意的方法是暗示和隐指的,不能也不应该直接体现出它的寓意.这构成了象征形象创造的特有本质与重要标志之一.因此,有意地保持象征形象的暗示性,乃至难解性,成了象征创造的自觉追求.马拉美肯定象征的晦涩与神秘,把象征形象看作“难解之谜”,就把象征创造不求全面展览其寓意的特点揭示出来了.受法国象征诗派影响甚深的中国现代诗人王独清,也有类似的看法.他甚至认为:“不但诗是最忌说明,诗人也是最忌求人了解!求人了解的诗人,只是一种迎合妇孺的卖唱者,不能算是纯粹的诗人!”崛起于

  • 标签: 象征形象 象征性 重复意象 主导意象 小作品 象征寓意
  • 简介:阿来,《尘埃落定》是一部充满寓言性和象征性意义的长篇小说。小说主干,即统治阶层关于权力的攫取和争斗,具有显而易见的寓言性。阿来曾谈到:“有批评家看出了小说中的寓言性质。寓言可以让渎者会心一笑,原来一个土司,跟一个国王皇帝争斗起来是一样的。我在写作时也经常有会心的联想。”《尘埃落定》总体上可说是一部权力寓言,其政治意味很是明显。但同时,小说文本带有藏文化独特的魅力和光彩,蕴含着浓厚的民族文化意识,在描述与其他文化互动的部分充满独特的象征性意味,笔者认为这也是小说最有个性、最值得深入探讨的地方,本文试图从小说的象征性意义入手,对其背后所隐含的特定时代民族文化心理加以解析和研究,找出小说真正所欲表达的意蕴所在。

  • 标签: 《尘埃落定》 象征性意义 长篇小说 民族文化意识 民族文化心理 寓言性
  • 简介:1989年3月26日的黄昏,25岁的诗人海子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海子的死强烈地震撼了中国诗坛,他的至友诗人西川说:“诗人海子的死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神话之一。”可以说这位生前饱尝贫困、痛苦、寂寞的诗人,死后却插上神性的翅膀,声誉日隆,他用生命创造了无数奇迹,点燃了一片真正属于海子的天空,而这片纯净与寂寞的天空底下,海子用自己独有的意象符号,诠释着自己心灵的秘密。

  • 标签: 意象符号 海子 裂变 诗人 山海关 寂寞
  • 简介:《毛猿》是奥尼尔继《琼斯皇帝》之后的又一部表现主义代表作。本文通过贯穿全剧的两条主线——毛猿和铁笼,揭示了在当时处于垄断资本主义初期的美国社会里,人的世界遭到贬值、劳动者被异化的历史悲剧和产生悲剧的根源。同时,对剧中运用的象征手法进行了探讨,指出毛猿象征着人性的蜕化、文明和社会的倒退,而铁笼则象征着促成这种倒退的权力统治。

  • 标签: 悲剧 毛猿 归属 象征手法
  • 简介:通常认为象征性在古希腊时期就已经出现。在漫长的发展史上象征性呈现出多种含义。但是,直到中世纪,受宗教因素影响,象征性才正式进入绘画领域,虽然在美术发展史上,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画作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然而,象征性这一绘画艺术的表现手法却能够体现在西方绘画全部发展历程的始终。就是在史前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各种艺术形式并未获得完整地独立发展,而象征性也在巫术、神话等形式中得到最早的体现。可以说,在这一时期,象征手法在绘画作品中的体现并不具有纯审美的性质。

  • 标签: 象征性 西方 绘画 体现
  • 简介:本文对《甄嬛传》中的祖庙意象及其功能和意义进行了分析。首先界定了意象的概念,《中国叙事学》一书认为意象不同于一般的形象,它与形象处在不同的叙述功能层面,在文章机制中发挥着贯通、伏脉和结穴一类的功能。《甄嬛传》中的祖庙就属于这种意象的概念,它并不显眼,但却为甄嬛爱情的发生提供了场所和便利,对作品情节的丰富与多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甄嬛传》中祖庙的分析,也可看出有关作品写作模式方面的一些规律,对实际的写作有着启迪作用。

  • 标签: 意象 祖庙 爱情 功能 意义
  • 简介:文学翻译要在目标文本中展示源文本所具有的美学意象,以使读者像读源文本一样得到快乐的享受。意象充满于文学作品中,建构了场景和背景,描述了人物,表达了作者的心情。本文通过介绍诗歌、小说、散文中的意象转换,对文学翻译中意象转换的策略进行了阐述。

  • 标签: 文学翻译 意象 转换 策略
  • 简介:美国女作家伊迪丝·华顿以讥诮隽永的语言和充满象征意义的意象,使《纯真年代》成为表现人生挫折与绝望的成功之作。她借助背景,隐喻男女主人公们的命运和性格,并通过物体意象,极有分寸地传达出人物内心的情感与意念。循此,本文探讨了《纯真年代》象征艺术的两个方面:背景象征、物体象征

  • 标签: 《纯真年代》 意象 背景象征 物体象征
  • 简介:中国山水画涵盖着多于其他画种的复杂内容,无论从绘画内容,还是从文化观念的影响力来看,山水画的表现力都要强于其他画种。传统山水画无论是宫廷绘画还是文人画,都反映了特定文化群体对待环境的意识和秩序感。新中国初期新的生产方式改变了现实环境,初级工业化、农业合作化,造就了众多新景象;随着社会主义文化的逐渐普及,新的文化象征系统被认同,新的标准、新的典范被建立;阶级关系中新阶层类型的划分,使得人际关系发生变化,工农兵成为社会的主导阶层,成为文艺的服务对象。面对新中国多层面的时空环境,山水画改变了原有的时空表现形式和内容,增加了新题材、新景象、新空间图式,具体的写实性、叙事性、象征性明显增强。

  • 标签: 中国山水画 时空环境 象征性 社会主义文化 新中国初期 绘画内容
  • 简介:对于战后派新锐作家武田泰淳而言,上海是一个让他感受到有些亲切而又陌生的中国、一个光亮而又破碎的西洋、一个非常而怪异的日本的都市空间。在武田所表现出来的上海意象中,也许有相当部分与近代大部分日本知识人的上海感觉交错叠合,但与上海的这一段深刻的因缘,也处处凸显了武田自己独特的审视。

  • 标签: 武田泰淳 上海 日本知识人的中国认识
  • 简介:引言 都市与电影翻看世界电影史,各国的电影几乎都是在大城市中产生的。1895年世界第一部电影由卢米埃尔兄弟在法国巴黎宣布诞生;稍后,第一部中国电影《定军山》在北京丰泰照相馆欣然问世;之后1909年,香港第一部影片《偷烧鹅》也在市区拍摄完成。再加上电影赖以诞生的照相洗印等技术都是在都市中孕育而生的,如此电影就与城市、都市背景结下了不解之缘。于是聚焦于都市生活经验,注重电影与城市的关系,自然就成为电影重要的主题。现实中都市生活经验是丰富多样的,这样渗透在故事叙述构架下的都市意象,也就具有了强烈的空间爆发力和超群的整合力。九十年代创作氛围相对宽松,都市电影的表现形态就更加淋漓尽致,具体可以划分为四类

  • 标签: 都市电影 九十年代 现代都市人 中国银 空间意象 “家”
  • 简介:新诗象喻理论是现代诗坛在对中国兴诗传统和西方象征诗学有机整合基础上形成的。在“取象”与“契合”、“隐”与“神秘”、“暗示”这些正向对应之处.他们找到了解决新诗直白有余、蕴藉不足的理论钥匙;而在“漫然成篇”与“注重人工”等中西诗学的矛盾之处,他们也探索了增强新诗艺术魅力的不同路径。这种对中国传统与外国诗学的“化合”原则及方法,不仅对新诗建设富有启迪意义,而且对整个新文学建设大有裨益.

  • 标签: 中国新诗 “兴” 象征 整合
  • 简介:《从奥米勒斯城出走的人》是厄秀拉·K·勒格温于1973年发表的讽喻体短篇小说。本文针对这一短篇小说中的多重象征意义进行多角度解读,进一步阐释作品的主题意义,以期丰富现有关于勒格温和这部作品的相关研究。

  • 标签: 厄秀拉·K·勒格温 《从奥米勒斯城出走的人》 象征意义
  • 简介:郁达夫先生有一句名言,说“五四”新文学运动最重要的成功就是“个人的发现”。可惜这一重要发现到了上世纪50年代以后逐渐被人遗忘,否定甚至唾弃,一直到三十年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又重新被人提起,启蒙,逐渐地恢复了“五四”时期对人的尊严的重视和自觉。从今天的立场反思这三十年的人文主义发展道路,大致也是可以分作两步,1980年代思想解放运动到1989年可以算作一个阶段,因为思想解放运动本身是上层政治权力斗争的产物,所以这一阶段达到的人的自觉还是比较宽泛的,政治化的,如强调人应该有独立的人格,有独立思考的权力,

  • 标签: “五四”新文学运动 “身体” 意识形态 思想解放运动 象征 “五四”时期
  • 简介:意象在中国语言哲学语义表述中,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已经远远超过了语言学的层面,是时代精神的凝集,是一种民族精神的升华。而中国绘画的语言与汉语文字语言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因为语言——不管是文字系统或图像系统,都最忠实、最直接地反映出思维模式的特点,它是中国绘画精神实质

  • 标签: 中国 水墨人物画 意象 自然观 “天人合一” 笔墨观
  • 简介: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在《福乐智慧》中运用象征的手法,借用大刀、三脚凳和圆球的形象阐释了"幸福"、"幸运"、"正义"的含义,成功缔造了大刀、三脚凳和圆球的文化意象。本文认为这种文化意象具有互文性特征,与遥远的希腊文化存在一定联系。这种文化意象的互文性经两位译者之手,在英语文本中又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点。

  • 标签: 《福乐智慧》 文化意象 互文性 英译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