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正>一几年前搬新居的时候,我整理旧物,翻出了我当新兵时的包袱皮。那是一块一米见方的棉白色布头,三十多年前,这是我当新兵时所发的军用被服之一,当时我的全部私人物品就是用这一块包袱皮包着,而今,包袱皮里已别无长物,只剩下8拉火绳。这是木柄手榴弹的拉火绳,一长约10多公分的白棉线,现已发黄,但仍很结实。拉火绳的一头上涂有两三厘米长的黑色摩擦涂料,这是手榴弹的拉火头;另一头上拴着一个银色的金属环,有一角钱的硬币大小,这是套在小拇指上的拉火环,而今已是锈迹斑斑。这8拉火绳都是我的老连长给我的,我自己的那一被我的一个战友要走了,一直没还

  • 标签: 我自己 木柄手榴弹 锈迹斑斑 军用被服 角钱 柿子树
  • 简介:江南一隅太湖东,雨巷长廊秋色中,清丽画图留倩影,九龙捧珠八面风。悠悠丝乐酒飘香,短棹轻歌水一方。吟叙西园有佳话,千年古镇美胥塘。自从看了一篇名为“西塘旧事”的文章之后,我便动了直奔西塘而去的念头。有几句是这样写的“西塘与我初邂逅时,如同一个江南河边常见的浣洗的小家少女,从容宁静,自然淳朴,因惊诧于初见时的心悸,常疑惑这似曾相识的风物一定是自己以前所来过,所处过,所动心过的”。

  • 标签: 西塘 江南河 淳朴 古镇
  • 简介:  谈到西方意识流文学,人们自然会想起乔伊斯,他是世界公认的意识流文学大师,与普鲁斯特、伍尔夫、福克纳一起被评论界称为"四大意识流小说家".……

  • 标签: 守灵迷宫 打开芬尼根 芬尼根守灵
  • 简介:本文以海纳·米勒的《任务》为例,从情节和叙述两方面入手,分析了该剧的艺术特征。该剧对主要情节和叙述性文本的“片断化”处理、对不同体裁的“异质”片断的“拼接”、“粘贴”,以及各片断表现风格的差异,使该剧在形式上成为一出颇具拼贴特征的剧作。米勒的拼贴剧创作既源于戏剧形式革新的需要,同时也是后现代社会的艺术反映。他所追求的让观众进行“共同生产”的接受方式无疑也是“后现代”式的。

  • 标签: 海纳·米勒 《任务》 拼贴
  • 简介:戏剧从祭祀活动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其具体的特征主要有三点:一、戏剧是情节和行动的统一;二、它是一门立体的、综合的、集体创造的艺术统一;三、它是观演交流且为一次性的艺术。

  • 标签: 戏剧艺术 整一性 综合性 一次性
  • 简介:本文以《通往维码头之路》为起点,解读著名政治作家奥威尔有关社会主义、知识分子和工人阶级的社会角色等基本的政治观点,结合奥威尔的出身和教育背景,分析他政治观点的形成以及这些观点对他的其他作品的影响。

  • 标签: 背景 社会主义 知识分子 工人阶级
  • 简介:陶晶孙作为创造社的元老,中国"现代派"文学的先驱,由于政治的原因,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一直惨遭埋没。长期的日本生活,导致陶晶孙与中国的疏离、隔膜,尴尬的局面于是不得不出现:无论是中国的,还是日本的,陶晶孙都无法深入,他成了一个没有文化归属感的"边缘人"。

  • 标签: 陶晶孙 移根 边缘人
  • 简介:后现代主义小说在情节方面的特征违背了从古代的亚里士多德到现代的福斯特等著名学者对情节的定义.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后现代主义小说是"反情节"的小说.当代加拿大女作家卡罗·希尔兹发表于1993年的获奖作品正是这样一部"反情节"的后现代小说.该作用每章各部分之间和各章之间的事件安排具有鲜明的后现代主义的非连续性和碎片性特征,从而起到了重要的"反情节"的作用.此外,文学拼贴画的大量应用更加有效地加强了这一效果.

  • 标签: 情节 后现代主义小说 后现代小说 当代 女作家 福斯特
  • 简介:本文拟运用拉康的主体理论分析索尔·贝娄的小说《拉维尔斯坦》。小说中犹太裔主人公艾贝·拉维尔斯坦展现出了丰富的人格魅力。他生活奢侈,放荡不羁,且一味推崇希腊文化多于希伯来文化,俨然成为一个异化主体。行为上虽多有违背,但他的说话主体通过言语表达了对生命、犹太精神等的敬畏。并且,他扮演父亲角色的习惯以及对美国主流社会认可的追求是其欲望主体的体现。通过对艾贝各主体的分析,本文认为贝娄小说表达了对多元文化社会的思考,作者也借艾贝之口倡导了共同体意识。

  • 标签: 《拉维尔斯坦》 异化主体 说话主体 欲望主体 共同体意识
  • 简介:张可久是元代中后期的一位散曲大家。其现存散曲中有许多富有地域性色彩的曲作,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这里主要对其地域性散曲中的纪实性、寄寓性、选择性、象征性等特点进行初步探讨,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他的散曲作品。

  • 标签: 张可久 地域性散曲 特征
  • 简介:<正>加拿大文学(英语部分)是世界文学中较年青的一部分。从殖民地时期加拿大文学的萌芽阶段到本世纪中叶加拿大文学的成熟阶段,才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加拿大文学中没有象英国文学中诸如莎士比亚、弥尔顿、菲尔丁、拜伦、雪莱等文学泰斗,也没有多少宏伟瑰丽的文学巨著,即使与南方邻国(美国)相比,亦显逊色。因此曾有人怀疑加拿大是否有自己的文学。对此,加拿大著名的文学教授德斯蒙德·佩西作了中肯的回答。他在《加拿大的文学创作》一书中写道:“加拿大文学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是对加拿大社会、政治和地

  • 标签: 加拿大文学 英语文学 殖民地时期 英国文学 英美文学 文学创作
  • 简介:[译者附言:美学家、文艺学家尤里·鲍列夫是我国读者并不陌生的一位著名俄罗斯学者,其力作,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译成中文,且一版再版,在我国美学界、文艺学界颇有影响.2000年8月,鲍列夫应邀来华,出席了在西安举行的'全球化语境与民族文化、文学的前景'国际学术研讨会,作了十分精彩的主题演讲,从美学高度对20世纪文学艺术发育的总体气象与基本特征,发表了引人深思的评论,在与会代表中引起相当大的反响.经作者授权,这里译出鲍列夫专门为这次研讨会撰写的论文<20世纪文学与文学理论的特征以及新世纪的前景>的第一部分以飨读者.]

  • 标签: 20世纪 艺术创作 特征 艺术文本 艺术作品 作品语义
  • 简介:<正>尽管苏联评论家常常把肖洛霍夫的作品誉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杰作”或“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顶峰”,但是他的作品与那些公认的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代表作家的作品相比,无论思想内涵,还是艺术风格,都颇有不同,研究家们以“包罗万象的现实主义”,“严峻的现实主义”,“无情的现实主义”来概括其独特性,总使人感到不尽全面。我们认为,肖洛霍夫的艺术创作凝聚着他探索生活奥妙的胆识,坚持独立思考的勇气,肖洛霍夫的现实主义是这种胆识与勇气的结晶,它的丰富内涵应该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概念——肖洛霍夫现实主义。

  • 标签: 肖洛霍夫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葛利高里 代表作家 丰富内涵 艺术风格
  • 简介:写给未来的书简──论司汤达作品中的“现代”特征谭雄一、献给少数幸福者与司汤达同时代的人在谈到巴尔扎克、雨果、乔治·桑、夏多勃里昂、福楼拜、莫泊桑、左拉等大名鼎鼎的文学大师和作品时,怕总是眉飞色舞、如数家珍地全倒出来,可要是问到亨利·贝尔,却没有几位读...

  • 标签: 司汤达 《红与黑》 心理描写 现代小说 美学特征 作品
  • 简介:埃德温·茨勒是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比较文学系教授兼翻译中心主任,主要研究翻译理论、文学翻译以及后殖民理论,著有《美洲的翻译与身份认同:翻译理论的新方向》(2007)、《当代翻译理论》(1993)等,曾与玛丽亚·铁木志科主编《翻译和权力》(2002),与苏珊·巴斯内特主编《翻译论丛》系列丛书。在本次访谈中,茨勒教授以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开始,对其中有关"操纵"、"意识形态"、"译者主体性"等关键问题做了深度分析,并进一步探讨翻译研究与文化研究的关系,以及文化视角翻译研究的发展趋势。茨勒教授认为,文化视角的翻译研究有"宏观地域倾向"和"微观地域倾向",将会出现更广泛意义的"多文化转向"。

  • 标签: 埃德温·根茨勒 翻译研究 文化转向 多文化转向
  • 简介:美国后现代作家多克托罗擅于运用“拼贴”手法展现后现代作品片段性、凌乱性、边缘性和分裂性的特点.《皮男人》中,他通过视角和话语的拼贴、历史事件的拼贴、小说人物的拼贴三个角度表达了对美国现代社会的关注,揭示“被压制的真实”,通过“事实的降格”来揭露和抨击权力政治的谎言,达到“去权威化”的效果.多克托罗借助“拼贴”手法有意唤醒读者去了解和发现历史真相和社会现实,让读者意识到文本意义和历史真相都是社会性的语境建构,是一种基于特定利益的“谋划的事实”.

  • 标签: 《皮男人》 拼贴 谎言 异化 去等级化 分裂
  • 简介:李商隐诗具有极高的、独特的审美价值,它的美不同于李白诗的豪放壮浪,不同于杜甫诗的沉郁顿挫,也不同于李贺诗的冷怪幽峭,因为它更多地带有凄恻和幻灭的悲剧特征。美(美的理想、爱情、人生)的幻灭乃是形成这一特征的最根本原因,这大致包含如下四层意义:悲剧性的时代——唐王朝由盛而哀,江河日下,国祚将沦,不可逆转;悲剧性的人生——李商隐一生仕宦生涯和爱情生活的幸与不幸;悲剧类的情怀——在时代和生平中郁结成的人生的悲凉感和幻灭感;悲剧意味的意象——诗歌中美好但又

  • 标签: 李商隐诗歌 意象分析 《锦瑟》 沉郁顿挫 李白诗 仕宦生涯
  • 简介: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是希腊悲剧的典范作品。这部经典悲剧尽管历来以卓越的结构艺术为学界所关注,但是,作品中所具有的独特的悖论特征同样不可忽略。该剧无疑是一部以悖论而取胜的杰作。作品中所渗透的种种悖论精神不仅体现了索福克勒斯的思想与艺术特性,也在一定的意义上体现了作者在特定时代对人的命运和人生追求的特定反思,可以视为雅典社会和剧作家时代观的一个缩影。全剧所体现的艺术悖论、身份悖论、伦理悖论、地域悖论,不仅是驱动剧情得以展开的主要动力,而且也是《俄狄浦斯王》得以生成的悖论语境的艺术折射,更是使得《俄狄浦斯王》成为悲剧艺术典范的重要缘由。

  • 标签: 索福克勒斯 《俄狄浦斯王》 悖论语境 悖论特征
  • 简介:皮克斯动画工作室成立至今,其创作的动画电影不仅取得艺术与商业的双赢,更成为近几年动画界学者研究的主要对象。后现代主义特征的显现是皮克斯动画区别于以往迪士尼经典动画的最大不同,同时也是皮克斯动画区别于其他同时期美国动画的主要特色之一。

  • 标签: 后现代主义 皮克斯动画电影 戏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