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文章从愿力不足、能力不足、合力不足三方面对当前高校辅导员工作状态及原因进行分析,引入团队理念,提出通过引入战略工具制定目标、创新工作方式、塑造团队文化等措施来培养高校优秀辅导员团队

  • 标签: 高校,辅导员,团队
  • 简介:摘要绩效评价一直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团队的重点而被人们所重视,但是,目前仍然有许多问题存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绩效评价中。本文首先对阐述了人力资源管理团队在绩效评价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个人的改进办法。

  • 标签: 人力资源 绩效评价 管理团队
  • 简介:王富仁以敏锐的眼光和坚定的勇气,在学术上做出了重要的突破与贡献。他所提出的“思想革命的镜子”、“回到鲁迅”,对于鲁迅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文学史建构,王富仁也有其独到的思考和坚守。他还提出了“新国学”理论,对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 标签: 王富仁 学术思想 鲁迅研究 文学史建构 “新国学”
  • 简介:洪业从小接受传统教育,又在美国留学八年,有着深厚的东、西学功底。自其留学归来,一直执教于燕京大学,历任历史系教授、教务长、图书馆馆长等职。顾颉刚早年以“古史辨”声闻于世,而后辗转多处也任教于燕大。虽然二人的成长环境、治学方法不尽相同,但这并不影响二人一见如故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志趣相投的洪业与顾颉刚在燕大共事长达八年之久,常相过从,全无争胜之心。二人相互砥砺,奖掖后进,在为我国培养一大批杰出的史学后生的同时,也践行着抗日救亡和民族复兴的责任。

  • 标签: 顾颉刚 友情 学术 图书馆馆长 “古史辨” 传统教育
  • 简介:2017年6月3日至4日,“杜甫与长安文化”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杜甫读书会在西北大学太白校区举行。会议由西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西北大学汉唐文学研究院、杜甫读书会联合主办。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长安文化 读书会 杜甫 学术论坛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 简介:1906年,后世公认的中国现代文学奠基者鲁迅(1881—1936)从医学专门学校退学,回到东京,开始着手研究文学并撰写五篇较长的文言论文。论文的复古文体受反主流的反清语言学家章太炎(章炳麟,1868—1936)在其主持的《民报》上发表的文章的影响。鲁迅在1936年仍曾公开表达对章太炎的敬仰之情,主要缘于章直面当时的中国强权,始终坚持毫不妥协的反对立场。

  • 标签: 论文 鲁迅 文言 中国现代文学 反应 学术
  • 简介:文学的空间不仅是一种建制的虚构,而且也是一种虚构的建制,它原则上允许人们讲述一切。……文学的法原则上倾向于无视法或取消法,因此它允许人们在“讲述一切”的经验中去思考法的本质。文学是一种倾向于淹没建制的建制。

  • 标签: 建制 文学 学术思想 陈晓明 论略 哲学
  • 简介:张志烈先生从事古代文学教学和研究五十年。在学术研究上,义理辞章考据兼善,在初唐四杰、杜甫、苏轼研究上贡献突出。在教学上,教书育人,深受学生爱戴。在诗歌创作上,才华横溢,作品丰硕,师友间的唱和反映了成都学界的风雅传统。杜甫草堂博物馆的人日诗会,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质,值得高度关注。

  • 标签: 学者 长者 诗人 张志烈 学术研究
  • 简介:高端访谈是访谈形式的一种,只不过这次选择作家批评家中影响比较大的人选,故名。所谓访谈,实际是很难做的,并不是把采访对象联系好,请对方西皮流水地自我陈述就算完事。当然,这种拉拉杂杂的访谈也有它的好处,就是虽然随便,但随便中会偶尔透露出难得信息,出现稀有踪影,令有意者动心,欲再采取其它方式继续跟踪。

  • 标签: 批评家 访谈录 教授 人生 学术 访谈形式
  • 简介:一1978年,负责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的华人作家聂华苓及其先生、诗人保罗·安格尔(PaulEngle)访问中国大陆,与“劫后余生”的作家冰心、夏衍、曹禺、艾青、萧乾与丁玲等人见面。次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80年与1984年,聂华苓又先后两次访问大陆,并且邀请了数位中国作家赴美交流。当日后回忆这段经历时,聂华苓感慨:“那时的作家如同出土文物。”

  • 标签: 中国大陆 学术交谊 现代主义 李欧梵 施蛰存 晚年
  • 简介:摘要缪凤林是一位在民国时期学术界相当有影响力的史学家、教育家。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缪凤林的史学研究经过了两次转向,先是由较纯粹的学术史研究转向研究日本史,再转向研究中国史。缪凤林史学研究转向日本史是为了应对日本的侵略,再转向中国民族和中国通史则是为了鼓舞当时国人民族自信心。这两次学术研究的转向都受到了时代的深刻影响。

  • 标签: 缪凤林 史学 学术与时代 转向
  • 简介:2016年11月13日,由中山大学中文系、中山大学当代文学研究中心主办的“重识文学批评及作家论的意义”学术研讨会在中山大学中文堂召开,近50位国内重要学者与会,论题激发了学者们极大的讨论兴趣。谢有顺教授:大家在最繁忙的11月,在广州天气还闷热的时候来到我们中大中文系参加这个会,我们这个学科相对来讲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开过会了,所以见到大家很振奋,也很荣幸。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文学批评 作家论 意义 布鲁姆 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