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作为重要的方法能力,“翻译文化能力”是构成翻译能力的重要基础性知识。其内涵不等同于普通的跨文化能力,在教学上也不能视其为语言教育或国情教育。本文基于德国翻译理论家维特(HeidrunWitte)关于译者文化能力著作,从阐释学和认知学的视角对文化能力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简要分析。

  • 标签:
  • 简介:译文读者是翻译活动的重要参与者。缺少译文读者,译者的工作就会变得毫无意义。尤其在文学翻译中,译者不能置译文读者于不顾,不能忽视译文读者的存在。译者应该给予译文读者适当的关注,因为译文读者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译者对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的取舍,影响着译文质量的评判标准。可以说,译文读者参与翻译工作的全过程,不管译者是否意识到了这一点。

  • 标签: 文学翻译 译文读者 介入
  • 简介:《鲁迅译文集》再版无必要赵武平先生在《中华读书报》发表了《〈鲁迅译文集〉再版待何年》。倪墨炎先生又发表了《〈鲁迅译文集〉再版有可能》。我提一个问题,可有必要再版?无须讳言,在鲁迅的全部文学业绩中,译文部分是差的。如果我们承认“金无足赤”,则应该允许我...

  • 标签: 鲁迅 药用植物 《中华读书报》 文集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 再创作
  • 简介:《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整篇文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行文流畅、文笔优美,乃散文中的上乘佳作。如果说欧洲是画的国度,中国是诗的国度,那么朱自清先生则把画和诗的韵律及美感完美地融合在了这篇散文里,给予读者最美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享受。原作给人的整体感觉是如此美妙,那么经过翻译成英语后,译文是否也能取得相似的艺术效果呢?减然,翻译的性质决定了翻译是一门令人遗憾的艺术,无论译者水平多么高超,都不可能把原文的全部风采

  • 标签: 味道魅力 荷塘月色译文 评析味道
  • 简介:<正>鲁迅《我要骗人》一文原稿系日文,是应日本《改造》杂志社社长山本实彦之邀而写,发表于日本《改造》月刊。一九八一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新版《鲁迅全集》在此文下的注释中说:“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六年四月号日本《改造》月刊。原稿为日文,后

  • 标签: 《鲁迅全集》 日本 日文 译文 原稿 出版社
  • 简介:《论语》作为体现孔子思想的重要著作,中外众多学者对其进行了解读与翻译。本文将以韦利的《论语》译本为语料,从语言以及文化两个层面分析其文本特征,同时分析译本中的误译以及成因,力求为今后的《论语》翻译实践工作提供借鉴。

  • 标签: 《论语》 韦利 文本特征
  • 简介: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迄今,以来华传教士、外交官、华裔学者和本土汉学家为主体的海外学人构建出《聊斋志异》在西方译介与研究的一个独特话语谱系。海外的聊斋研究因置身于异质文化语境中,对若干问题的识见与论述往往颇有新意,其相关成果可为我们提供独特的研究方法、视角,乃至新的研究资料。

  • 标签: 聊斋志异 华裔学者 认知与评价 世界文学史 异质文化 来华传教士
  • 简介:卡尔维诺是谁?1981年卡尔维诺的《寒冬夜行人》在英国出版,距离这个伟大的作家去世的1985年只有4年了。《寒冬夜行人》出版后在英国遇冷,萨尔曼·拉什迪建议《伦敦书评》给《寒冬夜行人》评论版面,编辑问,卡尔维诺是谁?文学编辑尚且如此,可见这位意大利文学大师在英国知识界知名度之低。《寒冬夜行人》并不是卡尔维诺在英国出版的第一部作品。事实上,自从1950年代他发表第一本书开始,卡尔维诺的主要著作几乎都在英国翻译出版。每一个译本几乎都无人问津。一直到拉什迪因小说《午夜之子》在英国文坛爆红,由他加持卡尔维诺,英国媒体才开始真正注意到这位伟大的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遭遇尚且如此,其他的无名作者在英国受到忽视,那更是理所当然。半个世纪以来英美文学在本国变成唯一的文学,世界文学是零存在。

  • 标签: 翻译文学 《寒冬夜行人》 卡尔维诺 翻译出版 识字 文学编辑
  • 简介:引言翻译历来被比作“戴着镣铐跳舞”,这一比喻形象地说明了翻译之不易。承担着传播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信息的重任,译者经常可以为一个词、一句话的敲定殚精竭虑。然而,“翻译不易,译古文尤难”。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丰富的民族文化因素、独具一格的语言风格为我国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无尽的营养源泉。

  • 标签: 文学翻译 英译文 聊斋 原作 古典文学作品 语言和文化
  • 简介: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及物性理论为基础,对苏格兰著名诗人罗伯特·彭斯的诗歌ARed,RedRose的原文及三种中译文本进行对比分析,探究各译本的忠实性,同时证明系统功能语言学对翻译的指导作用。

  • 标签: A Red Red ROSE 系统功能及物性 翻译 语篇意义
  • 简介:中国古典诗词创作历史悠久,从《诗经》到《楚辞》,从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再到明清和民国时期的诗词歌赋,可谓美不胜收,形成中国文化一道独特的风景。欧美汉学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要研究中国古典诗歌,它是了解中国丰富文化的宝库。”而要进行研究,翻译是一条重要途径。最初翻译中国古诗词的主要是英美学者。我国学者从20世纪30年代才开始古诗词英译,到80年代后,中国古诗词英译的中心从英美转移到中国。

  • 标签: 诗词翻译 英译文 《虞美人》 意象理论 中国古典诗歌 李煜
  • 简介:在《聊斋志异》(以下简称《聊斋》)尚未完全成书之前,蒲松龄的文友如高珩、唐梦赉、王渔洋等便为之制序、题诗或发表零散性的评论;而1715年蒲松龄辞世后,随着《聊斋》手稿近半个世纪的流传,则涌现出数量甚夥的序跋;而1766年,青柯亭刻本的问世,所附之《弁言》与《刻〈聊斋志异〉例言》亦在《聊斋》阐释史上产生颇大影响;降及十九世纪上半叶,但明伦、冯镇峦等长篇评论的出现更是《聊斋》在清代接受的重要文献。

  • 标签: 《聊斋志异》 阐释史 汉学家 《聊斋》 译文 美国
  • 简介:本文对朱自清先生的名篇《荷塘月色》的两个译本——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和朱纯深译本,进行了对比分析。从用词到句式结构再到修辞手法,欣赏了两篇译文的语言特色和翻译的独到之处,不仅忠实原文内容和情感的表达,更能让读者以另一种语言再一次体会了《荷塘月色》之美。最后笔者总结了汉译英的翻译技巧,欲作此次翻译赏析的心得体会。

  • 标签: 《荷塘月色》 杨宪益、戴乃迭译本 朱纯深译本 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