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美国著名美学家苏珊·朗格在《艺术问题》一书中说,“在一个由各种神秘力量控制的国土里,创造出来的第一种形象必然是这样一种动态的舞蹈形象,对于人类本质所作的首次对象化也必然是舞蹈形象。因此,舞蹈可以说是人类创造出来的第一种真正的艺术。实际情况也是如此,在人类发展的童年(原始社会)阶段,宗教信仰长久兴盛,祭祀、祈祷等大型宗教活动往往伴以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这里所说的“舞蹈”就是人们在宗教的层面对于自身感情的展现。

  • 标签: 民间舞 舞蹈形象 蒙古 艺术问题 人类本质 宗教信仰
  • 简介:时代发展对舞蹈所产生的影响极为深远,它赋予了舞蹈新的内涵。民族受现代的影响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现代和民族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它们有着许多相似与不同之处,从不同角度发扬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民族应当顺应时代发展不断发展与创新,然而有些传统文化是不能摒弃的,需要我们继续发扬下去。现代的创新对民族产生了巨大影响,使民族的意义更为深远,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传统和现代之间的撞击推动舞蹈迈向新的台阶,二者的有机融合使中国舞蹈真正走向了世界,切实证明了那句"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成为了国人的骄傲。本文就现代和民族间的相互关系做了系列

  • 标签: 传统和现代 撞击 现代舞 民族舞
  • 简介:本文在作者新著的基础上,广泛引用国内外各种音乐学、社会学、宗教学等相关文献,介绍国内音乐学者对华北民间道教法事的研究成果。通过分析当代历史变迁中道士的经历和各种白事、庙会的法事程序,商榷传统中时全真/正一、官观/民间两极分化的看法,并强调社会学、当代历史学、音乐分析等多方“深描”的必要。拓宽“宗教音乐”的概念。

  • 标签: 道教 白事 社会学 宗教学
  • 简介:上党地区,自古以来祭祀仪式就是公共社会的重要事务之一。文章从历史的角度窥探这一现象的成因,洞悉祭祀仪式音乐主要分类,以及祭祀仪式音乐参与群体的组成人群。

  • 标签: 祭祀仪式 仪式音乐 参与群体
  • 简介:腰部训练是中国古典基础训练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分析了腰部训练对古典的重要作用,浅谈古典中腰部训练的内容与方法。

  • 标签: 古典舞 腰部训练 重要性
  • 简介:文章首先尝试论证永新盾牌的阵势与诸葛亮的八阵图、《中国兵书集成》(卷40)之八阵图之间的密切联系。永新盾牌的展演实质是一种文化的展演,在展演中隐喻了丰富的文化代码(culturecode),它们包括宗族认同、武展演、鬼神信仰和音乐形态中的特性羽调式等文化现象。

  • 标签: 永新盾牌舞 宗族认同 武舞 鬼神信仰 特性羽调
  • 简介:湖北传统民间器乐中的数列结构是中国传统音乐数列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运用曲式结构分析的方法,从数列结构所使用的基本单位的角度,对湖北传统民间器乐中的数列结构作了整体性分类归纳,对相关乐曲(特别是吹打乐《十样锦》)的结构形式进行了较为细致深入的分析,并对比了湖北民间器乐中的数列结构与十番锣鼓数列结构的异同.

  • 标签: 数列结构 湖北传统民间器乐 《十样锦》
  • 简介:当今民族声乐教育里面的民间传统文化资源比较缺乏,高校声乐教育中也是以西洋美声作为基础,民间音乐意识极为匮乏,逐渐失去了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成分,原创性大打折扣。所以急需唤醒人们对于民间传统声乐文化的那份执着和追求,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提高声乐创作的艺术性,认识到民间音乐的魅力所在,真正将民间传统文化融合到高校的声乐教育中。

  • 标签: 声乐教育 民间传统文化 传统教育
  • 简介:一勾勾是由民间歌舞打花鼓演变而成的地方戏曲,流行于鲁西临邑一带。一勾勾剧种的孕育形成与临邑的平原地形特征、鲁冀交界的地理位置、农耕的生产方式、黄河农耕文化与运河文化并存的文化特征等因素密切相关。一勾勾为板腔体,句尾七,八度大跳的旋律和真假声结合的演唱方式是其鲜明的特点。一勾勾在当代遭遇生存的窘境,需要多方位多层次的保护措施。

  • 标签: 一勾勾 山东临邑 民间戏曲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保护
  • 简介:丧葬仪式不仅仅是一项宗教活动,更是区域社会中特定时间民间文化的集中表现。它之所以繁衍于少数民族聚居的村寨,是因其在丧葬中满足着百姓的信仰需要。本文力图通过对普米族丧葬仪式的研究以探寻仪式音乐植根于民间信仰的精神之源,阐释"民间信仰—仪式行为——仪式音声"所带来的原始宗教在民间信仰中的文化空间和传承。

  • 标签: 民间信仰 原始宗教 仪式音声 文化生存 传承
  • 简介:民间音乐活动的社会认同与其传承文化之间存在密切关系。通过考察潮州大锣鼓民间音乐活动的社会属性与传承文化之间的关系,尝试解读潮乐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民俗音乐文化符号,是如何与潮汕人的观念、行为产生相互作用,从而获得社会认同;进而认识社会认同在调节、维持音乐活动主体的社会关系,促进民间音乐活动正常运转,使传统民间音乐文化得以原生性传承的意义,为中国传统音乐民间传承体系与学校传承体系的接轨提供借鉴。

  • 标签: 民间音乐活动 社会认同 潮州大锣鼓 传承
  • 简介:中原地区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和璀璨的文化艺术,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代表着中华文明的最高水平。中原民间歌舞艺术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而且以内涵丰富、种类繁多著称。从远古的“葛天氏之乐”,到汉唐“踏歌”、宋元“队”直到今天依旧活跃在民间的“灯歌”“盘鼓”,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几乎每一个历史时期,都出现了典型的融歌舞为一体,乐舞为一体的艺术表演形式,它们贯穿在中原民间音乐形成发展的全过程,给我们勾勒出中原民间音乐发展的独特线条。

  • 标签: 中原 民间歌舞 历史形态 当代发展
  • 简介:念词是西安地区民间鼓乐社与铜器社在朝山进香、庙会朝拜礼佛等民俗活动场合中演唱的民俗歌曲,主要采用击奏乐器伴奏为主要特征。念词在内容上大都以赞颂仙佛、描写仙境、劝世人行善以修来世以及歌颂长安地区风土人情为主题。其曲调数量仅有十二首,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任意填词。在对上述民间乐社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民间乐社概况、念词的概念界定、赞、唱词曲调及伴奏乐器的音乐形态分析、受众原因进行理论阐述,并结合多视角、全观性的研究策略,将念词作为一种音乐文化现象来认知和体验。

  • 标签: 鼓乐社 铜器社 念词 歌章 受众原因
  • 简介:本文以湖南湘西旅游景点为例,通过对旅游地音乐文化现状的调查,探讨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产业,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使当地传统生活方式、音乐文化等方面发生了何种变迁,以及这些变迁产生的根源和对原有文化的冲击。并通过对此种现象的梳理,提出如何看待文化变迁的观点。

  • 标签: 旅游 文化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