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一、'爱珍腔'的形成对戏曲声腔继承问题的启发。戏曲传承有个大命题,即'流派'与'自我'的创变。后人习得前人,切忌在继承中重'形'不重'神',甚至把前辈某些生理条件的缺陷也当做特点来呈现,如朱文相先生所言,重'数'不重'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被一戳一站、一指一看的'数'捆死了。张爱珍从艺初始,与所有学徒一样,是模拟吴婉芝等老一辈上党梆子艺术家的风格(红了以后还专门登堂拜师),但难能可贵的是,她'宗吴'而不

  • 标签: 启示意义 爱珍腔 腔启示
  • 简介:戏曲进校园活动,是实施全民艺术普及的有效途径。将这一活动长期举办下去,一方面可以培育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提高其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另一方面可以为戏曲艺术培育出一批批演员和观众的后备军,使中国戏曲的传承与发展获得坚实的基础。

  • 标签: 中国戏曲 戏曲进校园 民族文化 传承与发展
  • 简介:作为比较艺术学子系统之一的比较美术学,应该是在比较美术学的研究实践中成果最多的,也是常被提及需要建设比较美术学的学科之一。明清以来,中西美术的交流与研究就有了较好的开端,如吴历、邹一桂、利玛窦、郎世宁等中西方学者既有美术实践又有理论研究,历史学家向达《明清之际中国美术所受西洋之影响》,宗白华《论中西画法的渊源与基础》《中西画法所表现的时空意识》等论文是比较美术学研究成果的典型范例。本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美术的交流,比较美术学的建构势在必行,同时,作为比较艺术学子系统的比较美术学是完善比较艺术学学科的必要条件之一,为此确立比较美术学的学科性质、特征是建构比较美术学的必要条件与逻辑基础。

  • 标签: 比较美术学 比较视域 学科性质
  • 简介:格里菲斯的电影《赖婚》于1922年在中国公映,此后数年间复演不断,中国观众对剧中故事情节和人物表演均赞赏有加。本文立足中国早期报刊资料,试图还原电影《赖婚》在中国公映之后的历史现场,以共时性的视角研究电影《赖婚》与同时代国产电影之间的关系,论述中国早期电影在市场宣传中的《赖婚》元素,以及在叙事模式、艺术手法上的借鉴、模仿痕迹。

  • 标签: 《赖婚》 中国早期电影 商业启蒙 叙事改编
  • 简介:全国地方戏南方会演中再看川剧《李亚仙》,已是第三次看这个戏了,每次看都有收获,是所谓“常看常新”的戏,或是可以“温故知新”的戏。收获并不在戏的思想上,而在表演艺术上。

  • 标签: 表演艺术 沈铁梅 意义 温故知新 地方戏 川剧
  • 简介:《原野》是曹禺所有创作中非常特别的一部代表作,无论是在题材形式、公演历史还是当代改编上都显示出其丰富性,其历史意义值得再读。研究者常常忽视曹禺在“非理性”表达上的戏剧叙事策略,实际上,《原野》通过“非理性”叙事凸显出民族历史嬗变的必然和艰难。同时,这一主题意义重大,仍然造成《原野》在戏剧绝对形式上的裂隙,这一裂隙是《原野》第三幕成为上演难点的根本原因所在。

  • 标签: 《原野》 非理性 戏剧叙事 新旧嬗变
  • 简介:黄梅戏《徽州女人》与豫剧《风雨故园》是两部很有影响的戏曲现代戏。两剧题材内容相似,在主题诉求、情感表达、剧情框架下的情境设置特点有同有异。研究、比较同类题材不同戏曲剧种情境设置特点的异同对丰富、拓宽戏曲剧种的艺术表现领域、表现风格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黄梅戏《徽州女人》 豫剧《风雨故园》 情境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