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5 个结果
  • 简介:大连,从1905年沦为日本帝国主义殖民地,在其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专制统治下被殖民当局标榜为“无风地带”、“安静的关东州”。然而,历史是不以殖民者的意志为转移的。随着十月革命的炮声,“五四”反帝爱国运动的浪潮,“无风地带”的大连,一些爱国进步团体...

  • 标签: 青年会 新文化 日本统治时期 文化活动 大连中华工学会 孙中山
  • 简介:大连中华工学会的新文化活动大连中华工学会(下简称“工学会”),是在马克思主义传入大连,全国工人运动形成第一次高潮,特别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和随之而来的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的影响之下产生的。大连工人从它诞生伊始就积极投入了反抗民族压迫,...

  • 标签: 日本统治时期 大连中华工学会 新文化 文化活动 大连人民 职工联合会
  • 简介:新文艺》杂志是解放前在山西运城出版的一份刊物。1947年3月创刊,同年8月因经费困难停刊,共出了五期(其中三、四期合刊)。刊物登载了部分知名作家和不少青年文艺爱好者的作品,内容清新、高雅、健康,形式活泼。16开本,每期40—50个页码,五六万字,封面套色。在当时被称为文化沙漠的运城,有史以来出

  • 标签: 新文艺 作家 国民党 文艺界 创刊号 西安
  • 简介:自远古以来,中亚游牧民族创作了许多不同形式的动物形象的艺术品,鹿石即是其中之一。青铜时代,由于人们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已出现了差别,所以当氏族成员中最有名望、担当重要职责的统治者去世时,就形成了为其竖立鹿石以期永志的习惯。此外,按照古人的理解,死人的灵魂是要升天的,而躯体则将留在世间。鹿石的创作也与这种观念有关。从对分布在蒙古的鹿石的研究来看,在蒙古人民共和国①蒙古古代史论著②和有关专著③的部分章节以及许多专题论文④中,均有这方面的专门论述。在蒙古国中西部的阿尔泰、杭盖山的支脉和河流谷地,分布着众多的鹿石。肯特山脉的有些地方和戈壁地区(中戈壁省)也发现了一、两处鹿石,这是其分布特点。苏联学者В.

  • 标签: 乌兰巴托 青铜时代 古代游牧民族 图案 氏族部落 历史文化
  • 简介:<正>地租是研究封建社会经济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是立基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分配关系,或称之曰剥削关系。它也是随着土地占有形态的变化而变化,在一定的时期之內就有一定的地租形态未刈獾淖畲筇氐?是越来越明显的体现出地权与地租的关系。地权的概念进一步发展和巩固起来,地租的制度也跟着进一步发展和巩固起来。地主对农民进行地租的肃削,是建立在对于地权的享有上,一切不同程度的依附关系和伴随地租而起的其他奴役和剥削,也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由于身份和地位的不同而建立起来的依附关系,虽然还是相当广泛的存在着,但却逐渐趋重于经济关系这一方面。另

  • 标签: 地租剥削 土地占有 人身依附关系 地主 定额制 封建社会经济
  • 简介:新文化史料》约稿座谈会简记□本刊记者张正为纪念建国50周年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新文化史料》编辑部和文化部党史办公室于1998年5月26日召开了约稿座谈会。出席会议的有文化部党史资料征集工作委员会主任、《新文化史料》名誉主编、中国文联...

  • 标签: 新文化 社会主义时期 座谈会 史料 文化部 征集工作
  • 简介:常乃惠是新文化运动中的重要人物,其间,他的思想转变是一个突出的现象。五四运动爆发,他一改在新文化运动前期对待传统文化的温和态度,表达了引进现代西方文明以解决中国问题的激进立场。这种转变是对"五四"后社会思潮变动的回应,也符合常乃惠在进化论视域中重新思考新文化建设的思维理路。由于对进化论的过分信仰,常乃惠看不到阶级斗争的历史功绩,奉行渐进式的改良路线,最终成为国家主义派的一员。

  • 标签: 常乃惠 国家主义派 思想启蒙 文化景观 中国青年党 文化运动
  • 简介: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对新文学的倡导,是在国内外新形势和反帝反封建文化的要求下应运而生的。著名作家郑振铎,作为新文学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曾立下赫赫功绩,理应得到重视和肯定。一郑振铎正式开始文学活动,是在1919年五四运动高潮中。他和瞿秋白等人一起参加“北京社会实进社”,并组成《新社会》旬刊编辑部,郑振铎任部长,是发刊词的起草者,又在该刊发表了头条文章。新社会小组最迟于1919年10月成立①,成员最初有4位,即瞿秋白、郑振铎、耿济之、瞿世英,稍后又有郑的同乡许地山、郭梦良、徐其湘加入。《新社会》被迫停刊后,原班人马另行编辑《人道》月刊,对外称“人道社”。新社会小组

  • 标签: 郑振铎 "五四"新文化运动 文学研究会 中国文学研究 《小说月报》 传统文学
  • 简介:在西方话语里,Civilization(文明)一词一出现就是一个解释世界的概念。它曾把世界切割为“昨日世界”与“今日世界”。据考证,最早使用civilization这个词的是法国人奇波拉(1749—1791),他曾指出,“文明”所指,并非某特定阶层的专有行为,而是一种本质性道德。同一时代的法国财务大臣杜尔哥(1729—1781)和苏格兰启蒙思想家弗格森(1723—1816)则把“文明”视为过程,即人的精神与行为逐渐发生变化。

  • 标签: “文明” 解释世界 区隔 反思 启蒙思想家 人的精神
  • 简介:<正>对某一民族的婚姻家庭形态进行分析,是民族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很多的专家学者于这方面的研究只是局限于形态的静态描写,而没有揭露出婚姻形态、家庭制度后面所隐藏的社会存在与文化背景。本文意在对侗族传统的婚姻家庭发展史作一个纵向的探视,从而揭示出侗族的婚姻和家庭与其社会文化的相互联系,及社会发展对侗族婚姻家庭诸因素的影响等问题。题中所谓“传统”者,前以血缘婚为始,后以对偶婚向一夫一妻制的过渡为终,不及其余。不足之处,祈望指正。

  • 标签: 侗族 家庭形态 行歌 对偶婚 不落夫家 母权制
  • 简介:在汉代县以下的基层社会中,有各种名号的“聚”,它与“里”的内涵有别,但往往又存在里、聚重合的情况。当时有“邑聚”、“里聚”等类型,其主要特征是布局分散,依山傍水者多。聚的规模有地域与时序先后的不同,大小不一,然总体上呈现出逐渐扩大的趋势。聚内居民由于贫富悬殊,各自的财产、住宅有明显差异;大的聚落一般有聚市、庠序及防卫建筑等设置。

  • 标签: 两汉 聚落 人户规模
  • 简介:梁启超和胡适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两人社会背景迥异,但历史的机缘使他们相遇;梁比胡年长一辈,但岁月的差异并没有妨碍两人在文化事业上的相辅相成。本文拟从两人各自的生命历程中截取其相重合的一段,做一点称之为“比较”的研究,以揭示在共同的时代背景下两人的分歧与交会。

  • 标签: 胡适 梁启超 新文化运动时期 中国近代史 分歧 时代背景
  • 简介:<正>毛泽东同志关于建设民族新文化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今天发展历史学和整个社会主义文化事业,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毛泽东同志建设民族新文化的思想,在《新民主主义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一节有集中的论述,归纳起来为两条基本的原则:第一,要求把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科学内容和民族的形式两者结合起来。他说:“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中国文化应有自己的形式,这就是民族的形式。民族的形式,新民主主义的内容——这就是我们今天

  • 标签: 民族新文化 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同志 实践证明 相结合 努力实践
  • 简介:张元济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周武1996年,我曾作《张元济与近代文化》一文①,限于篇幅,对张元济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之间的特殊关系未及深入探讨,兹作补篇。一①从辛亥到五四,中国发生了不少大事,譬如中华民国创立,清帝退位,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南京临时政府北迁,...

  • 标签: 张元济 《小说月报》 商务印书馆 五四新文化 高梦旦 王云五
  • 简介:提到北京政府的统治,模式化的评价便是政治腐败,经济凋敝,文化黑暗。然而,正是在北京政府统治的中期(1916-1921年),新文化运动蓬勃兴起,各种学说、思潮竞相涌现,近代中国迎来了文化思想空前繁荣、百家争鸣的局面,这就使我们不得不思考北京政府文化政策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那么北京政府的文化政策究竟是怎样的?它是否就是一块封建专制文化政策的铁板?是否有顺应潮流的因素,从而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契机呢?为了控制思想意识形态,1912年袁世凯当政后就掀起了复古尊孔运动,妄图用儒家的四维八德禁锢人们的思想。1912年9月,袁世凯政府发布《崇孔伦常文》,提倡人们遵循儒家礼教,尊崇孔子。19

  • 标签: 北京政府 文化政策 复古尊孔运动 通俗教育 袁世凯 新文化
  • 简介:“五四”至抗日战争爆发前,作为中国新文学运动的一翼.广东新文学运动,从弱小到长大成形,从萌芽、发展到渐趋成熟,开始走出了自身的发展之路,也不断积聚起自身的文化蕴涵。这一发展路径与广东思想文化的嬗变、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发展乃至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是同步的。因此.勾画这一演变过程,理性审视广东在新文学运动中所做出的努力,对于我们全面考察广东思想文化与整个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发展轨迹,是十分有益的。

  • 标签: 新文学运动 “五四” 广东 新民主主义革命 思想文化 文化蕴涵
  • 简介:<正>顾颉刚先生考辨古史,无疑地是受到新文化运动的深刻影响,而且他考辨古史,推倒经学偶象的工作,本身也就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支流。其后,他的史学思想变化又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进程。因此,研究顾颉刚先生的史学思想,对于我们认识近代新文化和近代史学都是十分有意义的事。一、整然一体的进化思想近代新文化是近代社会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同时也直接反映出西方史学思想潮流的各种影响,其中,西方进化论在中国史界产生巨大的冲击波,影响人们对历史的认识。顾颉刚

  • 标签: 史学思想 新文化运动 进化思想 唯物史观 历史演进 顾颉刚
  • 简介:《破阵乐》是唐代的著名乐舞。它始创于高祖武德年间,在太宗朝又经过改造,在太宗以后的时代也在不断地演出。《破阵乐》有着宏大的规模、丰富的音乐形态、极强的观赏性和艺术性,同时又与唐代的政治密切相关。如果不计承袭自隋代的“多部乐”,《破阵乐》可以说是大唐的第一乐舞。

  • 标签: 《破阵乐》 唐代 形态变迁 音乐形态 艺术性 观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