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9 个结果
  • 简介:本论文对被列入"企鹅经典丛书"的《聊斋志异》闵福德新译本进行了介绍和评述,从译本中《导言》译者笔记的解读入手,以翟理斯译本为参照,分析指出闵译本最鲜明的特点,在于突破英语世界以往视《聊斋》为"奇异"鬼怪故事的娱乐消遣赏析视角,精准把握并着力传达了《聊斋志异》故事背后的"孤愤"情怀,这是英语世界《聊斋》传播研究走向深入的标志。

  • 标签: 聊斋志异 闵福德译本 孤愤之书
  • 简介:6月刊的专题故事选择了美国摄影师梅瑞德斯·翰彻森的一组摄像项目,VisionnotVictim,一群刚果、约旦两地难民营的女孩在镜头前演练她们未来的职业愿景和人生,我们将这个摄影项目的名字翻译成“梦想不落难”。

  • 标签: 光谱 摄影师 not 摄像
  • 简介:即然有人喜欢听谀词,也就有人善于拍马屁。《南唐书》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中主李璟率近臣临池垂钓,众人皆有所获,唯独李璟什么也没钓上来。一个名为李家明的人看他脸上有些挂不住,

  • 标签: 钓鱼 《南唐书》 李璟 垂钓
  • 简介:新春正当时,生机无限好。近来到学校调研,多了一些对校园美化特别是绿化的关注,鲜明提出要倾力打造高雅校园、生机校园、魅力校园,意在希望大家能将树木和树人结合起来,研究育人规律,探索教育真谛,培育教育家情怀。在教育家眼里,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因为教育是蓬勃成长的事业。两千七百多年前,管子所说的"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这句古话包含了让人咀嚼不尽的教育真理。

  • 标签: 能将 十年 永远年轻 教育人才 战略地位 种树郭橐驼传
  • 简介:作为公众史学的一部分,公众记忆产生的条件公众史学一致,即能认知和思辨的公众和能自由对话交流的空间。公众空间在这里是一种社会建构,具有时间和社会维度,它决定了产生于其中的公众记忆具有文化性、社会性和集体性。本文主要探讨公众记忆的定义特征,从公众史学的角度分析中国城市近十年来陆续实施的"城市记忆工程",进而剖析档案公众史学的关系。

  • 标签: 公众记忆 城市记忆工程 档案 公众史学 档案记忆
  • 简介:前冲浪冠军克里斯·德·博提斯(ChrisceAboitiz)站在一块冲浪板上努力划桨。他的冲浪板上还站着两只牧羊犬,当一个浪温和地打过来,他的牧羊犬紧抓着冲浪板降低重心,

  • 标签: 冲浪 牧羊犬 冠军 划桨
  • 简介:杜聿明是国民党将领中最早主张大决战的人1948年6月,南京国民党政府发生人事变动,原国防部长白崇禧调任华中“剿总”总司令,国防部长由何应钦继任,参谋总长由顾祝同继任。此时,杜聿明则被任命为徐州“剿总”副总司令。

  • 标签: 杜聿明 国防部长 国民党将领 1948年 国民党政府 人事变动
  • 简介:1927年12月21日下午2时许,阳光明媚,在国立暨南大学大礼堂讲台一边的一张小方桌旁,坐着一位眉清目秀20多岁的青年。他一边聆听着主席台上鲁迅先生的演讲,一边挥动着手中的笔在纸上奋力作着记录。这位记录者就是当年暨南大学的年轻教授曹聚仁。那年鲁迅从广州来上海不久,接受暨南大学的邀请,为广大师生作题为《文艺政治的歧途》的演讲。鲁迅说:"我没有整篇的鸿论,也没有高明的见解,只能讲讲我近来所想到的。

  • 标签: 曹聚仁 鲁迅评传 暨南大学 “左联” 周木 革命文学论争
  • 简介:邮票原先只是一种邮资凭证,在过去通信并不畅通的阶段因为邮票的存在大大方便了人们的交流。随着邮票的样式形式逐渐多样化,邮票逐渐成为了一种反映一个国家在一段时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殊的缩影。纵观邮票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发现不论在什么时期,邮票都能够时代特征融合展现出新的色彩。但是要想深究邮票的艺术性,还是应该从其历史内涵方面入手,找准邮票的发展演变过程,就能够让我们准确地把握其表达的内涵。下文根据笔者的经验,以福建泉州博物馆为视角,对这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 标签: 国民政府 孙中山 纪念邮票 “九一八”事变 南京国民政府 新时期
  • 简介:18世纪80年代,英国东印度公司总督沃伦·哈斯汀斯派塞缪尔·特纳出使西藏,意图西藏自由通商贸易。特纳在出使札什伦布寺期间,一方面希望完成出使西藏的使命,另一方面,尽可能多地了解西藏。本文通过特纳在札什伦布寺的行为,对特纳来札什伦布寺的原因、目的和影响进行梳理。

  • 标签: 塞缪尔·特纳 札什伦布寺 西藏
  • 简介:藏传佛教清朝国家关系是中国古代政教关系史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本文就当前学术界关注比较多的“藏传佛教清朝国家关系的表述分期”、“清朝的藏传佛教政策”、“藏传佛教领袖清廷关系”、“藏传佛教在蒙藏治理中的历史角色”、“清帝宗教形象的多维度解读”等问题的研究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反思藏传佛教清朝国家关系研究在内涵拓展范式转化方面的前景.

  • 标签: 藏传佛教 政教关系 达赖喇嘛
  • 简介:灾异、符应,是秦史中的重要记事内容。依据这些原始的灾异、符应记录,后世史家或灾异家展开了新的书写建构。在《史记》的相关年表、本纪中,司马迁保留了来自不同史源的灾异记录,并通过将春秋之後的灾异记事系之於秦史的做法,认可了以秦继周的历史事实。刘向、班固则分别通过《洪范五行传论》、《汉书·五行志》等灾异作品,对秦之灾异进行了新的编撰解释,以此强化秦因暴政致灾、因而亡国之一观点,从而达到黜秦尊汉之目的。对於秦史中的符应记录,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系统地保留了秦祠时体系建立过程中的诸般符应,但自刘向父子建立新的“五德终始说”后,秦沦为“闰位”,秦相关的符应记录被解构为秦之灾异,甚至成为汉之符应。

  • 标签: 灾异 符应 闫位 史家建构
  • 简介:如果以为柯文的历史著作《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神话的义和团》(下简称《历史三调》)~①纯粹是讲述1898—1900年在中国华北地区兴起的义和团历史'事件'的话,那就有可能在很大程度上误读了柯文。柯文在此著《序言》中说'本书的主要目的在于考察历史撰述有关的一系列问题——义和团只是这项工作的陪衬'(4页),但是,不管

  • 标签: 义和团读后 之间焦灼 事件经历
  • 简介:大江来到我们这一带,"大水走泥"仍是雄浑磅礴,它泥沙俱下,是大江的一种形象,完全是这个词的本义。泥沙沿岸堆积,成就的却是卑下之地,文人的飘逸高雅"八杆子打不着"。但泥沙却是宝贵资源,这个近代形成的科学概念,孙中山先生早早就提出,要注意泥沙的利用。事实上我所在的地方有一大半是在孙先生提出江河泥沙利用后加紧围垦造陆而成,俗称"沙上"也就是沙洲(现张家港市)。正是这围垦后的泥沙地吸引着文人,文人的风雅提升了沙上。

  • 标签: 中山先生 造陆 孙先生 刘半农 曾朴 如皋
  • 简介:抗日战争期间国内一批知名学者随清华、北大、浙大、中大、山大等学校迂至西南三省,由张其昀、张荫麟,贺麟、钱穆、朱光潜、谢幼伟等发起,在后方创办《思想时代》月刊,因这些发起人和所在的学校分散于昆明、成都、乐山、遵义等地,便把编辑部设在贵州遵义的国立浙江大学,由浙大史地系主任张其昀负主编责任,于1941年8月1日在贵州遵义出版第一期(如图)。因在该刊撰文者皆是学界精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国内人文社科学术研究的动态和水平,所以刊物出版后顿受欢迎,曾在全国学界风靡一时,影响极为深远。

  • 标签: 刊号 抗日战争期间 刊物出版 知名学者 浙江大学 学术研究
  • 简介:汪精卫美人肝南京马祥兴菜馆四大名菜之首美人肝,听菜名,就很有文化气息,让食客想到中国的四大美人。其实美人肝美人无关,说起这美人肝的创制,是厨师无心插柳的结果。

  • 标签: 名人 民国 文化气息 美人 汪精卫 插柳
  • 简介:清晰记得热恋时等待对方的情景,那时候的等待总是甜蜜的,温馨的,充满期待的。课堂教学时也需要这样的等待,我们要怀着一颗期待、欣赏的心去等待学生,等待他们出现时的精彩。一、静心等待,收获精彩,守得云开见月明让学生去阅读的目的就是去思考、理解,这都需要时间。所以请在阅读教学中给学生更多静心思考的时间,等待的过程是学生对文本进行思维加工的过程。

  • 标签: 阅读教学 思维加工 又一村 课堂教学 衣带渐宽 船上
  • 简介:两次莅衢民国《衢县志》载:“民国八年有僧德渊出虎跑来衢县莲花寺主斯席,邀请戒僧弘一莅坛说法,并有缅甸携来玉佛一座,供养观音堂。”

  • 标签: 弘一法师 衢州 观音堂 民国
  • 简介:一代国学大师陈寅恪生前敦煌颇多交集。2016年6月20日至24日,笔者参加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敦煌文化遗址考察组赴敦煌实地考察,亲见亲闻一些陈氏有关的遗迹和故事,间有心得,现整理出来,供读者参考。一、"吾国学术之伤心史"辨正去敦煌之前,有同道即告诉笔者:那里有一块很大的石刻,上镌陈寅恪所言十二个大字:"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触目惊心,令人唏嘘。此行在莫高窟敦煌藏经洞陈列馆门前果见一巨大卧石,用繁体正楷横向镌刻那流播甚广的激愤之句,

  • 标签: 陈寅恪 敦煌学 敦煌藏经洞 文史研究馆 敦煌文化 陈垣
  • 简介:本文探讨了目前学术界对惠栋史学研究中所忽略的两个重要问题。一是惠栋在乾嘉历史考据学中的地位影响问题。《后汉书补注》是惠栋治史的主要成就,但在此之前,其稿本《后汉书训纂》则多为学术界所忽视。从《后汉书训纂》到《后汉书补注》的转变,标志着惠栋史学考据的确立,从而开启了乾嘉历史考据学时代的序幕。二是惠栋治史的动机问题。惠栋对《后汉书》的整理与其治经宗旨密切相关。惠栋的史学一方面成为其经学考据的工具,另一方面惠栋又进而能以古通今,在关注史学社会的互动中,深化了对史学功能的认识。

  • 标签: 惠栋 乾嘉史学 《后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