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4 个结果
  • 简介:近代中国航空事业比较落后。近代中国的邮政事业发展依附交通事业发展而发展。1910年清政府军咨府提议兴办航空事业,购买法国苏姆式双翼飞机一架,在北京南苑五里店地方选筑飞行场所。1913年参谋本部在南苑开办航空学校,购置高特龙式双翼飞机(CaudronBiplane)12架,哥奴姆式发动机(GnomeMotor)10余架。1914年3月10

  • 标签: 近代中国 民用航空事业 西南航空公司 中国航空公司 航空学校 南京国民政府
  • 简介:空军学员杨季豪,1937年10月23日牺牲于南京,时年仅23岁。抗战时期的烈士记录曾经这样叙述这位轰炸机驾驶员杨季豪的生平:

  • 标签: 西南联大 烈士 奖学金 航空 抗日 1937年
  • 简介:<正>家,多么温馨的字眼。世界再大,有了一处安身之地生命就有了归宿。房子,则成了多少特困家庭的梦想和奢望。然而保障性住房工程如同一片沙漠的绿洲,使很多无力争得一席落脚之地而黯然伤神的人们,满怀起久违的希望;又如同黑暗中的灯火,照亮了那些孤寂无助的人们踟蹰不前的脚步;更像是大海中一片美丽的小岛,使风雨飘摇的小舟找到了可以靠岸的地方。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放在民生建设的第一位,土乡政府对此项政策的落实毫不含糊。县住建局最大限度地解决了低收入家庭的住

  • 标签: 建设工程 民生建设 毫不含糊 小舟 保障房 租赁补贴
  • 简介:我国航空事业的创办,是在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任大总统的时候。当时世界各国的航空事业正在日趋发展,军事上已占有重要地位。袁世凯在法国顾问白里苏的建议下,对此新兴事业颇为重视,遂责成参谋部开始创办。在北京南苑成立了航空学校,委派法国留学生秦国镛为首任校长,从此我国航空事业算是有了萌芽的开始。然而,由于我国没有自己的工业,没有科学研究机构,要兴办这种先进的航空事业,一切只能依靠法

  • 标签: 军事航空事业 北洋军阀时期 时期军事
  • 简介:1930年2月,法国和中国合资经营的欧亚航空公司正式成立。早在1925年,德国汉莎航空公就拟定了向远东地区扩充势力的方针,而且认为打入中国航空市场将大有作为。该公司代表于1930年2月21日同国民政府交通部鉴定了欧亚航空邮运合同。合同期限为10年,合同中规定“欧亚航空公司”总资本额为3百万元,分为3千股,每股金额为1千元,中方股份占三分之二,德方股份占三分之一。

  • 标签: 德国汉莎航空 国民政府交通部 合同期限 远东地区 总资本 合资经营
  • 简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由于国际航空事业的迅猛发展与日本侵华的步步紧逼,大量中国知识分子普遍意识到发展中国航空事业不仅可以发展国民经济而且还可以巩固国防,这些看法逐渐汇集成了一股“航空救国”思潮。学者、政府要人们普遍认为要使中国航空强大,需要统一行政机关、多方筹集航空建设经费、培养航空人才、大力发展民用航空。尽管“航空救国”思潮在激发民众爱国热情、发展中国航空事业、培养人才和巩固国防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受中国经济落后和政局动荡等因素的制约,“航空救国”思潮并未使中国走向富强。

  • 标签: 航空救国 民族危机 航空建设
  • 简介:1932年,南京航空烈士公墓最初的建造是为了祭奠“一·二八”淞沪抗战的空军烈士,位于紫金山北麓占地50亩,当时的公墓建筑包括牌坊、碑亭、祭堂及左右庑各三间,原先还有一座纪念塔。在祭堂左右和后面辟有坟场,分左中右三区,坟场间有弹石路相连。碑亭中竖立纪念碑一座,正面镌刻航空署署长黄秉衡书写的碑文,背面刻捐款者名单。首批葬入的30余烈士,有“一·二八”淞沪抗战中的国民党空军中校黄毓全、少校吴明辉、美国飞行员罗伯特·肖特等。

  • 标签: 罗伯特 航空 中国抗战 肖特 国民党空军 首位
  • 简介:1988年第4期发表了郑会欣先生的<"中美航空密约"辨析>一文,通过对中、美档案记载,时人回忆录以及密约内容进行剖析,认为1933年7、8月间的"中美航空密约"是日本方面虚构的.但对日本方面为什么要编造这一谎言?其根本原因何在?将达到何种目的?由于缺乏日方资料而未加以诠释.本人有幸接触到了日本外务档案,且辅以中日报刊等资料,试对此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

  • 标签: 1933年 “中美航空密约说” 中国 美国 抗日战争时期 历史背景
  • 简介:日本鹿屋海军航空队隶属于日本海军第一联合航空队,其基地设于台北,主要装备为陆基攻击机和轰炸机。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日本鹿屋海军航空队频繁出动战机,对中国各主要城市和战略要地进行了猛烈轰炸,尤其在空袭南京期间曾多次实施轰炸。以下编译内容为日本防卫省防卫研究所图书馆所藏日本鹿屋海军航空队空袭南京的部分档案史料,记载了该航空队空袭南京的时间、攻击目标、部队编制、空袭经过等情况。

  • 标签: 日本鹿屋海军航空队 侵华战争 空袭南京
  • 简介:近代以来,郑和下西洋被赞誉为中国航海史和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也被视为“古代各国人民交流的友好使者。郑和的事迹被人们传为千古佳话。从这样的认识再谈论下西洋的最初原因。也多了一些和平的初衷。

  • 标签: 郑和船队 世界航海史 郑和下西洋 保障 海外
  • 简介:宋代是诉讼制度大发展的时代,其突出表现是越诉和直诉制度的完备.这些制度无疑为民间诉讼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但由于官僚政治内在的弱点以及贱讼思想的一贯存在,越诉和直诉制度在执行中尚存在种种弊端.另一方面,由于宋代家法的复苏并呈现出新的聚居特点,家法对诉讼的消弭作用也在不断增强.尽管宋代民间诉讼虽出现了以江西为核心的南方地区多讼和讼学不断发展的现象,但在国法和家法的双重压力下,其发展受到重重限制.

  • 标签: 越诉 直诉 家法 弭讼 讼学
  • 简介: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大通县农牧业设施建设蓬勃兴起,在全县农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亮点.

  • 标签: 农牧业大通 大通希望 设施农牧业
  • 简介: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红一、二、四方面军相继撤出根据地,历时两年,途经14省,行程数万里,历尽艰险,闯过国民党陆空围追堵截。1936年10月8日红四方

  • 标签: 陈云同志 航空队 盛世才 部队 中央红军 西路军
  • 简介:我国对人口较少民族的关注不仅有政策上的扶持也有法律体系上的保障,对人口较少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人口发展权益均有相关规定。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规定存在过于原则无法具体操作等诸多不足,导致人口较少民族各项权益无法获得充分的享有与行使。制定人口较少民族权益保障法成为当务之急,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加强人口较少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权益保障的法律路径。

  • 标签: 人口较少民族 权益 保障
  • 简介: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古往今来,人生在世,常见的风险莫过于遭灾之年,无米下锅、食不果腹。古时候没有社会保障制度,却早有慈善事业,如施粥之举。饥民早起排队,一人一勺、一勺一大碗。施粥因承办者不同而分为三种:一是王府官家施粥,二是富裕人家施粥,三是寺庙出家人施粥。其宗教慈善事业流传甚广,至今已有千百年。

  • 标签: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慈善事业 王府 富裕
  • 简介:马尾船政局(今马尾造船厂前身)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继孕育出近代中国海军后.又成为中国航空业的摇篮.并在中国航空发展史上创下了“五个第一”.即创办第一家飞机制造厂、成功制造出第一架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自行设计的飞机、

  • 标签: 中国航空业 马尾造船厂 航空史 飞机制造厂 中国近代史 工程技术人员
  • 简介:地方志资料年报制度,是地方志资料征集常规化、制度化的积极探索,但在实践中仍出现不少质量问题。本文试从质量保障机制的角度入手,分析地方志资料年报质量保障机制的概念、特征、主体和运行步骤,以及现行保障机制下存在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充分发挥内外保障主体的功用、建立有效的质量评估机制、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 标签: 地方志 资料年报 质量保障机制
  • 简介:古城'坑塘'水系是城市水系的一种类型,代表了城市防洪御涝、雨水利用的一种传统模式和朴素、自然的理水观念;研究结合文献资料的考证,就古城'坑塘'水系的典型个案,对其在城市中所发挥的多种功用进行历史追溯和分析,拓展对古代城市水系营建的认识视野。并对当代城市内涝的现实困局,提出建立具有排蓄功能的城市水系,对城市防洪排涝、雨水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 标签: 古城水系 坑塘 防洪排涝 雨水管理
  • 简介:博物馆是为公众服务的公益性社会机构,关心所有社会成员是每一座博物馆应有的使命。开展无障碍设施建设体现出博物馆对社会弱势群体的理解、尊重、关心和帮助,为他们平等地参与社会文化生活提供了机会和条件,体现出博物馆以人为本的文明理念,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博物馆。

  • 标签: 博物馆 尤障碍设施 公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