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清朝"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有诗云:"相思不尽又相思,潍水春光处处迟.隔岸桃花三十里,鸳鸯接柳郎祠."()这是他"去官十载"(乾隆28年4月)时所作的诗,是对在潍县(今山东省潍坊市)任知县时的回忆.诗中的"鸳鸯"和"柳郎祠",极有可能就位于现在的潍坊市寒亭区河滩镇.据载:"()元代称仇庄,自龙王、平王建成后称,后宋人旺,改称今名."是个约有1300人左右的自然,村里大部分人家姓宋,只有一个家族姓张,就是我们,现有21口人.这篇调查报告所采用的口碑资料主要来自我的父亲,以及我爷爷的弟弟即我的二爷爷,我父亲的四哥即我的四大爷,还有80岁的村民李淑云(女).父亲所提供的资料中有一部分是他所亲见亲历的,还有一些是他听老一辈人说的.对于本村的民俗事象,我们无疑最有发言权,因为一直到"文化大革命",我们都是住在龙王西侧的道房里,负责管理这些庙宇的.庙里奉行道教,过去是由这里的道士管理.据家谱记载,清朝咸丰末年以前我们家族的姓氏已无从考究,斯时迁来此地,随原住于此的道教师傅改为张姓,成为这里的道士,从而对本村的主要民俗事象有着较多的了解.

  • 标签: 宋家双庙村 龙王庙 “海眼” 民俗研究 中国 山东
  • 简介:然予心惕惕,终不以官爵为荣,只知捍卫社稷,不使外洋欺我中国为责任。此身虽老,热血常存。——刘永福遗言

  • 标签: 刘永福 家庙 刘氏 法名
  • 简介:在山东省东阿县姜楼镇邓村内,有一座远近闻名的武当.庙内供奉着武当、三皇、伏羲、神农、名医等一组宋元以来的石造像.该组石造像,雕刻精美,栩栩如生,为域内少见,弥足珍贵.

  • 标签: 武当庙 山东 石造像 庙会
  • 简介:1410多年的南海神庙,殿宇巍峨、古木森森、郁郁葱葱、风景秀美。几经战乱的古树述说着过去沧桑岁月。每棵古树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 标签: 传奇 南海神庙 古树 述说 故事
  • 简介:香港黄大仙,遐迩闻名,香火之盛为全港庙宇之冠。更有甚者,如今黄大仙声名已远播南洋以至美国,黄大仙已成“侨仙”。然,黄大仙究竟何许人也,仙乡何处,黄大仙源自哪里.人们众说纷纭。我们且看——

  • 标签: 黄大仙庙 香港 发展历史 宗教文化
  • 简介:庙会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体现了当地民众的心意信仰与生活文化样态。文章以二仙为例,首先介绍二仙的情况及其传说,其次描述二仙庙会的相关内容,分析庙会得以承续的原因,进而探讨庙会文化存在的重要意义。

  • 标签: 二仙姑 庙会 民俗文化
  • 简介:在广州市天河区,有一个名为“棠下”的地方,这里原是一个有八百多年历史的小村,树木郁郁葱葱,河涌分布其中。“棠下”之名源自一个美丽的传说,取“甘棠树下”之意。解放前,棠下由丰乐社、达善、上社、新墟和棠东华等自然村组成。在今天的棠下上社花园,有一块从棠下上社石仁窿蓄水湖东畔迁过来的石碑,记录了1946年国际善后救济总署广东分暑资助棠下上社兴建石仁窿湖的往事,见证着中美人民在抗日战争年代结下的友谊。

  • 标签: 广州市天河区 善后救济 战争年代 解放前 自然村 湖东
  • 简介:荤谜素猜是民间谜语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所谓“荤”,就是与性有关;所谓“素”,其实指普通事物或行为。对此类谜语展开研究,将有助于透视民间谜语中蕴含的民众心理,更有利于对民间文化的传承、文学价值及文化意义做出合理阐释。

  • 标签: 荤谜索猜 传承环境 文学功能 路家台
  • 简介:古代影印技术还未发明时,对钱袋传下来的法书、名画,想要留一个副本,最早只有用透明的蜡纸罩在原件上,映着窗户外的阳光,仔细钩摹。这种办法,叫做“向榻”。向,指映着阳光,榻,指照样描摹。“向”(繁体字为“衢”)曾被人误写为“响”(繁体宇为“馨”),“榻”,后来通用“拓”。又因碑帖多是刻在石头上的字,对碑帖的捶拓本多用“拓”,蜡纸钩摹的向榻本,则多用“榻”。这是后世的习惯用法,容易混淆,先作一些说明。

  • 标签: 价值 宋本 习惯用法 繁体字 “向” 阳光
  • 简介:<正>秀荣,女,莱州市莱州镇南关村人。莱州城乡,年节贴窗花,遇喜庆事贴喜花,风俗久远,至今繁盛。近城剪纸能手,每年腊月都制作大批窗花、喜花于腊月集上设摊出售,秀荣就是这批卖花人中的一员。她的作品大多是当地流行的成套窗花:四幅“窗角”,一幅“窗心”,配合若干“小花”。内容多为鸟、鱼、花卉、吉祥图案。所作双鱼喜花,大方洒脱,喜气洋洋又清丽脱俗。1990年春节前她在莱州大集上设摊,作品有100多种,几乎件件精致,没有粗制之作。她所剪的“小花”,有许多传统作品。“千本莲”剪五个活泼儿童共生一藕,各擎

  • 标签: 莱州市 窗花 吉祥图案 传统作品 能手 民间剪纸
  • 简介:<正>1984年10月,在南京市燕子矶乡人民医院基建工地出土石辟邪一只。出土地在燕子矶镇南约一公里处的太平,位于东北——西南走向的幕府山东陲。出土时,石辟邪身上覆有约一米厚的杂土。从它站立的姿势看,似乎没离开原立置地。石辟邪用青灰色石灰岩雕成,四足立于底板上。其面部早年被砸坏,尾部缺断一截,其余部分较完好。它昂首张口,长舌及胸,头有鬣,前肢各附翼翎五支,右足前跨,腹微收,

  • 标签: 石辟邪 太平村 南京市 燕子 站立的姿势 附翼
  • 简介:香港新界有许多乡村,每逢春节元宵,差不多都有举行以乡民的歌唱为主的祭祀,但是其中道士参加的例子,只有两个,就是粉岭彭氏和金钱侯氏,都称为太平洪朝。在这些道士所做的仪式中,我们才可以看到乡民向神灵恳求的内容。这两个例子之中,金钱更多保留原始春祈社祭的因素。因此,下面拟研讨金钱侯氏洪朝祭祀。

  • 标签: 金钱 祭祀 香港 道士 社祭
  • 简介:我国古代,地下墓葬多是地上居室生活的反映,即所谓"事死如事生"。因此,借助于部分墓葬资料,也可探究古代居民日常生活的相关内容。本文以部分考古出土宋代墓葬材料为基础,通过其墓壁装饰内容,探究其所反映的宋代社会厅堂陈设、内寝陈设、书房陈设以及兵器架陈设四个方面的日常家庭陈设风尚。虽然只是社会生活中的一小部分内容,但是我们可以管中窥豹、补史之缺。

  • 标签: 宋墓 装饰 家庭陈设 起居方式
  • 简介:时期衍生出大量有关钱镠的传说并逐渐形成一个传说群,记载于各类文献之中,其传说内容涉及钱镠的生平、创业、为官、暴虐等方面。北宋是钱镠传说的发展时期。北宋前期出现的大多是有关钱镠的巫鬼异象传说,北宋后期钱镠传说开始趋向民俗化。南宋则是钱镠传说体系的成熟时期,此时钱镠传说体系完整,出现了有关钱镠的传说群,其传说内容、形式进一步趋于世俗化、传奇化,与民众生活越发贴近,同时一个以杭州为中心的传说圈逐渐形成。文献记载中的钱镠传说呈双线发展,钱镠传说的产生和流变与相关历史事实、现实社会状况、民众心理有重要的关系。

  • 标签: 两宋时期 钱镠传说 流变
  • 简介:以往有关民间信仰与社会整合关系的研究均得出了“民间信仰能促进社会整合”的理论观点,但立论基础比较薄弱,存在严重不足。因此,在以往理论基础上构建出一个有关民间信仰与社会整合的理论框架。“社会整合”区分情感整合与行动整合两个维度,这两个维度再分别被操作化为两个具体指标进行测量:信仰认同感、道德共享感与仪式组织度、人际交往度。在这个理论框架指导下开展对仙人的个案研究,最后研究表明,仙人对于村落社区具有非常有限的社会整合功能。

  • 标签: 仙人庙 民间信仰 社会整合 情感整合 行动整合
  • 简介:一、桥头基本情况桥头位于江西省中西部地区,与湖南的茶陵交界,隶属吉安市永新县才丰乡管辖。村庄离永新县城大概有七八里路程。后有连绵的丘陵,丘陵后面紧接着与井冈山原始森林相毗连,森林资源丰富。前是一块直径三华里左右的盆地,盆地四面环山,只有一条涧水从东面弯弯曲曲地流出去,1958年大跃进的时候才沿着涧水修了一条沙子路通向外面。西不远的地方有一个中型规模水库——洞口水库,

  • 标签: 制陶工艺 原始森林 中西部地区 江西 永新县 吉安市
  • 简介:在传统年画的下方,署有年画店的店名,表明为该画店产品,它是区分和确定年画产地的标志,是知晓年画大致朝代的依据,是年画史中不可缺少的参照.为了调查山东潍坊杨埠的年画史,笔者曾于1961年春夏之际在杨埠住了三个月,在艺人杨连元的大力协助下,对杨埠年画店进行了疏理,并深入溯源,弄清了杨埠画店的概况.

  • 标签: 杨家埠 年画 画店 民间文化
  • 简介:农历二月初九,是广州土华传统的洪圣大王正诞庆典日。除了继续历年传统的巡游、斋宴、烧衣等大事外,2014年特别恢复了“太平清醮”这一民俗活动。

  • 标签: 广州 圣诞 民俗活动 传统 庆典